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976年,中国军事博物馆来了一位特殊的老人。他走到展柜前颤巍巍的把手伸向里面的展品。

工作人员见此立刻阻止:“大爷,这个是革命文物,不能碰的。”

老人热泪盈眶的抬起头,“这台机器,可是我长征背回来的啊。”

听到这话,人们纷纷侧目,有人表示不信。要知道,这台机器可是重达68公斤,常人背着都困难,更别说背着它长征了。

这位老人是谁,他和这台机器有什么故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加入红军

老人名叫谢宝金谢宝金出生在一个贫困的农村家庭。因为家境贫寒,所以他没有上过学,从7岁开始就出来帮人做工了。

靠着帮人放牛、砍柴这些活计,谢宝金养活了自己。

谢宝金从小就有一项特殊的技能,他力气很大。因此,地主家都抢着要他做工。

成年后,谢宝金不想再给地主家干活。靠着从小攒下的一点体己钱,谢宝金置办了一套家伙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那时开始,他就做起了肩担生意。靠着自己的一双肩膀,他走街串巷做买卖。

到1932年,谢宝金因为力气大被招工进了江西于都铁山垅钨矿,成为一名矿工。他不仅力气大,而且干活实在,受到了周围人的一致好评。

当时中华钨矿公司的总经理是毛主席的弟弟毛泽民,他听闻了谢宝金超乎常人的力气后,找到了谢宝金。

毛泽民来到矿上,经过询问后他找到谢宝金。

毛泽民听人说谢宝金能背起两百公斤的东西。最开始他还有些不太相信,但是当他见到谢宝金的时候相信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谢宝金身高一米九,身上一身腱子肉。当毛泽民看到他的时候,他正背着一百多斤的东西。

听到有人找他,谢宝金抬起头问:“谁找我?我是谢宝金。”

毛泽民笑呵呵的和谢宝金打招呼,自我介绍后,毛泽民把谢宝金请到一边。

他开门见山的问谢宝金:“你愿不愿意加入红军?”

谢宝金当然愿意,他知道红军是替老百姓替他们这些穷苦人说话的队伍。只是谢宝金又有些犹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泽民见谢宝金面有顾虑,便和善的地说:

“有什么问题你都可以开口,只要是我们能做到的,都可以满足你。”
“俺一没文化二不会打仗,俺想知道为啥找俺呀?”

听了这话,毛泽民笑了:“咱们红军队伍是来源于老百姓的队伍,有很多战士都不识字。但是他们都有自己的用武之地,何况咱们红军中有专门教书的先生,大家都可以向他请教。”

毛泽民继续说道:“我知道,你有一身的力气。今天来找你,也是因为这个。像你这种力气大体魄强的,在咱们红军队伍可是宝贝呢!”

这下谢宝金没有顾虑了,他马上高兴的答应加入红军。

于是,谢宝金在自己33岁这年,成为了一名光荣的红军战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开始长征

1934年10月,红军队伍准备转移。临行前,谢宝金接到了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

这天,首长特意把谢宝金找了过来,指着旁边的手摇发电机对谢宝金说:

“老谢啊,我知道你的力气最大,所以带着它的任务就交给你了。这个机器可是咱们队伍的命脉,如果没有了它,那咱的队伍就成了‘聋子’、成了‘瞎子’。”

谢宝金知道这项任务的艰巨性,他当即向首长保证:“您放心,我会用我的生命去守护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那天开始,谢宝金就没有让那台手摇发电机离开过他。那台68公斤的手摇发电机十分珍贵,它既不能沾水又不能摔。

为了这台手摇式发电机,首长组成了一个128人的红军队伍,专门保护这些通讯设备和机器。

然而长征途中不仅环境恶劣、条件艰苦,更是要面对敌人的围追堵截。

而敌人在轰炸时,这些带着机器的士兵就自然而然的成为了被攻击的对象。

等到过草地的时候,这支原本有128人的红军队伍,只剩下3个人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草地中寸步难行,一不留神就会陷入沼泽地中。常人都难以过去,更别说谢宝金还背着那么重的机器。

尽管如此艰难,但是谢宝金没有想过要放弃。他找来工具,做了一个简单的竹排,然后把发电机放在上面拖着走。

就这样人在前面拖,谢宝金硬是把这台68公斤重的发电机拖出了草地。

然而草地过完了,还有更加难走的路。

横在红军面前的,是道路狭窄、山体陡峭,并且空气稀薄的雪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时,负责设备的红军战士们犯了难。雪山山路狭窄,一个人走都费劲,又该怎么抬机器呢?

看着身边发愁的战友,谢宝金也沉默了。很快,他缓缓蹲下身,示意战友把机器放到他的背上。

其他战友看到连忙制止,“不行,老谢,这样太危险了,你会看不清路的。”

谢宝金憨憨一笑,“这有啥难的,没事,我可以的。”

此时,那台重达68公斤的手摇式发电机已经完全转移到了谢宝金的背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战友们都知道那台发电机的重要性,更知道它的重量就算对于力气大的谢宝金来说都是很难的。

于是大家都跟在谢宝金后面,保护着他,生怕他一个不小心,脚滑摔下去。

谢宝金一步一个脚印,走得稳扎稳打。他把背上那台发电机看得比自己的命还重要。

随着在雪山上呆的时间越来越长,战士们不仅要忍受严寒,还要忍受饥饿,越来越多的战士倒下了。

谢宝金此时也已经饥寒交迫,但他咬牙坚持着,他尽管已经意识模糊,但内心一直告诉自己,绝不能倒下。因为他知道,如果他倒下了,他背上的那台发电机就倒下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终于,凭借着顽强的意志,谢宝金把那台发电机背出了雪山,完好无损的背到了延安。

毛主席得知了谢宝金的贡献后,在会议上特意表扬了他,并称赞谢宝金是“长征模范”。

新中国成立后,谢宝金因为长征途中的突出贡献,被分配到了北京工作。

然而就在此时,谢宝金却查出了肺结核病。谢宝金十分悔恨自己的身体不争气,他想要为国家做更多的贡献,怎奈何身体不允许。

查出病症后,谢宝金也愈发思念自己的家乡。此时他虽然生病,却还有一份力气,能为家乡做微薄的贡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回到家乡

于是谢宝金主动向组织上提出申请,希望能够让他转业回家乡。在得到组织上的批准后,谢宝金回到了家乡。

朋友知道后,都笑谢宝金傻,放着好好的首都工作不要,非得跑回来。

但是谢宝金不在乎别人怎么想,他回到家乡后用自己的转业费盖了房子安了家。

然而谢宝金的房子住了没两年,乡里要成立供销社了。

谢宝金知道,供销社初创,没地方盖房子。于是他主动把自己新盖的房子让了出来。

谢宝金的新房就成了供销社,而他自己则用一点微薄的补偿又盖了一间小房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谢宝金被任命为了供销社的副主任。作为副主任,他要负责各种杂七杂八的工作,常常一忙就忙到半夜。

谢宝金的妻子知道谢宝金的脾气,但还是忍不住心疼他不注意自己的身体。

每当妻子忍不住劝他休息休息,谢宝金都会说:“这是革命工作,没有大家,哪来的咱们的小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妻子拗不过谢宝金,只能摇摇头。

谢宝金的薪水养活着一家老小,他时不时的还会把薪水拿去帮助有困难的人。因此,谢宝金家的生活十分窘迫。

谢宝金的孙子知道爷爷是曾经的红军,在北京有很多大官朋友。于是他悄悄写信向他们求助,收到了300元。

谢宝金得知此事后非常生气,他勒令孙子必须把钱退还回去。

谢宝金有三个儿子和五个孙子。他从来没有想过要利用自己的关系给子孙们谋什么特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谢宝金的孙子找不到工作,求爷爷托关系给自己安排一份工作。谢宝金想都没想就言辞拒绝了。

在谢宝金看来,现在的生活已经比以前好了很多了,绝对不能因为自己的困难,给国家添麻烦,要自立自强。

随着年岁渐长,再加上平日里的操劳,谢宝金的肺结核病复发了。

昔日同谢宝金一起的战友都已经在北京当上了大官,他们得知谢宝金的病情后,邀请谢宝金到北京去看病。

来到北京后,谢宝金的孙子陪同爷爷来到了国家军事博物馆。在这里,谢宝金见到了他的老朋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谢宝金万万没有想到,他竟然在国家军事博物馆,见到了那台手摇式发电机。

谢宝金一眼就认出了他这个老朋友,回想起当年的种种,谢宝金情不自禁的用手颤巍巍的去摸。

直到博物馆的工作人员走出来制止他,他才恍然回过神来。此时他已经热泪盈眶,他擦了擦眼泪,颇有感触的说:“这台发电机是我背回来的,没想到如今竟到了这里。”

听到这话,周围的人对谢宝金肃然起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尾声

谢宝金在岗位上兢兢业业,连续二十多年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直到七十多岁才因病退休。

在他身上,我们看到了红军艰苦卓绝的奋斗精神,更学习到了勇于奉献、勇于牺牲的革命精神。

这种力量将始终指引着我们前行,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