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进士非常难考,参加考试的常多达千人,每次不过录取十余人至三十人。白居易有诗云:“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白居易进士及第时已经年届二十九岁,在录取的十七名进士中,却是年龄最小的一个,可见考试的难度有多大。
唐朝时期流行一个谚语:“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说的也是进士难考的程度。当时,有很多诗人虽然满腹经纶,才华横溢,却屡屡在科举考试中受挫,多次名落孙山,铩羽而归。
诗人落第后,心情自然不爽,进而想要发泄,这也就催生了很多千古名作。譬如:罗隐的“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原是他在多次落第后写的一首牢骚诗,却安慰了世人一千多年。还有黄巢的“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同样是在落榜后所写,读来令人热血沸腾。
四十岁那年,孟浩然赴京城长安参加科举考试,应进士举,结果落第了,心情相当苦闷。此前,他闭门学习长达二三十年,满腹文章,又得到王维、张九龄的赞誉和宣扬,颇有诗名。这次应试失利,使他极为沮丧,有心直接上书皇帝,却又犹豫不决。在此背景下,他写了一首《岁暮归南山》。诗作原文如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首诗的大意是:
从此以后,不再向朝廷上书陈述自己的意见。
回归南山破旧的茅屋,或许才是我的归宿。
自是我没有才能,所以被明主弃之不用。
又因身体多染病痛,朋友也渐渐疏远了。
白发渐渐增多,催促着人慢慢老去。
新春来临,眼看着逼近年底,一年又将过去。
千头万绪,思绪悠悠,惆怅满怀,愁心无限,教人夜不能寐。
夜深人静,松影月光笼罩着窗户,一片空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孟浩然这首《岁暮归南山》是一首纪事抒怀五言律诗。
这首诗开篇便点题,表明自己在出仕和隐居之间无奈地选择后者的决定,看似平平淡淡的叙述,却暗藏着无奈和心酸。
接着,表达了自己落第后的心情,自己满身才华,却无人引荐,得不到赏识,有哀怨,有自怜,甚至还暗含恳求,心情相当复杂。
然后,通过岁月流逝的描绘,进一步刻画了自己内心的痛苦之情,当时的他已年届四十岁,原本满怀希望来到长安,渴望一展抱负,结果却名落孙山,心中的失落惆怅可想而知。
最后,画龙点睛,诉说自己无尽的惆怅,且以景结情,既描绘了出一幅迷蒙空寂的月夜图,又将自己惆怅、失落之情推向了高潮,创造了一种言已尽意未绝的艺术效果。
全诗语言质朴,明白晓畅;对仗工整,构思巧妙;情感真挚,情致婉转;自然流露,浑然天成;不加雕饰,妙手偶得;意境幽邃,余韵无穷。
突出特点是运用了大量的对比和反衬,以自怨自艾的形式抒发了自己落第后的幽思,写出了旧时代科举制度下隐世文人的缩影,道出了隐世文人内心的悲愤和不甘,为后世众多文人才子所推崇。
孟浩然也因为这首诗中的“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令唐玄宗不悦,“卿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最终,孟浩然因为这首诗一生未能进入仕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