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人吃五谷杂粮,生病在所难免,而对于大多数底层民众来说,发烧感冒通常被认为是小病,要么是喝热水靠自身免疫力抵抗,实在不行就是到附近诊所抓点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一旦遇到比较严重的病情,大多数人的第一选择都是大型三甲医院,毕竟大医院更权威,医生更专业,关键时刻能够最大程度控制病情。

这样一来,夹在中间的乡镇卫生院就非常鸡肋,作为农村三级医疗网点的重要环节,肩负着农村医疗防疫、保健的重要任务,乡镇卫生院却渐渐丧失了广大人民群众的信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甚至有人调侃:乡镇卫生院除了没有病人,其他什么都有!

曾经的乡镇卫生院

对于乡镇卫生院,大部分人的普遍印象就是脏乱差的环境、剥落的墙面、掉漆的板凳以及残缺不全的木头窗户,就连医生的医术以及责任心都跟三家大医院都是天壤之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最让患者不放心的就是,乡镇卫生院的医疗设备老旧,可能连最简单的胎儿B超,都可能出现各种偏差,更不要提其他检查项目了。

看病本身就是一件严谨的事,或许一丁点的误差都可能导致误诊,甚至造成难以挽回的后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医生的专业度欠缺也是无数患者担忧的地方,一般乡镇医院的医生资历和学历都不尽人意,有的是刚毕业的大专生,甚至还有些是裙带关系。

在小地方,靠关系进入医疗系统并不罕见,举贤唯亲,再加上高学历的医学生不愿意来偏远的乡镇,有能力的也会竭尽全力往大医院调,所以乡镇的医护人员的水平堪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然乡镇卫生院还普遍存在药品短缺的问题,尤其是一些疑难杂症,在乡镇卫生院很可能找到不到对症的药品。

不过以上这些问题近两年已逐渐从乡镇卫生院消失了,自从我国对基层医疗加大财政投入之后,乡镇卫生院的医疗环境,所配备的医疗设备都有了极大的改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截至2021年底,全国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近98万个,其中乡镇卫生院3.5万个,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补助标准由2012年的25元提高到了目前的84元。

可长期问题导致的医患信任危机,并没有因为国家的改革而有所改观,这就导致如今的乡镇卫生院更加进退两难。

现在的乡镇卫生院

改革后乡镇医院,科室齐全了,可检查的项目多了,还有农村合作医疗的政策支持,可以说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但是病人依旧很少,可以说除了没病人,其他什么都有,究其原因,只能说痼疾难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人与人之间的信任破裂之后尚难以修复,更何况是医患之间。在农村,饭后的谈资,邻里之间的聊天传递都是生活琐事。

哪个医生看的好,哪个医生的医术平庸很快就会传遍全村,而且这种不信任,不是乡镇医院改善环境,把门口的泥泞小路修成一条大马路就能改变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且跟乡镇卫生院相比,家门口的小诊所更加方便,同村的医生本就知根知底,这种天然的关系会让彼此更加信任,再加上小诊所的灵活度很高,随看随走,拿药结账,很方便,不用挂号开单再缴费排队。

甚至在小诊所还可以赊账,虽然挂账这个行为不利于经营,但却充满了人情味,特别是在生病囊中羞涩的时候,可以记账无疑是雪中送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虽然经过国家的政策扶持,乡镇卫生院的药品、设备、环境等硬件设施都有明显改善,但随着网络时代的发展,人们对医疗服务和医疗水平的要求也在日益提高,患者都希望自己的生命安全能够得到最大程度的保障。

而要想重建患者和乡镇卫生院之间的信任,相关部门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了改善医院的基础设置之外,还应该增加对医院各部门以及医护人员的考核,甚至可以采取优胜劣汰的筛选机制,优秀且被患者认可的医生保留,被患者质疑的医生完全可以淘汰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改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只有让患者体会到真真切切的便利和好处,才能一点点修复患者心中的不信任,只有这样,乡镇卫生院才能够重新获得应有的价值。

参考资料:
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2023-11-28:介休“医共体”改革之路
健康报:2023-04-03:助力乡镇卫生院当好枢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