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麦收忙,麦秆挺拔,麦穗飘香。随着麦收的展开,坐落在兰山区的李官秸秆收储中心又开始“抢”收秸秆了。“我们探索利用农作物秸秆替代木料作为基料种植食用菌创新生产技术,每年对外加工食用菌基料1万吨。”该中心负责人介绍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秸秆、畜禽粪污……这些昔日严重影响农村人居环境的“废物”,如今在兰山区都变成了“宝贝”。该区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体、社会参与”思路,构建农业农村废弃物收集、处理和循环利用治理体系,发展循环农业,有效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推动美丽乡村建设。

“依托种养殖端、加工端和尾废端三个阶段,兰山区积极推广新模式,延长产业链,打造闭合循环,全过程、全链条助推农业农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兰山区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李亮亮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介绍,兰山区共有粮食播种面积45.7万亩,发展规模化养殖场212家,每年产生秸秆约18万吨、畜禽粪污180万吨。同时,该区拥有以金锣集团、齐汇食品为代表的肉制品加工产业集群,有农业农村部备案屠宰企业18家,每年产生加工渣水、废弃物约80万吨。

为实现节能减排、变废为宝的任务目标,兰山区围绕畜禽屠宰加工产业,串连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以有机肥处理转换为关键环节,构建首尾相接、资源互补、废物利用的闭合循环,已逐步形成以43家涉农龙头企业为引领,集种植、养殖、加工、销售、服务等全产业链循环经济新格局。其中,饲料化利用占比60%以上,已成为兰山区秸秆综合利用的突出亮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畜禽粪污是兰山区农业农村废弃物的最大源头。该区对禁养区以外的养殖场实行粪污处理分级管理制度,现有规模养殖场已全部实现粪污设施配套建设,储粪场和沉淀池建设管理到位,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90%以上,目前,该经验已在全市推广。并将金锣污水处理系统纳入运行机制进行净化处理,实现养殖废水零排放。

目前正在推进的“鱼菜共生”种养项目,一期水产养殖规模2000立方米,蔬菜种植面积1200立方米。

在加工端,兰山区以金锣屠宰为基点,以屠宰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为原料,分级分类提取新产品,把传统的资源消耗型模式转变为依靠生态资源循环实现经济发展、资源充分利用的新模式,形成“金锣养殖—屠宰—加工—污水处理”的企业内循环。

同时,构建下游企业利用废弃物进行二次加工的外循环,形成双循环生态农业圈。其中,采用冷链运输收集周边肉类加工企业下脚料,制成鸡肉粉、鸡油、鸡肝粉等,成为宠物饲料行业的优质原料,年产量10万吨,产值3亿元。

“污染前置处理、资源循环再利用”——这是兰山区山松生物制品有限公司豆清水处理项目处理尾废端的思路。通过厌氧发酵、气浮提取、生物处理等多个环节,实现沼气的资源化利用、沼渣的减量化处理、沼液的预处理,将工业废水资源化利用,每天可生产有机肥约40吨、沼气7万立方米,每年可产生经济效益4500万元,节省污水处理费2160万元。

循环农业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途径。兰山区将充分发挥循环农业研究创新专班及循环农业专家服务团作用,抓好服务指导、循环利用、示范引领和机制建设,创新探索新路径,促进生态循环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为乡村振兴打下坚实的生态环境基础。

(大众日报·大众新闻客户端记者 纪伟 通讯员 孙磊 韩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