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刚寺的旁边,是邓宝珊司令部旧址。由于金刚寺门前路窄,不易停车,于是笔者将车停在了司令部旧址的停车场上。但当时天色已暗,司令部旧址是进不去的,只得通过无人机航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邓宝珊将军生于清光绪二十年(1894),是民国时期纵横西北几十年的智囊人物,早年参加中国同盟会,是国军陆军上将,西北军的重要将领。1949年1月与傅作义一起促成了绥远起义。新中国成立后,历任西北军政委员会委员、甘肃省省长、全国政协委员,全国人大代表,民革中央副主席和全国政协常委等职,病逝于1968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抗日战争爆发后,榆林成为晋、陕、绥北线战场的轴心地带,对于阻挡日寇突破黄河天险,向西入侵陕西,进而逼近四川,向南威胁陕甘宁边区,起着至关重要的屏障作用。日军大举西进,察哈尔、绥远两省政府机关、不同派系的地方部队和各色人员以及数以万计的难民纷纷涌入榆林城,榆林城周围一时拥有了十多万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时榆林的情况非常复杂,除了二十二军(原八十六师)地方部队,还有东北挺进军、察哈尔游击队、伊盟蒙旗各王公的部队,以及其他各种番号的杂牌队伍。邓宝珊临危受命,被任命为第21军团长,辖第86师、新一军、第165师,于1937年10月17日率部进驻榆林。当时他就在金刚寺的西侧土峁上挖了三孔窑洞,作为司令部,并取名桃林山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今这里已经被改造成纪念馆。分三级台地,总占地面积约14200平方米,从上到下由晋陕绥边区总司令部、司令部警卫连及邓友梅墓三部分组成。司令部大院里有三孔土窑和东、西厢房。再往上是晋陕绥边区总司令部警卫连。邓友梅是邓宝珊的次女,因肺病病逝于1947年,年仅24岁。邓友梅墓呈宝塔形。(陕22,第六批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23年12月17日)

本页图片、文字、视频为“乌何有之乡大树上”原创,未经授权不得搬运或他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