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愿寺战争陷入僵局之后,织田信长决心打击给本愿寺提供巨大帮助的杂贺众,便派出军队攻打杂贺。此时织田军的人数约有十余万,兵分两路进军,而与织田家敌对的杂贺众的人数并不多。

以铃木孙一为首的杂贺众明显是经常看新闻报纸的,在铃木孙一的指挥下,杂贺众模仿长筱合战时的织田军在小杂贺川畔修筑了栅栏,并部署了大量的铁炮。织田军在渡过小杂贺川时遭到了杂贺众的迎头痛击,损失惨重。

武田胜赖表示很爽,你织田信长也有今天。

不过,由织田信忠率领的另一路军队却顺利击败了杂贺众,最终杂贺众只得向信长投降,承诺不再支援本愿寺,信长便赦免了他们。

在此期间,前关白近卫前久的儿子明丸举行了元服礼(成人礼),织田信长在归阵京都后亲自主持这次典礼,为明丸加冠,并下赐“信”字,取名为近卫信基。此前近卫家仅从足利家拜领过名字,信长的这个做法,说明他已经获得了和曾经的足利家同等的地位了。

然而,当下的局势依旧不容小觑,在近卫信基元服礼的次月,信长便下令让柴田胜家率领北陆织田军进军加贺国。为了增援柴田军,信长还加派了泷川一益、羽柴秀吉、丹羽长秀、斋藤利治等将率军前去,总兵力达到四万八千人。

之所以进军加贺国,是为了对抗在前一年入侵能登国的上杉谦信。

上杉谦信是越后长尾家出身的武将,从小在寺院里出家。父亲长尾为景去世后,由于哥哥长尾晴景体弱多病,十五岁的上杉谦信为了保护哥哥,穿着铠甲参加了父亲的葬礼。后来上杉谦信先后继承了越后长尾家、山内上杉家,因为他的法号为“谦信”,所以才称其为上杉谦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杉谦信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山内上杉家的根据地不在越后国,而在关东。只是北条家兴起以后,山内上杉家节节败退,最后只能逃到越后国依附长尾家。所以当上杉谦信继承山内上杉家以后,如何回到关东便是他的头等大事。

可是,北条家也不是吃素的,再加上北条家的盟友武田信玄也经常在谦信出兵关东时搞事情,所以上杉谦信收复关东的愿望一直都只停留在愿望阶段。为了惩罚背叛者,上杉谦信曾将在小田城俘虏的敌人、百姓以极低的价格作为奴隶售卖。由于上杉谦信继承的越后国实际上十分贫瘠,而关东也成为了他人的领地,所以每次当粮食收成不好的时候,上杉谦信都会秉承大义带着越后的军队南下关东抢粮食。

对于越后国的豪强、百姓来说,上杉谦信或许是个好君主,但是对于关东豪强、百姓来说,上杉谦信是一个灾难。

在织田信长夺取美浓国以前,斋藤龙兴曾与武田信玄结盟,所以上杉谦信便和织田信长搭上了线,谦信甚至表示自己没有儿子,提出让信长的儿子入嗣上杉家成为自己的继承人。不过,信长却没有对上杉谦信的邀请做出回应。

后来由于织田信长崛起,武田信玄便抛弃了斋藤龙兴,转而与织田信长交好,信长便同上杉家断了联系。因为这件事,今川义元还曾向武田信玄表示过抗议。

三方原合战以前,信长为了调停当时仍然是盟友的武田信玄与上杉谦信的战争,与将军足利义昭一同介入此事。只是信长还在为武田家的和平尽心尽力时,武田信玄却突然背盟来袭,信长气得直接和谦信说即便是世界末日也不会原谅武田家。

因为有共同的敌人武田信玄和一向一揆,两人从这开始又好上了。

随着织田信长平定越前一向一揆,织田家与上杉家便围绕着北陆展开了争霸。本愿寺为了对付信长,主动与上杉谦信和谈,而武田胜赖也在足利义昭的介入下同上杉家议和,这让上杉谦信腾出手对付织田信长,开始了在北陆的扩张。

上杉谦信在平定越中国后,便进军能登国,包围了七尾城。七尾城是能登国守护畠山家的根据地,能登畠山家在战国时代前中期还算具备一定实力,然而坚挺了几十年,到这个时候也已经快不行了。天正二年(1574年)时,家督畠山义庆被家臣长续连毒杀,长续连拥立了畠山义庆年幼的儿子春王丸继位,把控了大权。

长续连是亲织田家的一方,所以能登畠山家内反对长续连的人们便投靠了上杉谦信。

七尾城被上杉谦信包围以后,城内爆发了大规模的瘟疫,包括家督春王丸在内的许多守军都不幸染病身亡,担心守军被清零的反对派便趁机发动兵变,杀死长氏一族开城投降了上杉家。

此时的织田军正停留在加贺国,犹豫着要不要救援七尾城。由于羽柴秀吉与柴田胜家不和,秀吉擅自率领军队离开加贺国返回了领地,此举惹得信长大怒。

秀吉不愿意进军是有道理的,织田家在北陆的根基太浅,情报收集能力较弱,停留在加贺国的织田军根本不知道周边到底发生了什么情况。为了探清情报,柴田胜家命令斥候外出探察,结果当斥候返回时,带回了一个重磅消息。

七尾城已经陷落,上杉谦信正率军朝着加贺国而来。

虽然柴田胜家早有心理准备,但是依然惊讶无比,下令全军后撤。在织田军撤退之时,上杉谦信在手取川(湊川)追上了正在渡河的织田军殿后部队,取得大胜。上杉谦信在事后甚至表示织田军太不经打了,上杉家上洛指日可待。

那么,事实的真相如何呢?

实际上,在织田家相关的史料里,根本没有记载过这次战役。太田牛一这么八卦的人在《信长公记》里也只是提到织田军在加贺国烧杀一番就返回领地了,压根就没上杉谦信什么事。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织田军的殿后部队,就是进军加贺国时的前锋部队,前文多次提到过,这种部队有个俗称,就是“炮灰”。因为这些部队大都是由领地在边境的国人派出的,这些人本来就是墙头草两边倒,很多人都是在织田军进军途中半路投诚的,就算死再多也不心疼。

也就是说,严格来说他们甚至都不能算是织田军。

织田军的主力并没有受损,但是毕竟上杉谦信也算是个有头有脸的人物,柴田胜家不敢大意轻敌,在加贺国南部加固了几座城池的防御,作为防御敌人的桥头堡。

其实柴田胜家大可不必,因为上杉谦信在手取川合战以后根本就没有再向西迈进一步,而是专心消化新占领的越中国、能登国等地。也不是说上杉谦信对加贺国没想法,实在是没办法一口吃成个胖子。

凯旋返回越后国的途中,上杉谦信以通敌的罪名处死了老臣兼猛将柿崎景家。从这可以看出,上杉家的内部其实并不稳定,哪有什么余力上洛。

让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是,手取川合战的最大影响并不在北陆。就好像三方原合战时,武田信玄的大声坑了足利义昭一样,手取川合战的取胜同样也坑了一个人。

那就是前几年被织田信长赦免的松永久秀。

松永久秀自从投降以后,便在原田直政麾下效力。原田直政战死后,又加入了佐久间信盛的军队包围本愿寺。

然而,松永久秀对信长却没有什么好感。在织田信长看来,自己赦免松永久秀已经是破天荒的恩惠了,松永久秀却想要更多。再加上苦心经营多年的多闻山城被信长拆除,许多建材被信长用来修筑织田家的城池,更是让松永久秀气得牙齿痒痒。

敢情信长这包工头是看上我家的石头了?

上杉谦信在北陆攻打七尾城期间,织田信长将大部分兵力抽调至越前国,剩余的兵力又在大坂与本愿寺对峙,畿内实际上处于兵力空虚的状态,所以松永久秀便再次举兵谋反。

因为信长正准备与毛利家开战,并不想多线作战,便派使者去劝降松永久秀,可是松永久秀、久通父子却非常果断地拒绝了。

其实我也不知道松永久秀到底是怎么想的。

因为松永家的背叛,信长下令处死松永家的两个人质。这两人都是松永久通的儿子、久秀的孙子,此时不过十二三岁而已。二人和残暴的松永久通不同,性格十分温和,居住在近江国的佐久间家胜家中,非常受到织田家家臣的喜爱。

负责把哥俩带进京都处刑的是京都所司代村井贞胜。村井贞胜怜悯这哥俩,便安抚二人说不要担心,自己明日会前往大内请求天皇出面赦免他们。

哥俩知道这么做村井贞胜必然会触怒信长,不愿意让村井贞胜冒风险,执意赴死。

村井贞胜无奈,便拿来笔墨纸砚,说:“至少也给父母兄弟留些什么话吧?”

兄弟俩摇了摇头:“事已至此,说什么也没有意义。”

毕竟松永家和自己,哪个先死翘翘都不一定。

最后,兄弟俩在纸上写下一句话:“长久以来承蒙关照,不胜感激。”随后嘱托村井贞胜将这封信交给佐久间家胜,便慷慨赴死。

兄弟俩虽然只是孩子,但是在那个乱世之中,也只是松永家可有可无的弃子而已,着实可怜。

不久后,松永久秀在信贵山城的本丸放火,与儿子松永久通一同自尽而死。松永久秀自尽的那天为天正五年(1577年)十月十日,在十年前的同一天,松永久秀率军烧毁了奈良的东大寺。

很多人都说松永久秀之死是报应,是天罚。但是自尽的日子是久秀自己选的,或许他只是想赎罪,赎为了一己私利抛弃了两个孙子的罪。可是,松永久秀自己又何尝不是弃子呢?

不知道他死前有没有痛骂一番那个“上杉家上洛指日可待”的上杉谦信。

欢迎关注文史宴

专业之中最通俗,通俗之中最专业

熟悉历史陌生化,陌生历史普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