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报告标题

富硒大豆蛋白对食物过敏的潜在影响及机制

硒是人类和动物必需的微量营养素。然而,目前尚不清楚膳食补充剂硒代甲硫氨酸是否有助于预防食物过敏反应。通过体内和体外模型研究了富硒蛋白的抗氧化活性,同时基于原代鼠树突细胞、人原代肥大细胞和牛奶蛋白过敏小鼠模型研究了硒代甲硫氨酸对食物过敏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发现,富含硒的大豆蛋白具有更强的抗氧化能力,可作为患有氧化损伤介导疾病的病人的膳食补充剂。硒代甲硫氨酸则可以通过影响DC呈递功能调节T细胞分化,还可以通过抑制肥大细胞的活化和脱粒从而影响过敏反应效应阶段。另外,膳食补充硒可以通过降低特异性抗体和mMCP-1释放调节对食物的过敏反应。

嘉宾介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红兵 教授

南昌大学中德联合研究院

国家“万人计划”科技领军人才,国家百千万人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负责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先后在日本冈山大学、荷兰瓦赫宁根大学、美国佐治亚大学访问学习。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FAO/WHO)食物过敏原风险评估咨询专家,中国食品法典专家咨询会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过敏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江西省预防医学会过敏病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江西省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秘书长。专门从事食物过敏研究,包括过敏原结构与功能,过敏原的加工与控制以及无麸质食品的基础研究与开发。团队工作填补了我国乳糜泻流行病学数据空白,该数据被FAO/WHO采纳并应用于全球食物过敏的风险评估。团队工作还推动建立了“食物过敏重点实验室(江西)”、“脱敏特需食品工程中心”和“乳糜泻临床诊疗研究中心(新疆)”。发表200余篇食物过敏研究论文,其中140余篇被SCI收录,获国家发明专利34 件,获省部科技奖二等奖4 项。

实习编辑:山西师范大学食品科学学院 夏静;责编:张睿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了帮助食品及生物学科科技人员掌握英文科技论文的撰写技巧、提高SCI期刊收录的命中率,综合提升我国食品及生物学科科技人员的高质量科技论文写作能力。《食品科学》编辑部拟定于2024年8月1—2日在武汉举办“第11届食品与生物学科高水平SCI论文撰写与投稿技巧研修班”,为期两天。

长按或微信扫码了解详情

为提高我国食品营养与安全科技自主创新和食品科技产业支撑能力,推动食品产业升级,助力‘健康中国’战略,北京食品科学研究院、中国食品杂志社、国际谷物科技学会(ICC)将与湖北省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华中农业大学、武汉轻工大学、湖北工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中南民族大学、湖北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与核农技术研究所、湖北民族大学、江汉大学、湖北工程学院、果蔬加工与品质调控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武汉食品化妆品检验所、国家市场监管实验室(食用油质量与安全)、环境食品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共同举办“第五届食品科学与人类健康国际研讨会”。会议时间:2024年8月3—4日,会议地点:中国 湖北 武汉。

长按或微信扫码了解详情

研讨会招商招展

联系人: 杨 红; 电 话: 010-010-83152138; 手机: 13522179918(微信同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