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大授衔时无数在革命战争年代立下功劳的杰出功勋们被授予不同的军衔,然而也有一部分军功卓著的战将由于到地方政府任职或其他的原因没有被授予军衔。本文就跟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6位没有被授予军衔的战将

1、李先念

李先念是湖北红安人,他是一位军政双优的人物,1927年参与了黄麻起义,红军时期他担任过红十一师政委、红三十军政委等职,1932年10月他指挥所部在枣阳新集和土桥铺地区冲破国民党军的围攻堵击,为全军打开通路。1935年8月的包座战斗中,李先念与代军长程世才指挥部队全歼胡宗南部第49师,打开了红军北上的通道。

抗日战争时期,李先念率领160余人的新四军独立游击大队进入豫皖边区,深入敌后与敌人作战。1939年11月鄂豫皖地区的部队整编为新四军豫鄂挺进纵队,李先念任司令员。皖南事变后,李先念所部改编为新四军第五师,李先念任师长,继续率领部队在鄂豫皖一带与敌人作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先念

抗战胜利后,成立了中原军区,李先念担任中原军区司令员,成为当时六大作战区域的指挥员之一。在此之前的桐柏战役,他取得了歼敌7000余人的成绩。1947年5月李先念担任晋冀鲁豫野战军副司令员,与刘邓一起指挥中原地区的作战。

1949年5月,李先念担任中共湖北省委书记、省政府主席、省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主持湖北的党、政、军全面工作,1954年上调中央担任国务院副总理兼财政部长,因到政府部门任职,所以在1955年没有被授予军衔,不过以他的资历和战功授予大将应该是妥妥的。

2、谭震林

谭震林是湖南攸县人,他也是一位军政双优的人物,红军时期他曾担任过红十二军政委、福建军区司令员等职。抗日战争时期,谭震林先后担任新四军第二、三支队副司令员,江南抗日义勇军司令员兼政委、新四军第六师师长兼政委等职。

谭震林亲率第三支队在皖南广泛展开游击战争,还打败日寇对清水潭、马家园的进攻,繁昌保卫战以小胜大,七战七胜,粉碎日寇夺取繁昌、扫荡皖南的计划。担任第六师师长兼政委后,率部主动出击敌人80余次,粉碎日寇疯狂进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谭震林

解放战争时期,谭震林曾与许世友搭档,指挥了胶济线西段、潍县、兖州、济南等战役,后又成为淮海战役总前委之一,参与指挥了淮海战役。

新中国成立后,谭震林浙江省委书记、省人民政府主席,1954年上调中央担任中央副秘书长兼书记处第二办公室主任,因已经到政府部门任职,所以没有被授予军衔。以他的资历和战功如果授衔也是大将的军衔。

3、程子华

程子华是山西运城人,早年曾在国民党部队中做过兵运工作,1931年到中央苏区工作,先后担任过独立第三师、四十师等五个师的师长,1934年程子华被派到鄂豫皖苏区,担任红25军军长,与徐海东等人一同领导了红25军的长征,到达陕北后担任红十五军团政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程子华

抗日战争时期,程子华在冀中军区和晋察冀军区作战,参加过百团大战。抗战胜利后,程子华被派到东北工作,1948年,程子华升任东野2兵团司令,是当时东野仅有的两个兵团司令员之一。1949年程子华又担任第四野战军第13兵团司令员,是四野的四位兵团司令员之一。

新中国成立后,程子华被调到家乡山西工作,担任中共山西省委书记、省人民政府主席、省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等职,成为山西的一把手。后来又相继担任过国家建设委员会副主任、民政部部长等职。因已经带地方任职,所以没有被授予军衔,以他的军功和资历,如果参与授衔至少也应该是上将级别的。

4、王世泰

王世泰是陕西洛川人,陕北红军的重要成员之一。抗日战争时期,王世泰留在陕北工作,担任过陕甘宁边区保安司令部副司令员、司令员、关中军分区司令员、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副司令员、代司令员等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世泰

解放战争时期,王世泰相继担任西北野战军第四纵队司令员、第一野战军四军军长、第二兵团政委等职。率部参加了宜瓦、关中、扶眉、兰州等重要战役,为解放大西北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王世泰任甘肃省人民政府党组书记、副主席,铁道部副部长、甘肃省委书记处书记、省政协主席等职。因已经到政府部门任职,所以也没有被授予军衔。如果王世泰参与授衔应该能被授予上将军衔,毕竟同是一野的第一军军长贺炳炎就是上将。

5、耿飚

耿飚是湖南醴陵人,1930年参加红军,之后参加了中央苏区的历次反围剿作战和中央红军的长征。长征路上,他率部担任第2师前卫,攻克古陂,激战九峰山,夜渡潇水河,奔袭道州城,血战湘江边,沿途斩关夺隘,屡破强敌,有力地掩护了中央纵队和主力红军突破敌四道封锁线。红军进入贵州境内后,他率部在江界渡口强渡乌江,首夺天险娄山关,为中央纵队和大部队开辟前进通道。毛泽东同志曾就此事写信表扬耿飚同志。可以说长征路上,耿飚就是开路先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耿飚

抗日战争时期,耿飚先后担任129师385旅参谋长、副旅长兼副政治委员,率部驻守陇东,保卫陕甘宁边区。解放战争时期,耿飚到晋察冀军区工作,先后担任晋察冀野战军参谋长、19兵团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参与指挥了正太、青沧、保北、清风店、石家庄、平津、太远、宁夏等战役。

1950年耿飚被调到外交部工作,此后开始了他长达20多年的外交生涯,所以耿飚也没有被授予军衔,如果他参与授衔,应该是妥妥的上将。1981年耿飚担任国防部部长,成为我军历史上唯一一个没有军衔的国防部长。

6、陈光

陈光是湖南宜章人,1928年湘南起义后跟随朱老总上了井冈山,参加了中央苏区的历次反围剿作战和中央红军的长征,期间相继担任过第十二师师长、少共国际师师长、红二师师长等职,长征路上,他率领部队一路披荆斩棘,抢关夺隘,累建奇功。长征到达陕北后曾代理红一军团军团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光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陈光被任命为八路军第115师第343旅旅长,成为八路军最初的六个旅长之一。他指挥的梁山战役被八路军总部称为“歼灭战的典范”,日军有关部门还专门撰写《陈光部作战研究》的小册子发至各部队,供作战参考。

解放战争时期,陈光被派到东北工作,先后担任过第六纵队司令员、东北军区副司令员、第四野战军副参谋长等职。新中国成立后担任广州军区副司令员兼广州警备区司令员,1954年因遭受林彪不应有的诬陷和打击,含冤逝世,终年49岁。因其已经去世,所以也就参加不了1955年的大授衔了,不过以他的资历和战功,至少也应该是上将军衔。

小结:

上述6位战将,都是我军的优秀人才,他们要么是军事能力突出,要么是军政双优。不过在新中国成立前后他们大部分都转到政府部门任职,因此没有被授予军衔,唯有陈光在授衔前含冤去世,没能赶上大授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