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啾啾啾,啾啾啾。”入梅以来,气温快速站上30℃,正是蟋蟀快速生长发育的好时候。在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和孚镇四联村的云朵家庭农场,恒温的房子“住”着200万只蟋蟀。虽然看着有些“密集恐惧”,但是有人却靠它们年入百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蟋蟀正在吃玉米粉。姜子桐 摄

“这是双斑油葫芦品种,是国产可食用的蟋蟀品种,个头比一般的蟋蟀略大一些。”“00后”农场负责人沈俞豪正拿着一盆玉米粉给蟋蟀们“加餐”。他告诉记者,这种蟋蟀不仅能做成珍贵药材,还能做成特色小吃,有不少饭店推出了香辣蟋蟀、烧烤蟋蟀、油炸蟋蟀等菜谱。此外,由于蟋蟀吃得少、长得快,蛋白质含量甚至比牛肉高2倍多,所以它还能通过深加工做成巧克力、饼干、蛋白棒等食品。

近年来,蟋蟀因为良好的药用价值和食用价值而身价大增,市场供不应求,但大面积养殖蟋蟀的农户却很少。这让沈俞豪看到了商机,在2023年中旬,他便开始引进蟋蟀苗,试着养殖蟋蟀。“我把自家闲置的羊棚简单改造了一下,第一个月养了500平方米,按照批发价每斤15元,除去成本赚了30万左右。”

在尝到甜头后,沈俞豪扩大养殖面积,一共增加到10000平方米,年底一算,产值居然超800万元。此外,经过加工后的蟋蟀食品还出口到日本、韩国、东南亚等国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每2平方的隔间里,“住着”约1万只蟋蟀。姜子桐 摄

蟋蟀养殖是环境友好型产业。据了解,蟋蟀养殖的空间比较小,每2平方的隔间里,能容纳约1万只蟋蟀。它的养殖周期短,从虫卵到成虫大约只需1个月的时间。在保持室温30℃的情况下,蟋蟀可以全年养殖,不受季节影响,而且全年均能循环养殖。

“养殖的饲料主要是玉米粉和干净的叶子,一般一天吃2顿,很干净。”沈俞豪说,1000平方米的养殖基地一般仅需2个人,只有在孵化期和收获期稍微忙一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农户家里回收的蟋蟀。姜子桐 摄

许多周边村民也纷纷加入养殖蟋蟀的队伍。“我一开始就买了两万元的苗,然后又准备了一些纸箱和一台暖风机就开始养殖了。”第一个报名养殖的村民朱利琴说,因为家里有人需要照顾,不能外出打工,在家养蟋蟀很适合我。“蟋蟀很好养,成本也低,养大的蟋蟀农场会回收统一销售,2023年收益翻了一番。”

截至目前,南浔、桐乡、德清等地共有30多户村民一起养蟋蟀,拿苗最少的也增收了5万元,多的超过上百万元。

沈俞豪说:“只要有人想学养蟋蟀,我们都会免费教,然后统一回收。”接下来,他们还将引入“宠物”蟋蟀品种,同时研究如何将蚯蚓和蟋蟀一起养殖,带动村民增收致富,“抱团”闯市场。

潮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