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公众号为一线语文教师个人原创公众号,所有文章均为个人独立撰写,欢迎点击上方的“水寒说语文”关注。

2024年第四十六期(总第816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偶然在公众号后台收到粉丝朋友的信息,让我帮忙分析一下上海市今年的中考作文题中的一个字是不是用错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文题目如下:

假如世界是一滩无形的水,每个人都在用各自的取水方式来认识这滩水。成长,就是在一次次对未知事物的探寻中,或拓宽眼界,或增长才干,或发现规律……同时找到更适合自己的“取水”方式。 请以“我也是个取水人”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要求:(1)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2)不得抄袭。

粉丝朋友认为“一滩水”,应该写作“一摊水”。理由是“摊”才能作为量词来使用,而“滩”不可以作为量词来使用。

是不是这样呢?

查一下常用的工具书《新华字典》和《现代汉语词典》,确实如此。其中“滩”只作为名词来使用。要么是河海边淤积成的平地或水中的沙洲,诸如河滩,海滩等,要么是水浅多石而水流很急的地方,如险滩。就是没有量词的用法。

而“摊”在这两本常用的工具书中却明确标注了量词的用法。用于摊开的糊状物:如,一摊血,一摊稀泥等。或者用于表示事务,如:手上有好几摊子事儿。可见,“摊”有专门的量词的用法。在大型工具书《辞海》中也有类似的义项。

在2013年《人民日报》海外版的语文信箱栏目中,有读者提问:

我在读报时,有时候看到“一摊水”的写法,有时候又看到“一滩水”的写法,请问哪种写法妥当?谢谢! 河南读者 季中原

当时的《语言文字报》原主编杜永道回复了读者提问,他对这个问题进行分析之后,得出的结论是:“摊”有量词用法,“滩”没有量词用法,因此,宜写“一摊水”,不宜写“一滩水”。

如此看来,是不是上海中考试卷中的这个“一滩水”确实用错了呢?

回到《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看,“摊”作为量词使用时,是表示“摊开的糊状物”,所以说,一摊血,一摊稀泥,都问题不大,血和稀泥都可以理解成是糊状物。但“水”则不能说是糊状物,因此,用“一摊水”就比较可疑。

再看看《人民日报》中的实际用例如何呢?通过北语语料库查阅《人民日报》的用例,发现“一滩水”“一摊水”这两种用法并存,前者有18个例子,后者有6个例子,两种用法都包含了前面的“语文信箱”栏目中的那个语料。

限于篇幅,各选一个例子,给大家看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其他搜索范围中用关键词“一滩水”和“一摊水”搜索,和在“报刊”领域搜到的结果差不多,都是“一滩水”和“一摊水”并存,而且常常是前者数量多于后者。

那么,由此问题就来了,虽然从工具书规定的角度来说,一般认定规范的写法是“一摊水”,而不应该写作“一滩水”,而在实际应用中,却有很多“一滩水”这样的用法,甚至权威媒体也这样用,这又是为何呢?

细究原因有二。

一、语言使用的习惯。一般人都会很自然地觉得既然是“一滩水”,与水有关,自然“滩”就应该用三点水旁,而不应该用提手旁,这个推断有其合理性。而且从工具书来说,其对“摊”的量词用法界定,用于“水”也有不合理之处,因为水不能认为是糊状物。也有一些工具书支持“一滩水”的用法。比如我常用的网络工具书“汉典网”,就有这样一个注释:“滩:用于在平面上成滩的东西,还举了一个例子:“鼻子流出一大滩血。——杨朔《乱人坑》”。

二、名词活用作量词。在汉语中,有一种名词活用作量词的语法现象。比如,一碗饭,一箱油,一车粮食等。其中碗、箱、车等,在《新华字典》或者《现代汉语词典》中只是标注了名词的用法,但却没有明确标注量词的用法,而在这些具体语境中,都可以当成量词来使用。“一滩水”一定程度上可以认为是这种名词活用量词的状况。类似的还有我们熟悉的诗句:“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其中的“滩”原本是指河滩,但这里理解成是“水中的沙洲”,但这里将其当成量词来理解,也是能够解释得通,为人所接受的。

综上,我们可以看到,关于“一滩水”还是“一摊水”哪一个用法更准确,还存在着争议,存在着工具书的规定与实际使用状况相冲突的情形。从现行规定角度来说,当然是“一摊水”要比“一滩水”更规范,但未来如何,就不一定了。毕竟,工具书是记录总结语言现象的,我觉得一旦“一滩水”这个用法日渐增多起来,说不定哪一天这个用法在工具书中就转正了,甚至代替“一摊水”这样的用法也可能是大概率事件。

我的视频号,最近持续更新中,欢迎关注。

欢迎关注我的新书《用减法教语文》,书中有很多能够反映我的教育思想的鲜活课例。具体内容可以点击下面的文章链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之前还写过另外一本书:《减法教育》,具体可以参见下面的文章链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自网络,如涉版权,请联系删除

欢迎分享,若公众号转载,请联系授权

马上就要618了,送一点儿福利给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