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河南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大省,平时农作物生长得可是风顺水顺,但谁也没想到,今年这旱情可把整个河南搞得够呛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正文

就让我们先来看看这严峻的形势吧:全省降水量比去年同期少了足足七成光是1.2亿亩耕地,就有323万亩没法及时播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土壤干旱比例更是高达63%粮食安全岂不是受到了重大威胁?作为中原重镇,河南的粮食产量可是举足轻重的,眼下遭遇这么大的旱灾,让人们对未来的吃穿用度都捏了一把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伙儿心里想啊,南水北调、黄河调水、水库放水,这些应该能派上大用场吧?但结果却出乎意料,这些措施对缓解当前的干旱形势也是那啥用都没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拿南水北调中线河南段来说吧,全年分配给河南的用水量才29.94亿立方米,连给全省1.2亿亩耕地浇上一遍水都不够用!再看黄河水库能用于农业灌溉的水量也就区区几十亿立方米,和实际需求差距可太大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看来,光靠这几个途径是解决不了燃眉之急的,要想渡过这关键时期,还得动用“杀手锏”——地下水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全省有119万眼农业灌溉机井,可开采的地下水资源高达113亿立方米,绝对能给农田用上一泼水。于是,政府就拿出3000万抗旱专项资金,准备大批量购买机井抽取地下水救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尽管开采地下水只是权宜之计,但好歹缓解了当下的燃眉之急。关键是,河南这次遭遇大旱,暴露出了水资源管理的一些突出问题:

第一,传统水源难以满足大旱年份的用水需求。南水北调、黄河调水等工程,设计之初就没有将气候变化、极端天气等因素考虑进去,调水能力有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二,应急防旱能力不足。河南缺乏应对大旱的完善预案,在遇到这种级别的干旱时手足无措。应急水源储备明显不够,农业抗旱设施建设严重滞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三,农业种植结构不合理。河南大面积的高耗水作物,如小麦、玉米等,在缺水年份很难维持。未来要合理调整农作物种植结构,大力发展耐旱节水型农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四,水资源利用效率低下。河南农业灌溉主要是大水漫灌,浪费严重;工农业重复用水现象普遍,水资源重复利用率较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总结

从河南这次大旱,我们可以看出,解决水资源问题,光靠开发新水源是不够的,更要注重科学管理和节约高效利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症下药,河南必须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加强旱情监测预警,优化农业种植结构,加大节水灌溉设施投入,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合理调配新老水源,构建完善的抗旱应急体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只有在水资源管理上下足功夫,河南这片沃野才能真正走出旱困,农民们的钱袋子才能鼓起来。说到底,保护和合理利用好水资源,就是为了让发展之路一直“青春永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总的来说,河南这场大旱敲响了警钟。作为农业大省,河南必须高度重视水资源的科学管理和节约利用,加强抗旱救灾应急能力建设,构建具有河南特色的节水型农业模式,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也才能让河南大地永不干旱。

对此大家有什么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