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中国人对家是有着很深的情结的,在我国绝大多数人在有钱了以后,就是想着用它来建房子,或者是买房子,因为房子是为数不多可以传给子孙后代的巨大财富。

而且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房屋不仅是遮风挡雨的庇护所,更是承载家族记忆与希望的圣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关于建房子,老祖宗就留下来了不少的忠告,比如这句“家住滴泪屋,三年两场哭”就是其中之一,那它说的到底是什么意思?什么是滴泪屋,它又有哪些危害呢?一起来了解下,看看老祖宗的忠告,有没有道理!

什么是“滴泪屋”?

古人是很忌讳滴泪屋的,除了这句俗语以外,在民间还有一句和它类似的俗语,意思是差不多的,即“建房若成滴泪房,爹哭儿来儿哭娘”。

说的是如果把房子建成了“滴泪屋”,那么这样的房子对家人不利,要么是爹来哭儿子,要么就是儿子来哭他的老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换言之,就是指这样的房子容易导致家人过早离世,这个就和“三年两场哭”意思差不多,都是说这样的 房子住着对家人不利。那么,到底什么是的了滴泪屋呢?

关于滴泪屋,这不过是民间对我国建房的一种结构的俗称。一般是指那些在过去建房子时,先建一栋或一层,等过几年再在旁边加盖或建起更高的房子,而这些房子之间共有一面墙,且存在着明显的落差。

每逢雨天,高屋的屋檐上滴下的雨水会直接落在低矮的屋面上,仿佛天空在哭泣,泪水滴落在地面上,故得名“滴泪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果大家还没有听明白,这里就给大家举例子,像过去建房子都是有好多间房子的,比如东厢房、西厢房、堂屋等。

如果我家建房子,先建一间小房子,等到过几年手头富足了,或者是家里人口多了,就在小房子的边上再加盖几间屋子。这样的房子结构,就是俗称的“滴泪屋”。

在过去不少的家庭,就存在这种情况的。像以前农村的一些老房子,就多数是如此。一间大房子的边上,还会附加一些小房子,它们就是滴泪屋。当时多数的房子都是茅草房,一下雨了屋檐下就会滴水,这样就像是房子的滴泪一样,所以被形象的称之为“滴泪屋”。

滴泪屋有哪些危害呢?

滴泪屋的存在,首先带来了结构安全上的隐患。由于房屋之间共有一面墙,且高度不一,这面墙在承重上便显得尤为关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在加盖房屋时,若未能充分考虑墙体的承重能力,便容易导致墙体开裂、变形,甚至坍塌。

此外,高屋与低屋之间的连接处也容易出现裂缝,这不仅影响美观,更会给房屋的整体结构带来安全隐患。

更为严重的是,滴泪屋在雨水侵蚀下,低矮房屋的墙面容易受到潮湿影响,导致墙面腐烂、发霉。

在过去,房屋多以木材、土墙等易受潮材料建造,一旦受潮,便容易失去原有的坚固与耐用性。时间一长,房屋便容易出现倒塌的危险,给居住者带来极大的生命财产安全隐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了结构安全上的隐患,滴泪屋还给居住者的日常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每逢雨天,雨水滴落在低矮房屋上,溅起的水花不仅会让屋内变得潮湿,更会让居住者感到寒冷。如果是在晚上的话,这样也会影响到睡眠。

在寒冷的冬季,这种潮湿与寒冷更是让人难以忍受。此外,滴落的雨水还可能破坏房屋内的物品,给居住者带来经济上的损失。

而古人有这样的近乎恐吓、诅咒的忠告,其实就是在警醒后人们,建房子的时候不能图省事,该花的钱要花,并且最为重要的是要以安全为最大的前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为建房子不仅是大工程,花费大量的钱财和精力,而且还要关乎自家人的安全,所以是千万不能马虎的。即便是很小的可能性,但只要存在也就不能忽视。正所谓“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就是这样的道理。

对此,你们怎么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