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究,是指为人处事诚实守信讲原则、讲义气、讲礼节、讲信用。在枣庄地区,人们常说“讲究的给牛山孙样”。这句带有调侃意味的话充分证明牛山孙氏家族的“讲究”由来已久,在枣庄地区可谓人尽皆知。

的确,“讲究”是牛山孙氏家族历史文化中最深沉、最显著、最浑厚的底色,也是牛山孙氏家族最亮丽的文化品牌。

在牛山孙氏家族的历史上,既有孙承瀚千里救弟、亲情无价的小“讲究”,更有淮海战役奉献祖林古松柏踊跃支前的大“讲究”。清乾隆年间,峄县县令张玉树为家祠题赠的“恪遵世德”匾额,就是对牛山孙氏家族“讲究”的文化褒扬和肯定。

这些故事虽然真实而生动,但似乎离我们太远,让我们这些普通而世俗的牛山孙氏后人虽然深受感动,但体会并不深刻。而在今年我家一场意外的葬礼上却让我真正认识到了我们牛山孙氏家族实实在在的“讲究”和义气,也让我感受到了家族的浓浓亲情和关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于网络

今年5月,我的三弟媳因突发脑溢血抢救无效而去世,年仅36岁,抛下两个尚未成年的孩子。

由于我家在村里是单门独户,既无本家户族,也无叔伯兄弟。弟媳在医院去世时,我和二弟都在外打工,家里只有三弟和年迈的父母及孩子,弟媳突然亡故,家里连个帮忙的人都没有。接到三弟泣不成声的电话,我急忙给住在另外村子里的本家叔叔打了个电话,让他通知村子里的族人连夜到我三弟家帮助料理后事。

已经年过古稀的本家叔叔与我父亲是快出五服的重堂兄弟,按照家族亲情而言应该疏远了很多。但接到我的电话后,本家叔叔立即连夜打电话通知在家的族人

由于家族的人大部分都在外打工或在城里生活,最后叫了5个人,连夜从十几里外开车赶到我三弟家。

这时,弟媳的遗体刚刚从医院拉回家里,本家的族人一起动手,把堂屋里的沙发、电视、桌椅等一一清理出来,又把提前联系好、刚刚送过来的冰棺和棺木一一抬进屋里。大家一起动手,把我弟媳的遗体放进冰棺,一切处理停当,已经是次日凌晨3点多钟,家族的长辈和兄弟们顾不上休息,又连夜与我父母一起商议后事办理事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于网络

自从我弟媳去世后,本家的这几位叔叔、兄弟每天早出晚归到我三弟家帮助料理后事。按照老家的规矩,本家过来帮忙的都叫做“忙工”,每人每天都要给一包烟,以示感谢和酬劳。考虑到我三弟家庭条件不好,弟媳新亡,孩子又小,家族的叔叔、兄弟们一致表示,我们都是自己家人,家族帮忙是应该的,“忙工”每人每天的一包烟就免了。

这让我们村里帮忙“支事”的外姓亲友都很受感动,他们都说:“难怪人家都说牛山孙讲究,看来老孙家的讲究真是名不虚传!”

在家族和本村亲友的帮助下,弟媳的丧事办得很顺利。弟媳下葬后,吊唁亲友和家族帮忙的都回去了,空荡荡的院子只剩下我们一家人,这时三弟拿过来帐薄想看一看各家亲友都上了多少钱的礼金。

在看到帐薄的最后时,我们都不禁吃了一惊,没想到本家族人每家每户居然都以助丧的形式上了礼。与我父亲同辈的每家上一千元,与我们平辈的每家上五百元,加在一起共有七八千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于网络

按照老家的规矩,自己家族的白事只要人到就行了,需要帮忙时帮帮忙,每天白吃白喝不用上一分钱的礼金。

自从我弟媳去世一直到下葬这三四天时间里,我们家族的这些叔叔、兄弟每天早出晚归帮忙料理后事。在整个丧仪过程中,无论是泼汤、送盘缠还是出殡、行路祭,直到下葬,都是他们帮着盛殓、火化、搭棚、搬桌子、拿家什、收拾场地,每天忙里忙外,跑前跑后,马不停蹄,随叫随到。

他们不仅帮忙料理后事,又以助丧的形式家家出钱资助。而且,一般亲友在上礼时都是二三百元,但家族的这些长辈都是一千元,与我们平辈的兄弟五百元,可谓家家出钱、人人出力。

其实,我们家族的这些叔叔、兄弟们大都住农村,家庭条件都不算很好。他们有的在外打工,有的在家开车搞运输,有的在工地开挖掘机,还有的开小餐馆,有的集市上卖馒头,为了生活家家都是起早贪黑,日夜奔波,挣几个钱勉强能够养家糊口,可以说生活过得都很艰难,钱挣得都很不容易。但在我弟媳的丧事上,他们都毫不吝惜,尽其所能,既帮人力又帮钱,就连在外地打工没能参加葬礼的本家叔叔也专门把钱转过来交给我三弟,这份家族的亲情、爱心和“讲究”的确令人感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于网络

也许他们拿的钱并不算很多,但作为以打工种地为生的农村人来说,这一千块钱、五百块已经不算少了,他们要打几天工、干多少活、卖多少斤馒头才能挣来这一千块钱啊!

看着家族的长辈和兄弟们凑来的钱,我百感交集,十分感动。“一个篱笆三个桩,一家有难家家帮”。也许,这就是家族的亲情、团结和爱心,也是家族的凝聚力,更是牛山孙氏家族刻在骨子的“讲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