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香港《南华早报》6月16日文章,原题:香港—清迈之旅,中国的共建“一带一路”是加分项,其他一般般 今年春节前5天,我从香港坐高铁前往昆明,然后经陆路前往泰国清迈,旅程中体验了中老铁路和跨国公路,感受到共建“一带一路”带来的便利和福祉。

第一天行程是从香港坐高铁到昆明。中国高铁网络以全新方式向旅行者打开中国的大门。上世纪90年代我首次访华时,长途旅行的标准方式还是夜间大巴和拥挤的绿皮火车。如今坐在舒适的高铁座椅上,列车时速达每小时300公里。车厢内赶着回家过年的旅客们情绪很高。要知道,就在不久以前,许多人过年回家路上可能要花上几天时间。

第二天是从昆明坐高铁到西双版纳。我用滴滴软件从酒店打车到高铁站,支付宝和微信用着很方便。此类“超级应用”刚上手可能有点难,但只要用上了,就会成为你最好的朋友。早上9时我上车,开启中老铁路之旅。跟昨天一样,列车上也是满座,大多是度假的中国游客。我通过网络旅行社提前购买了高铁票。整个系统实现无纸化,车票确认后只需护照就能进站上车。

第三天是从版纳到老挝磨丁。由于堵车,我错过了中老铁路国际列车。我在滴滴应用上输入“磨憨”,5分钟后就坐上网约车行驶在前往中老边境的G8511高速公路上了。这段高速是全长近1900公里的昆曼高速公路(起点昆明,终点曼谷,由中国段、老挝段和泰国段组成——编者注)的一部分。跟之前体验过的中国铁路一样,这段桥隧连绵不断的公路同样是工程杰作。

第四天是从磨丁去老泰边境。我包了辆车,老挝可没有滴滴。车子行驶在3号亚洲公路上,路名听着很厉害,但沿途全是盘山路,跟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中国高速公路真是云泥之别。在老挝这条公路上行驶了5个小时,一个涵洞都没经过。穿越泰老友谊大桥后,我进入泰国清孔。这座大桥是中老泰合作建设项目,于2013年也就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的那年建成。

第五天是从清孔前往清迈。大巴车上有不少中国游客,他们的到来肯定会让疫情后的泰国感到开心。下午5时半大巴进入清迈汽车站,我的冒险之旅到此结束,竟有些莫名的情绪低落。其实,在路上,也相当于到达一种目的地,或许比抵达旅程终点更有意义。(作者克里斯蒂安·奥德比耶尔,甄翔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