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文/熊志

美摄科技诉字节跳动的天价索赔案迎来新进展。

近日,美摄科技诉抖音、剪映著作权侵权两案一审宣判,自2021年开始的美摄科技诉字节跳动23亿元天价索赔系列案件,基本有了初步结果。法院判决字节合计赔偿美摄经济损失及合理费用2670.47万元。

法院赔偿判决,意味着字节跳动确实存在侵权行为,但赔偿额度从23亿元缩水到2670.47万元,它说明这起天价索赔案背后的是是非非,远远没有那么简单。

01

美摄科技和字节跳动的知识产权诉讼纠纷,还要回溯到2021年。

彼时,美摄科技发布公告称,字节旗下多款产品中的部分代码涉嫌抄袭该公司产品,后分别在国内和美国德州提起双线诉讼,并提出了近23亿元的天价索赔请求。

据知情人士透露,诉讼缘起于一位曾美摄工作过的字节员工在工作中使用了其当年写过的代码。

字节跳动遭遇诉讼索赔,当然并不算冤。对字节跳动而言,是个重要的提醒——字节跳动应借此完善自身的知识产权合规管理,避免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

不过,这起诉讼纠纷持续三年,它的复杂程度可想而知。原因很简单,知识产权纠纷案的审理,从来不只是界定是否侵权如此简单,还要依法厘定赔偿标准,避免知识产权和诉权被随意滥用,给无理滥诉提供方便。

据此来看,美摄科技的天价索赔请求落空,是一个不难预料的结果。

在美摄科技看来,字节跳动用户、营收体量大,而代码又是软件开发的核心,所以提出了高达23亿元的赔偿。但如此高昂的索赔需求,忽略了两个重要事实。

首先,代码的重合度并不高。法院判决显示,经鉴定相关代码的占比较低,在不同版本的软件中,最多不超过美摄软件全部代码的4%、抖音的0.8%。

其次,美摄科技的索赔额度,远远超过了知识产权本身的价值。美摄科技产品一年授权费用为35万元,23亿元的索赔,是年授权费用的6500多倍。而据媒体报道起诉前的美摄科技,年度营收不过才三四千万元左右。

法院的一审判决,天价赔偿缩水到2670.47万元,是对狮子大开口明确拒绝。保护知识产权的同时,还要对不合理的索赔诉求坚决说不,才能体现司法的公正。

02

这起知识产权缠斗案例之所以备受关注,不仅是因为索赔额度高到惊人,更在于,在字节跳动出海腹背受敌的特殊时刻,美摄科技国内外双线诉讼,还动用了一些“盘外招”,它让侵权纠纷的博弈延伸到了法院的审判庭外。

比如,美摄科技选择在2021年提起诉讼,时机选择上就相当值得玩味

2021年3月,曾帮助小米完成赴港上市的前高管周受资,走马上任字节跳动CFO。从上市企业的经验看,任命CFO通常是启动资本市场新进程的重要信号。一时间,字节跳动上市的传言甚嚣尘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美摄科技早不起诉,晚不起诉,偏偏选择在这个时候起诉,时间点卡得刚刚好,很难说是一种巧合。它难免让人怀疑,此举是为了以影响企业上市进程为要挟,获取高额赔偿。

在起诉地点的选择上,美摄科技的操作更是让人想入非非。

字节跳动海外产品TikTok的美国分公司在加利福尼亚州注册,但美摄在美国起诉时却选择了德克萨斯州法院起诉。

在美国的各大州中,德州属于对TikTok强硬排斥的一个代表,它已经在州政府设备或网络上禁用TikTok,并且,有多位德州议员持续推动国会立法在美国全面封禁TikTok。

美摄科技的海外诉讼狙击,不是在TikTok所在的加州,而是排斥TikTok的德州发起,说白了是想利用当地政治、舆论环境的不友好,建立起诉讼优势。

值得注意的是,美摄科技的精心筹划,在诉讼层面最终愿望落空了。因TikTok方面提出管辖权异议,美国德州法院裁定将案件移交给加州法院审理。但对一直和美国政府围绕封禁法案持续缠斗的字节跳动而言,上述诉讼恐怕依然起到了加压效果。

开口就是天价索赔,在上市传言最甚时起诉,利用海外政客和舆论的影响施压,美摄科技将本该在法律框架内解决的纠纷,引向法庭之外,超出了正当维权的范畴,它容易让人想起知识产权领域的那些“专利流氓”。

所谓“专利流氓”,指那些没有或几乎没有实体业务,主要通过积极发动专利侵权诉讼而生存的公司。

这类公司有一些典型特点。比如,低价购买囤积专利,买来后不是自己经营,而是用来碰瓷索赔,赔偿请求往往漫天要价,且所获赔偿是主要营收来源……

比如前两年,有“专利流氓”名号的企业Optis Cellular,就盯上了苹果,以通信技术专利侵权为由,向苹果索要高达70亿美元的天价赔偿。

“专利流氓”打着知识产权的正义旗号,但这种碰瓷、养鱼式的维权,本身就动机不纯,它不啻于一种变相勒索,不仅不利于知识产权保护,反而会造成对被诉企业的骚扰,阻碍企业的发展和创新。

03

企业之间围绕知识产权的博弈,是市场竞争激烈的一个重要体现。

国内的华为、中兴等知名企业,在出海扩张的过程中,也曾遭遇高通等公司的大量专利诉讼缠斗,它们不得不投入大量精力来应诉,无法全身心投入到企业经营工作中。

正因为知识产权重要,其纠纷影响企业发展和创新,所以知识产权的保护工作才要做到滴水不漏。既要保护专利持有者,支持正当维权,也要打击碰瓷诉讼,避免知识产权被滥用,成为敛财的工具。

像知识产权制度建立较早的美国,为了防止借知识产权敛财,在前些年发布的《美国发明法案》《创新法案》等法律文件中,对相关滥诉的现象进行了针对性的限制。

近年来,随着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中国的知识产权保护力度逐渐加强,尊重知识产权,成为一种市场共识。

但在一些新经济领域,技术创新迭代的速度太快,知识产权保护的机制,容易跟不上行业发展的速度。

这就导致包括华为、字节跳动等重视知识产权的大型科技公司,在发展时也容易踩坑。同时,模糊地带的存在,给“知产流氓”漫天要价提供了便利。

数据显示,在知识产权案件增长的同时,恶意诉讼呈上升之势,全国法院受理的因恶意提起知识产权诉讼损害责任纠纷一审案件的数量,从2022年的74件增长到了2023年的152件,增长了105.41%。

面对知识产权领域的恶意诉讼现象,最高法在今年年初明确发声,将严厉打击违法行为,引导规范权利人合法行使权利。

就像董明珠此前说的,“专利流氓”是阻碍企业发展和创新的“绊脚石”。最高法的表态,无非是重申了一个基本常识——知识产权的保护,是为了鼓励创新,而不是给滥用专利权来勒索他人提供方便。

在这个背景下,对字节跳动和美摄科技知产纠纷的审视,应跳出是否侵权的简单层面。

这当然不是什么“抛开事实不谈”,而是因为知识产权纠纷本身很复杂,要保护权利人,也要规制权利人滥诉,防止“知产流氓”以各种“盘外招”来获取不合理的高价索赔。

至少,美摄科技天价索赔失败,说明法院的裁判,没有受到法外因素的干扰,而是将纠纷拉回到了法治的框架之内,对漫天要价旗帜鲜明地说不。

“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才能一碗水端平,让知产保护回到鼓励创新的初心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