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面对困难,她总是迎难而上;面对压力,她总是勇挑重担。”这是同事对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尔木市人民法院河西人民法庭法官申旭的评价。

“没有惊天动地的事迹,有的只是工作中的扎扎实实。”这是领导对她的认可。

5月22日,记者视频采访了申旭。申旭,一头乌黑的短发,身穿整洁的制服,给人干练帅气的感觉。自2019年9月成为员额法官至今,她共承办一审民商事及行政案件1105件、审结1072件,其中调解撤诉案件合计831件,调撤率75.55%。

欠条变“真金”

2001年,郭某与李某、李某某、赵某因劳务工资支付问题发生矛盾纠纷后起诉至人民法院。但双方当事人因劳务工资金额争议较大,导致未能案结事了。2005年,郭某与李某、李某某、赵某自行达成协议,3人分别向郭某出具了3张欠条,每张欠条注明拖欠劳务工资2000元。

为了讨回被拖欠的工资,2020年1月,郭某再次将李某等3人起诉至人民法院。

申旭第一时间了解案情,梳理双方当事人的矛盾纠纷焦点。随后,她给双方当事人打电话了解详情并多次走访入户,联合村委会出面调解,约双方当事人在法庭调解……

最终,3张欠条变成了原告手中的“真金白银”。

“作为一名基层人民法庭的法官,我告诉自己要多一份同理心、多一点耐心和温度,只有帮群众解决烦心事、揪心事,我的使命才算达成。”申旭告诉记者。

案结事了暖人心

自2012年进入格尔木市人民法院工作以来,申旭从书记员一路成长为一名员额法官,岁月和身份的改变,让她深刻体会到法官肩负的责任和使命。

2021年10月的一个早上,当事人康某到河西人民法庭对申旭表示感谢。“谢谢您,申法官!多年的案子终于圆满解决了。”康某把一面锦旗送到申旭手中。

原来,根据国家城市标准和城市规划要求,2018年,格尔木市人民政府对某公司位于郭勒木德镇小岛村区域范围内的房屋及地面附着物进行整体拆迁,某公司通知康某租赁期限届满后不再续租并要求康某搬离,康某对某公司的评估补偿方案不认可因此拒绝搬离。

受理此案后,申旭考虑到此案拖延时间已久,便组织双方当事人对涉案房屋及地上附着物进行价值评估,并根据双方提出的异议,联系双方当事人及委托代理人到现场了解康某实际居住的房屋及地上附着物的真实情况,对评估项目等细节再次进行了确认。

为了化解这起矛盾纠纷,经过充分准备,申旭及时排期开庭审理并宣判。

宣判后,申旭对双方当事人就判决的补偿款数额及组成逐一释明,并对判后双方当事人提出的判决履行等细节问题多次沟通协调。最终,康某和某公司对判决结果均无异议,某公司按照判决结果支付了相应的补偿款。

人民法官为人民

申旭说:“当我看到双方当事人满意地离开法庭,我的心里会升起满满的成就感,我想这就是成为一名人民法官的意义吧。”

基层人民法庭民商事案件的办理占比很大,虽不是疑难复杂案件,但都是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在审判工作中,应当针对案件特点,用心调解、用爱感化、用法解难,把群众的小事解决好,把法庭的作用发挥好。

审理千家事,温暖万人心。申旭作为一名青年法官,扎根人民法庭,以案结、事了、人和为目标,坚持热心、真心、耐心的工作宗旨,将自己的青春奉献给基层人民,把人生的理想书写在高原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