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张向阳 淄博报道

2700年前,诞生了春秋时期的著名政治家、军事家管仲,他是齐文化的重要代表人物,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作为一个治理国家的能手,他被梁启超誉为“中国最伟大的政治家”。他治理国家的理念带有法家思想的萌芽,被誉为法家的先驱。他是中华大一统思想较早的提出者和实践者,为保护中华文化作出了贡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管仲纪念馆(淄博市文化和旅游局提供)

一个落魄盐贩的逆袭

“管仲出身于一个没落贵族家庭,早年职场生涯很不如意。他到海滨贩盐经商,经常背着货物四处游走,非常辛苦,可是依然没有摆脱潦倒、拮据的困境。他参过军,多次上战场,也表现一般。他多次入仕,每次都被‘炒鱿鱼’。”山东理工大学齐文化研究院副院长、《管子学刊》主编耿振东教授向记者讲述了管仲的早年经历。

但是有一个人很赏识管仲,认为他有治国之才,那就是管仲的好朋友鲍叔牙。管仲说:“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遇时。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怯,知我有老母也……”

后来,鲍叔牙和管仲分别辅佐齐公子小白和公子纠。荒淫无道的齐襄公,把自己这两个兄弟都赶到了国外。公元前686年,齐国内乱襄公被杀。公子纠和公子小白得知消息后,都急忙往国内赶,想抢先得到君位。管仲一面派人护送公子纠回国,一面亲自带人去拦截公子小白。他们在半路上拦住了公子小白的车队,管仲劝公子小白和鲍叔牙退回去,他俩不肯,管仲就取出箭向小白射去,公子小白应声落马。管仲以为小白必死无疑,就返回护送公子纠不慌不忙地向齐国进发。

谁知管仲这一箭射得太准了,正射中了小白的铜衣带钩。小白可不是菜鸟,他急中生智演技爆发,假装被射中落马。管仲走后,他们抄小路加速前进,公子小白最终抢先赶回国都,当上了国君,即春秋时第一位大霸主齐桓公。

据耿振东介绍,齐桓公即位后,派兵讨伐公子纠,公子纠被杀死,管仲也被捉住。齐桓公还记着“一箭之仇”,要杀管仲。而鲍叔牙竭力向齐桓公推荐管仲,说如果重用管仲,就能使国家强盛。齐桓公终于被说服,不计前嫌,还让他当了齐国的宰相,鲍叔牙则心甘情愿地当管仲的助手。所以,管仲说:“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云中一点鲍山青,东望能令两眼明。”济南城东的鲍山虽不高,却名扬海岱,这里曾是齐国大夫鲍叔牙的封邑所在地,还有鲍叔牙墓。附近还有分金桥,传说是鲍叔牙和管仲的分金之地。考古发掘也证明,如今的鲍山新村2号遗址就是鲍叔牙封邑鲍城的故址所在。两千多年来,这些遗迹和典故传颂着鲍叔牙的风骨以及与管仲的友情,成为“管鲍之交”悠远的历史回响。

内政改革富国强民

管仲走上政坛之时,齐国的形势不容乐观。前任国君齐襄公穷兵黩武,迷恋美色,齐国政局陷入泥潭,国运衰微。作为一个改革家,管仲上任后如何变法以富国强兵的呢?耿振东详述了管仲推行的内政与外交改革。其中,很多改革措施闪烁智慧的光芒。

首先,按土地等级征收赋税。“相地而衰征”是管仲提出的按照土地不同情况分等征收农业税的财政思想。土地有好坏,产量有高低,距离有远近。管仲根据土地的具体情况,有区别地征收数量不等的赋税。这样做合情合理,极大提高了农民劳动的积极性,推动了农业发展。

管仲还实行士、农、工、商四民分业,即把民众分为四类:读书、习武的人;农民;手工业者;商人,划定各自的生活区域与活动范围,使他们安心于自己的社会角色、社会分工,安心于自己职业技能的锤炼,保证社会结构合理、人员数量比例适宜,以此促进国家稳定、社会发展。

他还推行“三选”制度,提拔有德行、有智慧的人才帮助治理国家。三选是指选人、用人的三个步骤。第一个步骤,由乡长推荐来自民间底层的杰出人才,国君亲自接见,并把他们安排到一些空缺的基层岗位试用。第二步,被荐举人员试用一年后,由专门主管试用岗位的官员向国君书面汇报,再一次荐举政绩突出的试用人员,国君择优确定人选后,让他们正式在空缺岗位上任职。第三步,国君召集那些正式任职的官员,当面加以考察衡量,然后对其在乡里的从政情况进行核实验证。最后,把几近完美的官员提拔为上卿的助手,直接进入国家政治权力中心。三选的选人用人制度,发现并选拔了不少优秀人才,充实提升了齐国官吏队伍的执政能力。

耿振东说,管仲的改革还包括三分国域之士、五分鄙野之民,并把政府行政建置和国家军旅编制相融合,实行军政合一、兵民合一的制度,很快培养出一支“守则同固,战则同强”的军队。

睦邻友好取信诸侯

“除了内政方面的改革,管仲还执行了一连串的外交策略。管仲对齐国的内政改革,目标是富国强兵;对齐国外交政治的改革,目标是抵御戎狄,统领各诸侯国,礼遇周天子。”耿振东说。

在管仲看来,要想使齐国社稷长存、宗庙祭祀不绝、人民安居乐业,就必须创立霸业。

这里值得一提的,首先是亲邻国。管仲意识到,与邻国搞好关系,在齐国陷入危难需要帮助的时候,可以有所依靠。如果邻国处处与自己的国家为敌,左邻右舍皆是外患。针对前任国君齐襄公穷兵黩武造成与邻国紧张的局面,管仲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重塑和谐的“邻里”关系。重新审查国境,把侵占的他国土地全部归还,承认邻国疆界的合法性,不占邻国便宜。在交往中,慷慨地多赠予邻国礼物,时常派使者去周边邻国作友好访问,使他们感到关系和谐,政治环境安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管仲纪念馆(淄博市文化和旅游局提供)

在管仲辅助齐桓公称霸诸侯的过程中,出现了多次诸侯会盟。耿振东讲述了其中有名的柯邑之盟,公元前681年,齐国击败了鲁国,鲁国割让土地献给齐国。双方在齐国柯(山东阳谷东北)这个地方结盟,化敌为友。没想到,鲁国大夫曹沫违约偷偷带剑赴盟。会盟将结束时,曹沫突然用剑逼迫齐桓公答应返还占领的鲁国土地,桓公无奈之下只好随口答应,曹沫这才弃剑离开盟坛。

等齐桓公回过神来,盛怒之下想杀死曹沫,收回承诺。管仲赶紧拉住桓公说:“因被劫持作出许诺,却又背弃信义自食其言,这不是处理诸侯关系的正确做法,更不是争霸诸侯的正义之举。贪图逞一时的快感,却失信于人,将来不会得到诸侯国的信任与支援。您一定要信守承诺!”于是,齐桓公把之前侵占的鲁国土地,全部归还给鲁国。

“齐桓公大度、诚信的举动,令鲁国既惊喜又感动,怀抱誓死一赌的非礼劫持得来的允诺竟然变成现实,这实在是鲁国未曾料到的。鲁国由此佩服齐桓公,并在心理、精神、道义上,屈从于齐国。柯之盟,为齐国赢得了其他诸侯国的赞誉,这成为齐国走向诸侯霸主地位的关键一步。”耿振东说。

虽然管仲反对武力征战,但他也清醒意识到,要想完成霸业必须选择诸侯国中行为不正、内政混乱的国家先行讨伐,“择乱而征”,保证师出有名。

为此,管仲派遣多名擅长游说的外交人员,让他们带好车马衣裘和足够多的钱财,通过笼络、招纳其他诸侯国的贤能之士,并让他们观察朝野上下的政风民风并向外交人员汇报,确定讨伐的对象。再次,管仲对诸侯采取了以利益为诱饵、以诚信相交结、以武力作后盾的外交策略,“拘之以利,结之以信,示之以武”,使诸侯“莫之敢背,就其利而信其仁、畏其武”,多途径确立齐国威信。

尊王攘夷一匡天下

从管仲担任(公元前685年)齐相算起,齐国开始称霸诸侯只用了短短七年时间。这之后的三十多年,即公元前679年至公元前643年,齐国始终处于诸侯霸主的地位。

在管仲身上,始终洋溢着兴国安邦的使命感。他联合北方邻国,抵抗山戎族南侵,守护住了中原的秩序和文化。孔子也高度评价管仲的功绩,认为“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

耿振东讲述了管仲抗击北狄、“存邢救卫”的业绩。居住在北方的狄人不断侵袭邢国(今河北邢台一带)、卫国。管仲对齐桓公说:华夏各国是一家人,一个国家有危难,其他国家不能坐视不管。听了管仲的话,齐桓公马上派兵伐狄救援。逃亡的卫国遗民流落到曹地,缺衣少食,生存困难。齐桓公派公子无亏带了三百乘战车、三千名甲士,赶去保卫他们的安全。齐桓公还特意让无亏随军带去车马、祭服,牛羊猪鸡,还有建筑房舍用的木材。就在侵卫的第二年,狄人再次攻击邢国。齐桓公立刻联合宋、曹两国,急速前往救援,北狄退去。邢国已被北狄折磨得元气大伤,再也不敢居留在原地。齐桓公和管仲商量出一个解救邢国的长久之计。他们把邢国迁移到靠近齐国的夷仪(山东聊城附近),三国军队收集了邢国人原先使用的器物和剩下的财物,完好无损地运到夷仪,如数奉还,显示出极高的军队纪律性。他们还替邢国人、卫国人修建了国都。

“管仲的改革成效显著,齐国由此国力大振。此时,周王室已经衰落,但仍有一定的威信。对外,管仲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以诸侯长的身份,号召诸侯国拥戴周天子。齐国还通过齐楚结盟等政治手段,实现了‘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公元前651年,齐桓公召集各路诸侯在葵丘会盟,周襄王也派代表参加。齐桓公在位期间,多次召集诸侯会盟,葵丘会盟是最盛大的一次。周天子承认齐桓公的霸主地位,标志着齐国的霸业达到了顶峰,成为名副其实的春秋霸主。”耿振东说。

管仲的内政外交改革使齐国地位提升,经济文化繁荣;管仲还促成华夏联盟,共同抵御外族入侵,捍卫了周天子尊严,保护了华夏文明。作为攘击四夷的霸者之佐,管仲也成为了后世民族危难之际有识之士收拾故土山河的理想寄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8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