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儿庄战役,是全面抗战爆发后,中国军队取得的一次非常难得的重大胜利。

在这次长达一个月的战役中,中日双方投入的兵力分别为29万和5万,伤亡人数分别为5万和1万,第一次让日军在正面战场上尝到了失败的滋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很快,这次大捷就传遍了全国,各地报纸纷纷报道,甚至连外国的媒体都注意到了,比如美国《华盛顿报》就刊登新闻说:“中国在山东方面的胜利,已经打破日本四十年来军事胜利的记录,为欧战后军事上又一伟绩!”

周恩来也高度评价说:“这次战役,虽然在一个地方,但它的意义却在影响战斗全局、影响全国、影响敌人、影响世界!”

但是,对这场伟大的胜利,蒋介石的态度却很耐人寻味,竟然下令不允许宣传这次大捷,这是什么原因呢?

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说,第一个方面,就是持久抗战的需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台儿庄战役还没有结束的时候,国民政府军令部长徐永昌就给蒋介石发去电报,建议不要对台儿庄战役的胜利做过多的宣传,理由有三个:

第一,此役虽苦战获胜,但战果有限,且得益于日军未曾增援,若宣传过度,刺激日军,恐招致其更改战略,舍弃苏俄而全力攻击中国。

第二,不实的宣传,容易使国际上发生误会,削弱其防日之心,增强其忌中之意。

第三,虚夸战果,易令一般民众对抗战之艰难程度产生错觉,进而不能理解当局久持待变之战略,造成破坏性的舆论压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另外,根据日军记载的资料,蒋介石也对这次胜利的宣传作过五条指示:

第一,台儿庄之战,不过第二期抗战的初始胜利,应力戒因此胜利带来骄傲。

第二,长期抗战主要在于消耗敌人之战斗力,而不在一城一市之得失,此点应有深刻认识,以免对持久心理发生不良影响。

第三,努力阐明本党宣言及抗战建国纲领等之重大意义。

第四,所有宣传应努力报道事实,慎勿夸张。

第五,对敌加以笔伐之时,应止于攻击日本军阀,决不可对日本皇室及日本民族有所诽谤。

不管是徐永昌提出的三个理由,还是蒋介石提出的五条指示,都是基于抗战大局的考虑,不要对一场胜利过度宣传,以免引起国际上的一些不必要的麻烦,也避免让全国军民对抗战的长期性、艰苦性产生错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还有第二个方面,就是蒋介石有自己的私心,不想让李宗仁风头太盛。

在全国各地的军阀中,蒋介石对李宗仁是最忌惮的,其他的军阀,冯玉祥已经没有势力了,阎锡山只在乎他的山西小王国,“南天王”陈济棠也不复当年的威风,还有刘湘、龙云、王家烈这些偏安一隅的地方军阀,就更不足为虑了,只有兵强马壮、野心勃勃的桂系军阀李宗仁,一直都是蒋介石的心头大患。

而且,在台儿庄战役之前的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蒋介石派出了几乎全部嫡系部队,都没能阻挡住日军的脚步,连战连败,溃不成军,让蒋介石丢尽了面子,而李宗仁指挥的台儿庄战役,参战的都是各地的杂牌部队,却打出了威风,打出了血性,取得了一场震惊全国的伟大胜利,这怎能不让蒋介石极度郁闷?

所以,蒋介石是不可能让人大力宣传这次胜利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时还有一个传闻,说蒋介石有一天在楼上办公,听到大街上非常热闹,就问是什么事,秘书说,是市民们在庆祝台儿庄大捷,蒋介石厌恶地说:“有什么好庆祝的!叫他们走远点,不要在这里胡闹!”

这个故事虽然不知道是真是假,但也真实地反映出了蒋介石对这次胜利的复杂心态。

而且,不光是当时不允许过度宣传,在之后的国民党战史中,也很少提到这次台儿庄大捷

桂系军阀白崇禧的儿子白先勇,后来感慨地说:“台儿庄大捷等于是民族存亡的一仗,如果在美国、日本、欧洲,像这一仗有多少本书会出来?但到今天还没有一本台儿庄专书,实在不负责任。我看到国防部之前出的七百多页抗战史,台儿庄大概只有三页,难怪共产党会说国民党没有抗日、日本人会说没有南京屠杀,因为你连自己的历史你都不记录!”

当然,蒋介石不宣传,不等于别人也不宣传,我们的初中历史课本中就有这次战役的介绍,已经成为中国军民抗击日寇的经典战例,是谁也抹杀不了的。

(参考资料:《血战台儿庄》《大历史》《人民政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