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连云港多元化就业帮扶 为残疾人铺就“幸福路”

近日,走进市开发区黄沙坨社区“残疾人之家”里的社区食堂和超市,眼前一派繁忙的景象。与普通社区食堂及超市不同,这里的工作人员有16名是智力、精神和肢体残疾人。他们有的在食堂择菜洗菜、清洗餐具、卫生保洁,有的在超市导购、收银、补货。工作人员中,年纪最小的28岁,最大的52岁。

据了解,连云港市目前共有2.1万余名智力、精神、多重残疾人,处于就业年龄段的残疾人占43.05%。近年来,市残联根据残疾人求职需求、自身情况开发相应的适残岗位,通过建立爱心车间、组织残疾人技能培训、拓展特殊就业岗位等多元化就业帮扶措施,打好就业“组合拳”,实现了残疾人就业。截至目前,已为市区40余个残疾人托养点提供项目开发、产品调配、生产对接、加工管理、质量控制、产品回收、经费结算等一系列服务,为残疾人拓展40余个劳动项目;邀请4名技术人员为残疾人开展辅助性就业岗前培训127次;为全市500余名就业年龄段内智力、精神及其他多重或重度残疾人提供辅助性就业,人均年增收5000元。

“帮助残疾人实现就业、改善生活状况是我们全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市残联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了让更多残疾人实现就业,市残联联合多部门以各法定节日、主题活动为契机,共同举办多场大型招聘会,借助专业招聘大平台开设残疾人招聘专区,面向各用人单位加强政策宣传,面向各残疾求职者做好求职登记。截至目前,已联合举办大型招聘会9场,共有98家用人单位提供672个就业岗位,带动残疾人正规就业约120名。

与此同时,连云港市还从本地实际出发,依托市残疾人就业服务大厅,针对不同企业风格举办多主题、多形式的小型残疾人专场招聘会。“一次小型招聘会有1-2家想要招聘多名残疾人的用人单位以及15-20名近期进行需求登记、有求职意愿的残疾人集中进行双向匹配,招聘单位的人事专员1次面试1名残疾人求职者,每次10分钟左右。”市残联就管中心负责人说。

独木难成林,残疾人就业是个综合性课题,单靠一个人的力量杯水车薪。市残联通过开展“百企千岗,助残就业”专项行动,引导各级残联积极购买第三方人力资源公司服务、发动用人单位设置见习岗位,不断扩大残疾人岗位容量,不定期为残疾人和用人单位搭建双向选择的平台。此外,还通过“宝龙工作室”的辐射作用,带动成长一批专业的残疾人就业辅导员队伍,不断提升为残疾人服务质效。

据了解,“宝龙工作室”成立以来,已深入基层现场处理就业问题184次,走访企业及困难残疾人220次、开发企业359家,采集适残岗位2186个,挖掘有就业需求和就业能力的“两有”残疾人1230人,新增正规就业407人,为1580名残疾人提供了辅助性就业。(连网记者 张晶晶 通讯员 范竞文)

来源:连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