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乐健康|头晕心慌多汗……“热”出这些症状应及时就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夏至未至,多地已经迎来高温天气。有的地方急救中心已经接到10多例因中暑需要救治患者。

据报道,自6月以来,北京120呼叫量较上月同期明显上升,与中暑相关的急救呼叫日均20余起。

中暑,即暴露在高温、高湿、不通风环境中,或剧烈运动后,人体吸热-产热-散热构成的热平衡被破坏,人体局部或全身热蓄积超过了体温调节的代偿限度。

不同程度的中暑

人作为恒温生物,体温在一天内会有微小波动,早晨最低、下午或傍晚最高,但始终会保持在36℃~37℃范围内,当体温过高时,会产生许多问题。

中暑包括先兆中暑、轻症中暑、重症中暑。

先兆中暑:症状为乏力、头晕、口渴、出汗等。患者在离开高温环境进入阴凉通风的环境后,短时间可以恢复正常。

轻症中暑:症状为恶心、呕吐、心悸、面色潮红或苍白、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体温不受控地升高。

重症中暑:按严重程度依次分为热痉挛、热衰竭、热射病。主要以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和肌肉痛性痉挛为主要表现,逐渐发展为嗜睡、昏迷,同时伴有高热,严重者危及生命安全。

热射病致死率高,主要表现为体温明显增高,开始时大量出汗,之后皮肤干热、无汗并伴有昏迷。发病后3小时为抢救的黄金时间,需立即送往医院救治。

关注重点人群

中暑一般与人体体温调节功能,以及身体活动有关。

婴幼儿、老年人、慢性基础疾病患者、长期卧床、肥胖患者等群体,器官储备能力较差,免疫力和自我防护能力下降,易发生体温失衡,一旦处于闷热、空气流动差的环境中,容易发生中暑。

运动员、消防员、建筑工人、环卫工人、夏季剧烈运动的健康青年人等群体,在高温高湿环境下进行高强度体力活动,因水分补充不及时、衣物遮蔽影响皮肤散热等因素,易导致中暑。

中暑后的处理方法

若是先兆中暑,应立刻离开高温环境,并且注意补水。及时采取措施后,相关症状能完全缓解,避免继续发展。

轻症中暑的急救需注意以下要点:

1.尽快离开高温环境,寻找阴凉通风处休息

2.减少衣物,用水淋湿皮肤,利用风扇等工具加速患者周围空气流通

3.补充含盐饮料或500ml水中添加0.5g食盐(氯化钠)服用

重症中暑常伴有昏厥、无自主意识,需立即拨打急救电话,等待的同时采取现场救治,急救需注意以下要点:

1.尽快离开高温环境,寻找阴凉通风处,让患者平躺,双脚垫高

2.减少衣物,冷水浴或在头部、腋下及腹股沟等大血管区覆盖湿毛巾

3.注意保持患者呼吸道畅通

4.热痉挛或热衰竭患者可小口补充水分或电解质饮料

5.以最快速度送往医院抢救

夏季怎么避暑防暑

摄入充足水分:在高温天气中,身体水分的流失速度加快,需要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避免脱水。同时,避免过量饮酒或含咖啡因的饮料,因为可能加重脱水。

避免高温时段外出:尽量减少在高温时段,通常是中午到下午的户外活动,以避免过度暴露于高温环境。

选择适合的服装:穿着轻松、透气的衣物,选择浅色衣物和宽松的款式,以帮助散热和保持身体凉爽。

避免剧烈运动:在高温环境下,减少剧烈运动的时间和强度,以避免过度耗能和身体过热。

寻找凉爽的环境:在高温天气中,尽量待在阴凉、凉爽的室内环境,或寻找空调设施提供的凉爽场所。

防暑认知误区

1. 闭门不出

急救医生提醒,不出门可以避免太阳暴晒,但若是室内空气流通不佳或进行长时间剧烈运动,仍可能因热量积聚而引发中暑。特别是体质较弱的群体,在夏季长时间待在环境闷热且不通风的室内,较容易发生中暑。

2.中暑后立刻进入空调房

人体主要靠皮肤完成散热,如果中暑后立即进入空气不流通且温度过低的空调房,会引发全身皮肤毛孔剧烈收缩,阻碍毛孔正常排汗散热,反而会加重病情。

3.吃冷饮

吃冷饮也不是预防中暑的好办法。高温天里应多喝水和补充电解质,高糖饮料或酒精会导致身体失去更多体液。因此,在高温炎热天气不宜大量饮用含糖碳酸饮料,也不适宜快速饮用大量冰镇饮料。

夏季其他疾病

高温天气除了引起与体温调节有关的生理机能紧张外,因人体处在热应激状态,还会诱发热伤风、热中风、腹泻等疾病,并可能加重原有心脑血管疾病症状。

热伤风:高温天气人们为了凉快,常常吹空调、电扇,若出汗时吹空调或冷风,容易引发感冒,也就是我们俗称的热伤风。

病情较轻的热伤风,会出现低热、头痛、全身不适等症状。病情较重的会出现高热,出汗后热仍不退,并伴有头痛、身体酸懒、倦怠、口干但不想喝水、小便赤黄、舌苔黄腻等症状,有些患者还会呕吐或腹泻。

得了热伤风应多休息,保证充足睡眠;充足饮水,保证每日饮水2000毫升,其中有一部分最好是电解质饮料;饮食均衡,少辛辣外,可适当补充维生素C。感冒症状较轻者,可自行服用药物治疗,但如果用药后无明显改善或症状加重,应及时就医。

热中风:中风又称为脑卒中,是中老年人常见的脑血管病。从发病季节上来说,有两个高峰期,一个是温度在0℃以下的寒冬,另一个是气温超过32℃的盛夏。发生于高温天气的中风,又称为热中风,大多属于缺血性脑卒中。

热中风后,患者容易出现头晕、头痛,伴有视物旋转、恶心、呕吐;各种运动障碍,如一侧肢体无力或活动不灵、持物不稳、吞咽困难、饮水呛咳、口角歪斜;感觉障碍,如发生在口唇、面舌、肢体的麻木;还有患者会出现性格、行为、智能方面的改变等。

预防热中风,要重视基础疾病的控制,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冠心病及脑血管疾病病史的患者要积极治疗,遵医嘱按时服药,监测血压、血糖、血脂等,定期评估血管情况;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不吸烟,不酗酒,及时补充水分,早睡早起,勿贪凉,合理饮食,心态平和。

系统性红斑狼疮:夏季紫外线强烈,研究证明,紫外线不仅是狼疮发病的重要诱因之一,还是导致狼疮复发、病情加重的重要因素,有高达60%狼疮患者因接受阳光照射激发或加重病情。

国家皮肤与免疫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曾小峰建议,防止紫外线照射是广大狼疮患者们最重要的一项防护措施,尤其是曾经有过皮疹的患者,建议进行合理防晒来避免紫外线对皮肤的照射,减轻皮肤炎症,减少疾病复发。

若患者突然出现长时间的发烧,身上出现红斑、脱发,发生关节炎、关节肿痛的情况,建议及时前往医院复查。

(综合来源:劳动午报、中国天气、北京日报客户端、北京市疾控、新华网、光明网、人民网、中国新闻网)

来源:工人日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