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末代皇帝溥仪获得特赦,回到北京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去看望尚在人世的太监,溥仪曾经和太监的关系非常差,见面后,太监们的称呼让他皱了眉头。

溥仪和太监们之间有怎样的故事?太监是如何称呼他的?

溥仪的经历

溥仪当皇帝的时候才3岁,与傀儡无异,清朝灭亡时溥仪6岁,还不懂“皇帝”的滋味就亡国了。之后,溥仪仍住在紫禁城,衣食不缺,有人伺候,待遇和皇帝没什么差别,还不用操心国事。

1924年,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闯入紫禁城,溥仪被迫带家眷离开故宫,住进北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与此同时,日本向溥仪伸来橄榄枝,在旧臣和日本大使馆的帮助下,溥仪逃往天津,住进了日租界的“张园”。

在天津,溥仪每天只管吃喝玩乐,生活散漫惬意,他并不满足。

凌驾于众人之上的“万岁爷”一夕跌落凡尘,溥仪自然满心不甘,对复辟清朝始终心存幻想,为此不惜“卖国”。

在日租界,溥仪与日本接触频繁,尽管像个被豢养的宠物,却甘之如饴,他把日本当成自己强大的靠山。

“九一八”事变后,群情激愤,溥仪却想着借这一事件复辟清朝,日本也有自己的小算盘,他们想把溥仪培养为日本帝国主义的傀儡。

1931年9月30日,日本关东军派上角利一来天津与溥仪对接,上角利一表示:“我们一定会助你恢复祖业。”

不久后,溥仪从天津前往东北,在日本人的扶持下建立伪满洲国政权,说白了就是一个“卖国机构”。

溥仪对日本人的依赖越来越重,然而世事多变,靠山山塌。

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这意味着伪满洲国将迎来灭亡。17日,伪满洲国召开会议,宣布解体,溥仪在退位诏书上签字,他的“皇帝梦”和“傀儡戏”正式落幕。

溥仪知道自己现在就是众矢之的,忙着逃亡日本,结果在沈阳机场被苏军抓获,被请去苏联“喝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5年后,溥仪被转到抚顺战犯管理所,自此正式开始接受改造。

在战犯所,溥仪接受新思想的改造。1959年获得特赦后,溥仪提出:“我想去看看尚在人世的太监们现在过得怎么样。”

很多人表示意外,因为溥仪和太监们的关系称得上很差。

溥仪和太监的关系

溥仪和太监们互相看不起对方。

溥仪小的时候,太监们只把他当个什么都不懂的小屁孩,不怎么尊敬,经常戏弄他。溥仪发脾气的时候,太监们会把他关小黑屋,任他哭闹,等他不哭了才把他放出来。

等到溥仪7岁的时候,渐渐明白了“皇帝”是个什么东西,原来他们都要听自己的,那些太监只是奴才,任自己驱使,于是他越发看不起太监,平时经常欺负他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溥仪会要求太监们吃地上的脏东西,把掺了料的蛋糕给太监吃,鞭打太监更是家常便饭,算是为曾经懵懂无知的自己报仇了。

溥仪的行为多少有些心理扭曲,但他仗着自己是皇帝就为所欲为。

尽管如此,溥仪和太监却互相离不开对方,离开太监,溥仪生活不能自理,离开溥仪,太监们难以维持生计。

大清灭亡后,溥仪依旧住在故宫,身边有一堆服侍他的太监,生活水平倒是没有下降。溥仪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太监的照顾,他自己完全没有自理能力。

1923年6月26日晚,紫禁城突发大火,迅速蔓延,无数金银财宝付之一炬。

事后,溥仪怀疑是太监偷盗珍宝卖钱,因为怕被发现而“毁尸灭迹”。

7月16日,溥仪下了一道谕旨:“将宫内太监全部裁撤,立即出宫!”

这些身有残缺之人大多数孤苦伶仃,出了宫也是无依无靠,在北京连个住的地方都没有,溥仪要求他们当晚出宫。一时间,太监们鬼哭狼嚎。

不得已,溥仪给了他们一笔遣散费。

没过几天,溥仪发现没有太监照顾,他的生活面临很多不便,又召回了100多个太监。

后来多次逃亡,溥仪身边都跟着几个同样怀着“复辟梦”的老太监,直到后来被压到苏联。

即便在苏联,溥仪身边还有家人照顾,所以依然是个“没断奶”的孩子,1950年被转回抚顺后,战犯管理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将溥仪隔离。

从此溥仪的身边没有太监,也没有家人,事事都要亲力亲为,他开始学习穿衣服、叠被子、做劳动,这个过程对他来说是痛苦的,却是他走向独立的第一步,也是他新人生的开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59年,溥仪获得特赦,此时他已没有了皇帝梦,只想当个普通老百姓。能把末代皇帝改造成新时代公民,这也是共产党的一大壮举。

溥仪和太监的见面

接受过改造后,溥仪的思想发生了很大变化,对于太监,他心中深表同情,想起自己曾经对他们的态度,他感到很愧疚。这些人何尝不是封建主义的受害者?

于是,溥仪决定去看望一下尚在人世的太监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老太监们住在万寿兴隆寺,当年离开皇宫后,他们没有什么生活来源,就凑在寺庙里抱团取暖。

见溥仪来了,他们赶紧跪下,大喊:“叩见皇上!”

改造前,溥仪恨不得所有人都把他供着,完成改造后,他只想当个普通人,听着这一声声的“皇上”,他心中不是滋味。

溥仪连忙扶起太监们,说道:“现在已经是新中国了,哪还有什么皇上?你们以后不要这么叫了,直接叫我溥仪就行,我们是平等了。”

在紫禁城时,溥仪这个皇帝“有名无实”,初登帝位的他只是个政治工具,清朝灭亡后的他也就是个“吉祥物”。

离开紫禁城后,溥仪不过是日本帝国主义的“傀儡”,有用时把他好吃好喝养着,没用时说扔就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溥仪的大部分人生没有自我,只是个任人利用的工具,直到接受改造,他才真正活的像个人,曾经的扭曲也渐渐被修正。

太监们听溥仪这么说还不太适应,毕竟他们还记得溥仪曾经“仗势欺人”的恶劣模样,这些话让他们感觉心里暖暖的,末代皇帝与太监们的恩恩怨怨就此烟消云散,溥仪的心结也可以解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