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Borgan Morris

译者:覃天

校对:易二三

来源:《视与听》(2022年2月28日)

作为一名导演,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很早就获得了成功, 在20世纪70年代,他是和乔治·卢卡斯、马丁·斯科塞斯一起成长起来的雄心勃勃的年轻人之一。

他年轻时通过拍摄一些软性色情片以及在罗杰·科尔曼手下拍的B级片积累了拍片经验。32岁时,他就获得了第一座奥斯卡奖,到40岁时他已经完成了大部分杰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毋庸置疑,科波拉拍的四部杰作(《教父》三部曲和《现代启示录》)确立了他作为新好莱坞导演和伟大的美国导演的地位,他的艺术才华并非始于此或终于此。

到目前为止,科波拉的电影生涯已跨过绚烂多彩的六十余载,他参与并拍摄了各种类型、规模各异的电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现代启示录

在70年代,科波拉拍摄的都是一些严肃的艺术片;在80年代和90年代初,他只执导了一些时代情景剧,它们都带有古典电影的影子。在过去的15年里,科波拉仿佛又回到了实验影像的创作中,力图尝试新技术的可能性。

即便在60多年以后,人们依然无法辨别科波拉作为电影导演的身份:他到底是受雇于制片厂的古典主义导演,还是一名展现先锋倾向的影像实验者?

1 进入科波拉电影世界的最佳之作:《教父》和《教父2》

「拍《教父》是个意外。」在凭借与埃德蒙·H·诺思联合编剧的《巴顿将军》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原创剧本奖后,科波拉获得了为派拉蒙公司改编马里奥·普佐的热门黑手党小说《教父》的机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巴顿将军》

其实科波拉一直打算执导一部小成本的作者型电影,他不情愿地接受了这份工作,很大程度上只是为了偿还自己独立制作的债务。他将利用自己新掌握的制片厂资源,分上下两部创作一部史诗般的美国悲剧。

《教父》(1972)和《教父2》(1974)讲述了柯里昂家族60年来的崛起之路,主要讲述了两个男人的双重演变:维托·柯里昂(第一部电影中由马龙·白兰度饰演,第二部中由罗伯特·德尼罗饰演),一代教父从西西里的孤儿移民变成了令人敬畏的纽约黑帮头目和温和的居家男人;而他的儿子迈克尔·柯里昂(阿尔·帕西诺饰),则从理想主义的爱国者变成了精明、冷血的黑手党成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教父》

科波拉也许一度认为,他对小说《教父》的改编充满了名利的色彩,但他在这部作品中融入了许多他一生中惯用的主题:家庭的价值、野心和战争,也别是对男性世界的痴迷;在美国社会中作为一名飘零者的孤独感。

丰盈的故事,准确的表演,令人难以忘怀的配乐,带有绘画中明暗对比感色调的摄影风格——在电影史上《教父》绝对是少有的将所有这些元素完美结合在一起的佳作。《教父》和《教父2》也是科波拉电影生涯中最个人化的作品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教父》

2 下一部看什么?

近年来,科波拉开始重制、重剪自己过往的作品——《小教父》(1983)、《棉花俱乐部》(1983)和《教父3》(1990),为这些电影注入了更新、更易被接受的视角。

科波拉似乎喜欢重温旧作,2002年他在「重制版」中,为1979年的史诗巨作《现代启示录》增加了49分钟的片段和几个有争议的场景,并且在2019年推出了导演剪辑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现代启示录》

不论哪个版本,科波拉的《现代启示录》都是一场壮观的冒险之旅,一场可怕的幻想,融合了约瑟夫·康拉德的《黑暗之心》、真实的越南战争故事以及科波拉和编剧约翰·米利厄斯的狂热想象,它可能是有史以来最好的战争片。

科波拉的大制作新好莱坞经典作品证实了他在巅峰时期对大规模叙事的驾驭能力,但他也在这一时期执导了一部更为私人的杰作——拍摄于《教父》和《教父2》之间的《窃听大阴谋》(1974)。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窃听大阴谋》

相较于科波拉其他那些内容丰富、具有歌剧色彩的影片,《窃听大阴谋》是一部很冷酷、很简约的影片。

吉恩·哈克曼饰演孤独的监听者哈里·考尔,他卷入了一场比他所能理解的更险恶的阴谋中,这是一部带有水门事件时代绝望感的偏执惊悚片。这部科波拉最愤世嫉俗的电影,最后一幕以绝望告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窃听大阴谋》

科波拉将不可避免地努力超越自己70年代的辉煌成就,评论家认为这一点在其1981年的影片《旧爱新欢》中得到了证实。

今天,人们更倾向于认为这部电影在视觉上将旧好莱坞的矫揉造作和新好莱坞的粗粝现实融合在了一起,不但在发行时却遭到了恶评,并且商业上的失败使科波拉缩小了制作规模,并最终回到了制作他的「作者型电影」上——这些作品将代表这位具有创造力的电影人的新阶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旧爱新欢》

1983年,科波拉相继拍摄了两部改编自SE·欣顿作品的影片——《斗鱼》和《小教父》,这两部作品都是关于美国小镇贫困的青少年的激动人心的情节剧,但在风格上却完全不同。

《小教父》是一部 「属于14岁女孩的《乱世佳人》」,以60年代的流行音乐打底,在视觉上模仿了「特艺七彩」的画面效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教父》

而《斗鱼》则是一部情绪饱满的黑白片,在视觉上借鉴了德国表现主义影片,配乐风格贴近80年代的先锋派音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斗鱼》

科波拉另一部在商业上不太成功的作品是1984年的大制作《棉花俱乐部》,这还是一部糅合了音乐剧和黑帮片的影片。在此之后,科波拉再次将目光投向了过去,拍了两部具有娱乐性的大众电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棉花俱乐部》

在奇幻喜剧《佩姬苏要出嫁》(1986)中,对婚姻生活不满的家庭主妇凯瑟琳·特纳在她的高中同学聚会上晕倒了,穿越时空回到了25年前——一个充满粉饰和嘟·喔普音乐(译者注:于1940年代发源于纽约、费城等美国大城市的非裔美国人社区的音乐风格)的时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佩姬苏要出嫁》

《创业先锋》(1988)是一部温暖的传记片,这部电影的价值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杰夫·布里奇斯的表演,他在片中饰演革命性的汽车企业家普雷斯顿·塔克。塔克犹如弗兰克·卡普拉电影中的人物,他身上的乐观掩盖了心中的阴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创业先锋》

90年代以后,科波拉的创作履历开始变得越来越不稳定。

然而其中不乏亮眼之作:改编自布莱姆·斯托克小说的《惊情四百年》(1992),这是一部带有巴洛克风格的影片,加里·奥德曼在片中饰演荒淫无度、痴心妄想的德古拉伯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惊情四百年》

讲述律师生活的《造雨人》(1997)是90年代改编约翰·格里森姆作品最好的一部影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造雨人

将家庭片拍出史诗感的《泰特罗》(2009)。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泰特罗》

而《没有青春的青春》(2007)恐怕是最能获得科波拉严肃影迷青睐的一部影片,蒂姆·罗斯在片中饰演一位70岁的罗马尼亚语言学家,他在20世纪中叶的欧洲奇迹般地重生为一个年轻人,该片在叙事上令人困惑,有些矫情,但也非常有个性,是科波拉这位抛弃传统电影的导演对时间和创造力的精致、抽象的沉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没有青春的青春》

完美主义者往往会在职业道路的末端回顾往昔。

科波拉在60年代拍的最好的一部影片是《雨族》(1969),这是一部有点像《五支歌》,又具有女性凝视的影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雨族》

B级恐怖片《痴呆症》(1963);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痴呆症》

受披头士电影《一夜狂欢》影响的《如今你已长大》(1966);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今你已长大》

甚至是显得有些老派的歌舞片《彩虹仙子》(1968)。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彩虹仙子》

通过回顾科波拉60年代的影片,你可以看到科波拉在拍摄《教父》之前,已经在这个行业摸爬滚打了十年,他在寻找自己风格的同时,也在成长。

3 最不推荐的科波拉之作

2020年末,正值《教父3》上映30周年,科波拉重剪、修复了这部影片,为这部作品带来了新的视角。说实话,这是一部体面的动作片。

然而,再多的导演剪辑也无法改变这样一个事实——即《教父3》是《教父》系列中最不需要故事的附属片,是科波拉在财务困境中艰难拍摄的作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教父3》

《教父3》至少不是科波拉执导的一场灾难。1996年他拍的喜剧片《家有杰克》从头到尾都被误判了,40多岁的罗宾·威廉姆斯饰演一个患有早衰症的10岁孩子,这个带有寓言性的喜剧故事似乎是在暗示科波拉的创作——喜剧也就蒙上了悲剧色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家有杰克》

更不稳定的是科波拉到目前为止最后一部剧情长片《从此刻到日出》(2011),这是一部业余的小镇恐怖片,堪称粗制滥造。对于科波拉这样一位令人敬畏的导演来说,这是一个令人遗憾的脚注,尽管它的负面影响不会持续太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此刻到日出》

如今,科波拉正忙于他的新片《大都会》,这是一个酝酿已久的项目,一部充满激情的科幻片。他称之为他的「梦幻之作」,我们可能还会看到一部伟大的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