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木新荫,万物始茂。俯瞰东平县东平街道的稻屯洼湿地,阡陌纵横、绿意融融,水田与台面相互交错,在阳光照耀下,波光闪动,如同一面面镜子,点缀于绿水青山之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屯洼湿地是东平古八景之一“稻蒲荷香”的所在地,一方方池塘散落其中随处可见,渔业资源非常丰富。但这里的池塘多为过去“台田工程”形成,建设标准低下、配套设施陈旧,旱不能灌、涝不能排,万亩池塘长期处于散乱、低端的养殖状态。可以说是守着“聚宝盆”,捧着“泥饭碗”。谈到稻屯洼过去的景象,东平街道农业服务中心主任林红卫感慨万千,“在街道工作那么多年,每次来到稻屯洼,看到一片荒芜的景象,心里总有种说不出的滋味。我们都梦想着有一天,能看到这里水田盈野、稻香鱼跃,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近年来,东平县锚定30万亩生态渔业发展目标,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结构,构建“一湖一洼三片区”生态渔业发展格局,聚力打造现代生态渔业产业体系。东平街道抢抓机遇、乘势而上,重新整合资源,将万亩水面划分为七大片区,下大力气开展养殖池塘标准化改造和尾水处理,以10大精品养殖项目为核心,串珠成线、以点扩面布局生态渔业,从过去粗放管理、无序经营,逐步向生态化、标准化、规模化、特色化发展。

“鱼荷稻蒲香”是该片区的精品养殖品牌,沿着岸边漫步,清风徐徐吹拂,放眼望去,池中碧波荡漾,鱼儿游动其间好不欢快,一副生动的水墨画跃然眼前。项目负责人正忙着指挥工人,向池塘中投放鱼苗。“大家放苗的时候要注意,先把袋子投进池塘,等鱼苗适应水温之后再解开。”

水田养殖各类水产,台面用来种植经济作物,达到“一水多用、一地多收”的叠加效益。“这个项目总占地280亩,总共规划建设了17个水面,主要养殖观赏鱼、鳜鱼和丁桂鱼,台面上准备种植大豆和秋月梨。”该项目负责人介绍,“今天投放的是3万尾丁桂鱼,按现在的市场行情,一斤能卖到十多块钱,效益很可观。”

开车穿梭在东平街道稻屯村北侧,往日寂静的稻屯洼呈现出一派繁忙景象,挖掘机等机械设备忙碌运转,工人们有条不紊地推进着各项工序,护坡加固、清淤整形,连片的鱼塘、平整的塘基已经初见雏形,这里是“稻蟹套养”项目所在地。

“‘稻蟹套养’是一种‘以稻养蟹、以蟹养稻’的生态种养新模式,稻田能够为螃蟹生长提供良好的栖息环境,螃蟹的排泄物又可以成为稻田的有机肥料,实现稻蟹双收、渔农双赢。”项目负责人说。“对稻屯洼我们一直很感兴趣,了解到街道整合资源、发展生态渔业的坚定决心,我们公司一致决定在这里投资建设养殖基地,对未来的发展前景,我们很有信心。”据了解,该项目占地300亩,总投资800万元,共有28块台田、30个池塘,预计今年8月份即可插秧放苗、建成投产。

好水好地引八方来客,目前已有旭丰家庭农场、盛通生态养殖、仓园人家等多家企业入驻稻屯洼。

水清岸绿,鱼跃荷丰。东平街道充分发挥自然资源优势,以“村富民强”为目标,挖掘发展潜力,积极探索生态渔业发展提质增效的新路径,用“一池碧水”激活乡村振兴“绿色引擎”,走出一条生态打底、产业支撑,助推乡村振兴的发展路子。

(大众日报·大众新闻客户端记者 曹儒峰 通讯员 陈昊 报道)

(大众日报及所属“大众”客户端欢迎各界投稿,提供线索,包括文字、照片、短视频,文字投稿务必配上照片、短视频,请投大众日报泰安记者站电子邮箱dzrbta@126.com,热线电话:05388011909。来稿请务必注明作者、手机,以便进一步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