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总统,你首先想到的是谁呢?是孙中山还是袁世凯?

1911年10月10日,革命党人发动了武昌起义,在随后的两个多月里各地纷纷响应,至12月29日,清朝原有的22个行省中有17个宣布独立,各省派出代表推选刚刚回国的孙中山担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宣誓就职,中华民国正式成立。

1912年2月12日,裕隆太后宣布退位诏书,大清正式灭亡,中华民国正式取代与继承大清帝国。从此统治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王朝正式结束,民国时代到来了。

孙中山与17省代表

自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中华民国在历史上存在了38年,而这38年又分为北洋军阀统治时期(1912-1928年)和国民党统治时期(1928-1949年),期间一共出现了8位总统,分别是孙中山(临时大总统)、袁世凯、黎元洪、冯国璋、徐世昌、曹锟、蒋介石、李宗仁(代总统)。

1、孙中山(1912.1.1-1912.4.1就任临时大总统)

孙中山,广东香山人,早年间在香港学医,成为西医医师,鸦片战争后,孙中山目睹中华民族有被西方列强瓜分的危险,决定抛弃“医人生涯”,进行“医国事业”。

从事革命活动后,他先后于1894年在檀香山成立兴中会、1905年成立中国同盟会。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他被各地代表推选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2年1月22日,孙中山发表声明表示,倘若清朝内阁总理大臣袁世凯能宣布赞成共和体制,将辞去临时大总统职位,并且推举袁世凯担任临时大总统。1月25日,袁世凯及各北洋将领通电支持共和。

1912年2月12日,隆裕太后接受优待条件,溥仪逊位,清朝正式终结,然而由于受到帝国主义、和国内封建主义的强大压力与革命党本身的涣散无力,孙中山被迫于清帝退位的次日辞去临时大总统职务,让位于袁世凯,4月1日正式解职。

孙中山先生

辞去临时大总统的职务后,孙中山仍在为革命奔走,同年8月他将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1914年孙中山在东京组织中华革命党,希望恢复和发扬同盟会的精神。1921年,孙中山在广州就任非常国会推举的非常大总统,之后接受了中国共产党和苏俄的帮助,提出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1924年,孙中山创办了黄埔军校,训练革命武装干部。1925年3月12日在北京因癌症去世,享年59岁。

2、袁世凯

1912.4,.1-1913.10.10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3.10.10-1915.12.12日就任中华民族大总统,1915.12.13-1916.3.21日称帝,1916.3.22-1916.6.6日复称中华民国大总统。

袁世凯,河南项城人,早年发迹于朝鲜,归国后在天津小站训练新军,后来小站训练的新军也发展成他的北洋系统。

1911年辛亥革命后,清朝的统治也岌岌可危,1912年2月12日裕隆太后宣布退位诏书,清朝正式灭亡,之后袁世凯便继承了清朝的一切。2月13日,孙中山兑现之前的承诺,辞去临时大总统的职务,3月15日临时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

4月1日孙中山正式解职后,袁世凯也算是正式就职临时大总统职务。1913年10月,国会正式选举袁世凯为大总统,所以袁世凯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正式的大总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袁世凯

在总统任上,袁世凯与日本人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此事也被称为“五九国耻”。民国三年,约法会议通过《中华民国约法》,废除《临时约法》,修改了总统的任期,把原来的五年一任,可连任一次改为十年一任,可无限期连任,实际上就是袁世凯可以当终身大总统。然而,这还不能让他满足,他还想着称帝。

1915年12月,袁世凯终于得偿所愿,接受了皇帝的尊号,成立中华帝国,以1916年为洪宪元年,行君主立宪政体。然而袁世凯这种做法终究是倒行逆施,远在云南的蔡锷率先宣布云南起义,发动护国战争,讨伐袁世凯,后来多个身份纷纷响应,最终袁世凯不得不被迫取消帝制,复任大总统一职。

1916年6月6日,袁世凯因尿毒症不治而亡,终年57岁,而后归葬于河南安阳。袁世凯的所作所为也让他成为近代史上最具争议的人物之一,是非功过任凭后人评说。

3、黎元洪(1916.6.7-1917.7.1和1922.6.11-1923.6.13)

黎元洪,湖北黄陂人,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后,黎元洪被选举为副总统兼鄂督,1913年袁世凯当上大总统后,黎元洪被选为副总统。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凯正式称帝后,下达的第一道命令就是册封黎元洪为武义亲王,但是黎元洪委婉地拒绝了他的册封。

1916年6月7日,也就是袁世凯去世的第二天,黎元洪在东厂胡同宅邸就职中华民国大总统一职。就职之后,黎元洪就召集国会,速定宪法,组织责任内阁,废除民国二年(1913年)十一月四日后袁氏伪制,惩办祸首。

黎元洪

黎元洪虽然当上大总统,但是实权都掌控在段祺瑞手上,而黎元洪又不甘于受段祺瑞的摆布,因此形成了“府院之争”。1917年,段祺瑞利用张勋复辟一事将黎元洪驱走,由副总统冯国璋代行大总统一职。

1922年6月,直系军阀曹锟、吴佩孚赶走皖系总统徐世昌后,在考虑各方势力的平衡下,黎元洪再次被选为总统。,然而各方争斗依旧不休,黎元洪仍然没有实权。1923年曹锟贿选大总统成功后,黎元洪有感于近一年来的奔波毫无成效,生活和生存的空间越来越小,便东渡日本。

1928年6月3日,黎元洪因为脑溢血在天津去世,享年65岁。

4、冯国璋(1917.7.6-1918.10.10,以副总统代行大总统之职)

冯国璋,直隶河间人,直系军阀的首领,与王士珍、段祺瑞并称为“北洋三杰”。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冯国璋率领北洋军镇压武昌起义,而后又奉命率军进攻南京,镇压“二次革命”。

冯国璋

1915年袁世凯称帝后,冯国璋公开反袁,公开反对帝制,成为“北洋派中反对洪宪皇帝之第一中心人物”。袁世凯死后,黎元洪继任为大总统,经过国会补选冯国璋为副总统,在南京办公。然而黎元洪上位后与段祺瑞爆发了“府院之争”,引发张勋复辟,段祺瑞镇压张勋复辟后黎元洪辞职,冯国璋进京代行大总统职权。

1918年8月13日,冯国璋通电辞去副总统一职,1919年返回故里,1919年12月28日病逝,终年60岁。

5、徐世昌(1918.10.10-1922.6.2)

徐世昌,河南卫辉人,早年间曾中举人,后来中了进士,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任军机大臣。早在袁世凯天津小站练兵时,徐世昌就成了袁世凯的谋士,深得袁世凯的器重,然而袁世凯称帝时,他却沉默远离。

民国七年(1918年)10月,在选举民国第二届总统之际,段祺瑞和冯国璋相持不下,一向两面讨好的徐世昌便成了总统的理想人选,因此得以成为民国总统。然而徐世昌却向早已退位的溥仪请示,得其恩准,徐世昌此举意图前清遗臣之好感,但仍然有人讥讽他:“以清太傅而仕民国,早已可见其人!”

徐世昌

徐世昌就任总统的第一件大事便是谋求南北议和,结束内战,为此他使出浑身解数,但是收效甚微,最终于1922年爆发了直奉大战,得胜的直系并不感谢徐世昌“一边倒”的支持,在曹锟一再逼宫之下不得不恋恋不舍地离开总统府,迁居英租界,既结束了他五年的总统生涯,也从此结束了他从政40余年的历程。

退隐之后,徐世昌在天津过起了寓公生活,著书立言,研习书法。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日本大特务土肥原贤二约见徐世昌,想要他出任华北首领,但是遭到徐世昌的严厉拒绝,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6月,徐世昌病逝于天津,终年85岁。

6、曹锟(1923.10.10-1924.11.2)

曹锟,天津塘沽人,早年间被送天津北洋武备学堂学习,成为袁世凯小站练兵的骨干,此后,日益得到袁的器重,1907年被袁世凯任命为北洋军第三镇统制官。民国成立后,曹任陆军第三师师长,曾于护国战争时率军南下四川,与护国军作战。

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裂为直皖两系,曹锟在两系暗斗中,脚踩两只船。在冯国璋死后,曹锟成为直系首领,相继取得了直皖战争、第一次直奉战争的胜利,成为主宰中央大权的实力派人物。因曹锟长期驻扎在保定一带,因此也有“保定王”的称号。

1922年第一次直奉战争,直系获胜,获得了独控北京的大权,之后曹锟先是逼走大总统徐世昌,再迎原任大总统黎元洪复职,并使黎元洪成为其傀儡,北京政府六度更换国务总理。然而此时直系内部分成了曹锟的保定派和吴佩孚的洛阳派,吴佩孚不赞成曹锟成为总统,但曹锟仍在直系内部处于优势地位,其出任大总统的计划获得美国支持。

曹锟

1923年,曹锟利用内政总长高凌霨和议长吴景濂大批收买或威胁国会议员,于当年10月6日当选为中华民国大总统,因此他被讥为“猪仔总统、“贿选总统”。曹锟就任大总统后,直系的实权转由吴佩孚操控。1924年10月,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随后,冯玉祥等人发动北京政变,将曹锟软禁于中南海延庆楼。

1926年冯玉祥的部下鹿钟麟发动兵变包围了临时执政府,段祺瑞逃走,曹锟得以被释放。而后曹锟带着家人回到了天津。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强占东北后,矛头指向华北,于1935年成立了“冀察政务委员会”。当时日本人想要邀请曹锟出山,曹锟怕得罪日本人想开门召见,遭到刘夫人的严厉阻止后曹锟才下定决心不与日本人合作。

1938年5月曹锟因感冒转成肺炎,经医治无效,在天津病逝,享年76岁。国民政府有感于曹锟拒绝与日本人合作,于6月14日发布特别训令,予以表彰,并追授曹锟为陆军一级上将。

以上是北洋政府统治时期的大总统,1928年北伐战争胜利后,国民党开始统治中国,先后选出了蒋介石这位总统和李宗仁代总统。

7、蒋介石(1948.5.20-1949.1.21)

蒋介石,在20世纪的中国历史上是一位响当当的人物,他在国民党以及民国历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他一生历经多职且喜欢身兼多职,一生历任黄埔军校校长、国民革命军总司令、国民政府主席、行政院院长、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中华民国特级上将、中国国民党总裁、三民主义青年团团长、第二次世界大战同盟国中国战区最高统帅、中华民国总统等职。

1948年3月29日至5月1日,国民党在南京召开了行宪国大,其中心议题就是选举国民政府的总统和副总统,经过一番“表演”,最终蒋介石于4月19日当选为中华民国总统,在选举副总统时,国民党内部各派展开了激烈的争夺,经过四次选举,李宗仁才当选。当年5月20日,蒋介石和李宗仁双双就任民国总统和副总统。

蒋介石

然而此时国民党的实力已经江河日下,三大战役后,国民党的主力基本被全部消灭,1949年1月,蒋介石发表元旦声明建议和平谈判,但提出了保存“宪法”、“法统”和军队的条件,受到中国共产党的批驳。1月21日蒋介石被迫宣告“引退”,回到奉化,但仍幕后操纵党政军大权,破坏和平谈判。

新中国成立后,蒋介石败退台湾,人生的最后几十年全部在台湾岛度过,1975年,蒋介石在台北病逝,终年88岁。

8、李宗仁(1949.1.21-1949.10.1)

李宗仁,新桂系首领,北伐战争中有着重要影响的一位人物,与蒋介石可谓是一生的政敌。1948年国民党在南京召开行宪国大,会上经过几番角逐,李宗仁当选为民国副总统。

1949年1月21日蒋介石被迫宣布“隐退”后,李宗仁出任代总统一职,他幻想通过“和谈”,阻止人民解放军渡过长江,派代表团到北平谈判,但最后又拒绝在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和平条件《国内和平协定》上签字。

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朱德下达全国进军的命令,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攻占南京,国民党反动统治被推翻。此后,先后退到桂林、广州,继续组织国民党军队进行顽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宗仁

1949年11月20日,李宗仁以就医为名,从南宁乘专机飞往香港。1949年12月,李宗仁乘机飞往美国,此后在美国度过了十六年流亡生涯。1954年3月,蒋介石正式罢免李宗仁“副总统”职务。

而李宗仁在海外流亡16年后于1965年经瑞士、中东回到北京,受到毛主席等中央领导的接见。1969年李宗仁在北京逝世,享年78岁。

小结:

民国38年的历史上,分为北洋统治时期和国民党统治时期,北洋统治时期出现了6位总统,国民党统治时期出现了2位总统。他们虽然高居总统之职,但是在我看来,仅有孙中山一人是为天下,为百姓着想,然而他当时的实力最弱。其他的几位总统不过首先想到的是自己的利益罢了。

但像冯国璋、曹锟这样的旧军阀,虽然当总统是为了自己的权益,但是他们晚年拒绝与日本人合作,这一点值得称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