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次投稿将同时发布六大平台

凡发表于大河文学的作品,将自动同步发布于腾讯新闻、腾讯快报、网易新闻、360图书馆、一点资讯、顶端新闻等六大媒体平台,被多渠道传播。阅读量较高的文章还将发布于人气火爆的今日头条、百家号、搜狐新闻、简书等大河文学融媒体矩阵平台。需转载原创文章的可申请授权(编辑微信:dahewenxue2020)。大河文学投稿邮箱:dahewenxue@126.com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镇江“三山” 名高天下

文/段允生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甲辰小满时节,我到江苏省镇江市参加战友聚会,游览了焦山、金山、北固山,对唐朝诗人刘禹锡的这句名言有了切身感受。这三座山(以下简称“三山”)自古以来闻名天下,当代被评为国家AAAAA级旅游风景区,实至名归。

“三山”都不高

焦山位于镇江市区东北面,是万里长江中唯一的一座四面环水可供游人观光探幽的岛屿,海拔70米。金山位于镇江市区西北部,海拔43.7米。北固山位于镇江市区东侧江边,主峰海拔58.5米。

“三山”皆有仙

仙,比喻非凡的人。这是《辞海》的解释。

焦山的仙是非凡的医生焦光。东汉末年,他在此隐居,采药炼丹,济世救贫,留下许多民间传说故事。当时的皇帝闻其贤能,三下诏书请其出山做官,均被他以年老体弱、妻子多病等理由婉言拒绝。后人为纪念他,将他隐居的山洞改称三诏洞,山名改为焦山。

金山的仙是非凡的和尚法海。他的父亲裴休、兄长裴陟都当过唐朝的宰相,他为何出家当了和尚?男导游说,他父亲看破了官场红尘,不让他从政。女导游说,当时朝廷有规定,每个官员必须有一个儿子出家,没有儿子的要出钱,裴休响应号召让小儿子当了和尚。我在金山上看到有个古法海洞,洞口的导游牌上写着:“法海洞又名裴公洞。法海,俗姓裴,唐朝宰相裴休之子,河东人,生而胎素,颖异不群。其父信佛,作文送子至河南何泽寺出家,取名法海,行头陀行。曾在庐山东林寺专研禅学,后朝金山,见殿宇荒废,荆棘丛生,寻得此洞,参禅打坐,并燃指一节,誓兴殿宇。忽一日在山下江际挖土,获黄金数镒,报于地方官李琦,转呈皇帝,敕将黄金送法海禅师重兴殿宇,建成,命名金山寺。后人供奉其法像于洞中,永作纪念。”

北固山的仙是非凡的三国二帝刘备、孙权。刘备在这座山上将计就计,与孙权的妹妹孙尚香相识结为伉俪。刘备、孙权在这座山上试剑、赛马、共商抗曹大计,奠定了之后双双称帝的基业。

“三山”均被皇帝关注

《焦山志》载,宋真宗皇帝生病,久治不愈,忽做一梦,梦见一老人走进他的金銮殿,自称是东南方的隐士焦光,送丹药为他治病。真宗惊醒后,病果然好了,他忙将梦中之事询问大臣。大臣说:"焦光是汉末一位高士,隐居于长江之中的焦山,甘贫乐道,三诏不起,廉节自持。真宗听后大喜,发下敕文:“封焦光为明应公,里祠春秋祭祀,同时对焦山的田赋、差役一概优免。”皇帝金口一开,从此焦山声名远播。清康熙皇帝南巡经过焦山时,亲自为焦山定慧寺题写了寺名匾额。康熙和乾隆皇帝都曾在这座山上建筑行宫。导游说,康熙和乾隆最喜欢住在焦山,因为这里最安静。古往今来,人们上焦山,均须乘船。我们就是从象山渡口上船登陆焦山的。

南朝梁武帝萧衍不仅下令名僧宝志、僧祐在金山举行盛大水陆法会,而且亲自到金山寺参加水陆法会盛典,致使金山寺在中国佛教史上具有特殊的地位,历代对它都倍加关注。唐代武则天的侄孙灵坦出家后,任金山寺方丈;相国裴休的儿子出家后,也曾任金山寺方丈。宋神宗把高丽金钵赐给金山方丈作佛印。元代皇帝在此举办水陆大会,赏赐甚丰。明代释澈法师任金山方丈时,曾为万人开堂传戒,皇帝赐袈裟一件。清代康熙和乾隆皇帝多次游金山寺,题字作诗,赠送藏经珍品。

北固山,与金山、焦山成犄角之势,故有“京口第一山”之称。远眺此山,横枕大江,石壁嵯峨,山势险固,因此得名北固山。1500多年前,粱朝粱武帝登临北固山,咏《登北固楼》诗一首,并亲题“天下第一江山”。明开国皇帝朱元璋曾在北固山凤凰池议论政事。清康熙、乾隆二帝曾在此山建过行宫,留有御碑。

“三山”景观诱人,文气熏心

山上有仙,皇帝关注,当地官府精选能工巧匠修茸扩建,各界名流文人墨客纷纷接踵而来留下墨宝,把“三山”装点得景色诱人、文气熏心。我已经拍摄照片制作了三期美篇与友分享,碍于篇幅有限,本文只能摘要概述。

下船登陆焦山,迎面是山门,主体建筑为仿明清风格的牌楼,高12米,四柱三门,飞檐翘角。牌楼正面额枋"焦山胜境",是焦山定慧寺原方丈、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茗山题;背面额枋"汉晋遗风",乃原金山江天禅寺住持、江苏省佛教协会会长慈舟书。山门后,依次是照壁、山门殿、钟楼、鼓楼、焦公亭、茗公亭、荷花池等,最后是个寺庙。

寺庙始建于东汉,原名普济庵,历代多有废兴,清康熙皇帝改名定慧寺,现保留着唐代建筑风格,大雄宝殿内的宋时彩绘图案,富丽堂皇,十分珍贵。“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寄诸佛子,共结良缘”这两条字幅,分别是日本森本长老和定慧寺主持茗山互赠所书。

清人郑板桥,曾在焦山别峰庵学习瘗鹤铭书法,现在的读书门还留着郑板桥当年手书的镌刻对联:“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

站在西南山腰的壮观亭远望,隔江扬州隐现在云水间,亭柱刻有古联:“砥柱镇中流,此处好穷千里目;海门吞夜月,何人领取大江秋。”

登上焦山绝高处的汲江楼远眺,真是无限风光在险峰,郑板桥在此书联云:“吸来江水著新茗;买尽吴山作画屏。”

焦山西南的华严阁,有赵朴初写的“无尽藏”匾额和不知谁人写的楹联:“大江东去;群山西来。”

焦山现有江南第一大碑林,气势磅礴的摩崖石刻和碑刻艺术,使焦山成为蜚声海内外的书法之山。焦山碑刻,篆、隶、真、草、行诸体皆备,风格迥异,或苍古峭拔,纵逸奇深,或严整舒朗,浑然厚重,真可谓汇千年古刻之隽美,融百家书法之精神。有“碑中之王”、“大字之祖”之称的旷世奇碑——“瘗鹤铭”,就出自焦山。北有《石门铭》,南有《瘗鹤铭》,焦山碑林与西安碑林一南一北,各领风骚。有人说,西安碑林是雄浑的黄河文化的象征,而焦山碑林则是清奇的长江文化的凝结。

金山山门,坐东朝西,正中高悬寺额,上书“江天禅寺”四字,为清康熙皇帝游金山时命名题写。由山门入天王殿,前行为大雄宝殿、藏经楼,再上夕照阁、观音阁,题字、楹联比比皆是。其中“雄镇江流”四字,嵌镇江之名,系金山寺方丈慈舟书写,看来其文化底蕴亦很沉厚。

金山顶峰有慈寿塔,登上塔顶眺望,三面长江一面城景尽收眼底。王安石在《金山》诗中生动描绘了登塔感受:“数重楼枕层层石,四壁窗开面面风;忽见鸟飞平地上。始惊身在半空中。”苏东坡曾给慈寿塔题诗曰:“迢迢绿树江天晓,霭霭红霞晚日晴。遥望四边云接水,碧峰千点数鸥轻。”

慈寿塔南方有一石碑,上刻“江天一览”四字,原系清康熙皇帝题写,现存为曾国藩临摹康熙笔意重刻。

位于金山东南山腰的妙高台,是武台也是文台。梁红玉在这里击鼓助力丈夫韩世忠战退金兀术,苏东坡在这里赏月,请著名歌手吟唱他写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金山西北山腰有白龙洞,白龙洞的悬崖上有法海洞。白龙洞是著名神话小说《白蛇传》原型所在地,法海洞里有《裴休宰相送子出家警策箴》,我不嫌其长摄录如下:“汝既出家须立志,求师学道非容易。烧香挑水要殷勤,佛殿僧堂勤扫拭。莫闲游,莫嬉戏,出入分明说处去。三朝五日不归家,妙法何曾闻一句。敬师兄,训师弟,莫在空门争闲气。上恭下敬要谦和,莫轻他人自逞势。衣食难,非容易,何必千般求细腻。清斋薄粥但寻常,粗布麻衣随分际。荣华止在紫罗袍,有道何须黄金贵。解三空,明四智,要超初果至十地。礼观音,持势至,别人睡时你休睡。三更宿尽五更初,好向释迦金殿内。剔明灯,换净水,礼拜如来求智慧。报答爹娘养育恩,天龙八部生欢喜。偈曰:含悲送子入空门,朝夕应当种善根。身眼莫随财色染,道心须向岁寒存。看经念佛依师教,苦志明心报四恩。他日忽然成大器,人间天上独称尊。”

导游说,历史上的法海,没有辜负其父亲的希望,是一位禅机很深的名僧,与神话里的法海不是同一个人。他初来金山时,寺庙倾毁,杂草丛生,半山崖有一条白蟒蛇经常出来伤人,百姓不敢上山烧香。法海勇敢地与白蟒斗法,将白蟒赶入江里。他燃指一节,立志修复古刹。在僧徒和周围群众的支持下,法海修庙盖屋重续香火,被称为“开山裴祖”。

有关金山的美好传说,除了“白娘子水漫金山”,还有“岳飞金山解疑梦”“梁红玉击鼓战金山”等。

北固山上的景点,多与《三国演义》中的故事有关。山门东侧有刘备与孙权劈石许愿所留的试剑石,山上有立于孙权与刘备共商抗曹大计之处的狠石,有孙权与刘备赛马的溜马涧,还有孙尚香得知刘备过世后投江自尽的祭江亭,最为出名的是刘备招亲结识孙尚香的甘露寺。《三国演义》第五十四回“吴国太佛寺看新郎,刘皇叔洞房续佳偶”的故事,成为导游在北固山上给我们讲解的重头戏。

北固山上现有北固楼和多景楼两座高楼。登楼可见脚下长江波澜壮阔,往西能见金山,往东能见焦山。

北固楼因辛弃疾两首词而名噪天下。始为东晋蔡谟所建,梁武帝登临时,欣然咏《登北固楼》诗一首,并亲题“天下第一江山”。北固楼素以登楼远眺而闻名,遂成为游览胜地。毛泽东主席的手迹“北固楼”三个大字匾悬挂在此楼正面最高处。导游介绍,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陪毛主席乘飞机经过北固山上空时,对毛主席说下方是自己家乡的北固楼。毛主席说,辛弃疾为北固楼写过两首词。回京后,毛主席把辛弃疾的两首词手书下来。我在北固楼里拍摄了这两首词,提取文字如下: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不尽长江滚滚流。”这两句,我久已耳熟能详,却记不得来处,此行在北固山长了见识。

导游牌显示,多景楼于北宋始建在甘露寺内,因旧楼危陋,2011年在后峰西侧绝壁之上重建落成,与东侧新建之北固楼各呈其美。登临纵目,山川如故友,而长桥今架,平湖初出,宝鼎肇立,沃野新颜,其景亦多而佳于昔矣。

我们看到,苏轼、米芾、曾巩、陆游、陈亮、刘过等骚人志士的墨宝,被刻在楼柱和门额上。其中,宋人米芾书写的“天下江山第一楼”匾额,挂在最高层。“多情多感仍多病,多景楼中。尊酒相逢。乐事回头一笑空。停杯且听琵琶语,细捻轻拢。醉脸春融。斜照江天一抹红。”宋人苏轼所撰的这首词,被赵朴初先生书后刻在此楼。

导游介绍,陈毅元帅20世纪50年代登楼观景,望着奔腾东去的大江,青山远黛,十分壮观,赞叹“这里就是万里长江画卷”,并口吟一位古代僧人写的诗:“长江好似砚池波,提起金焦当墨磨。铁塔一支堪作笔,青天够写几行多?”这首诗中的铁塔就在北固山后峰东南面,始建于唐代,重建于宋、元、明代,是江苏唯一的高大铁塔,1960年在铁塔地宫出土文物2883件,有金棺、银廓、舍利子等。

镇江“三山”,景点多多,文气浓浓,仅述至此。

“三山”联创共5A

镇江“三山”历史悠久,主要建筑历经沧桑,因自然和人为的原因屡有兴废,近代遭到过英国侵略军的践踏破坏。新中国成立以来,政府几次拨款修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政府加大了景区保护修缮开发建设力度,成立“三山”联合创建国家AAAAA级旅游风景区机构,按照AAAAA级标准进行建设,终于在2012年获得成功。这些年来,“三山”景区游客与日俱增。

我们这次退役战友聚会,组委会把地点选在镇江,把游览景点选在“三山”,受到与会战友和军嫂们的一致好评,普遍反映不虚此行。“曲径通幽风景美,庙堂肃穆罄音清。三山典故续传久,雄镇江流有盛名。”战友张学白这首《七绝·镇江三山风景》,说出了大家的心声。我谨用这篇拙文,表达对镇江“三山”的赞美之情,希望有更多的游客到镇江去,上焦山、金山、北固山去大饱眼福心福。

作者简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段允生,河南省济源市人民检察院退休干部、市诗词楹联学会名誉副会长,市老干部通讯组副组长,市作协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