耗时6年之久、21亿天价标的、令行业震惊的“新能源汽车技术秘密第一大案”,终于落槌。这场发生在吉利和威马之间的大案,以李书福大获全胜、沈晖一败涂地而告终。这对昔日老板和高管的“黄金搭档”,为何会对簿公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 行业第一大案终落槌

近日,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法庭发文称,该庭审结了吉利和威马之间,因大量员工“跳槽”引发的,新能源汽车底盘技术秘密侵权纠纷案件。据悉,该案原告方吉利索赔金额高达21亿元。经过审理,最高人民法院二审适用2倍惩罚性赔偿判决,侵权人威马赔偿经济损失及维权合理开支合计约6.4亿余元。这意味着,吉利在维护自身知识产权方面获得一次完全胜利,而威马则为自己的不法侵权行为付出了巨大代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一案件,具有三大看点:第一,该案涉及到行业巨头吉利和造车新势力新贵威马,标的巨大、影响深远,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法庭将之定性为“新能源汽车技术秘密第一大案例”。第二,该案耗时很久,前后历经六年时间,举证和审理难度较大。第三,6.4亿元的赔偿金额,创下了我国知识产权侵权诉讼判赔数额历史新高,对汽车行业具有较大警示作用,或将有效遏制汽车行业侵权行为的发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 李书福和沈晖的恩怨

事实上,该案涉及的两个主角,吉利老板李书福和威马老板沈晖,曾经有过一段亲密无间的美好岁月。十几年前,在李书福率领吉利“蛇吞象”沃尔沃——中国汽车工业历史上最大海外并购案的惊天战役之中,沈晖扮演了重要角色。这个于博格华纳、菲亚特等全球巨头任职高管的行业大佬,在李书福的邀请下,加入吉利控股集团担任董事兼副总裁。他协助李书福完成了对沃尔沃的并购,并负责沃尔沃在中国市场的落地,堪称吉利的大功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后来沈晖离开吉利,创办了威马汽车,加入新能源汽车赛道。当时沈晖带走了吉利一大批核心力量,尤其是研发、技术和质量管控方面的人才。行业人来人往,这本无可厚非,但吉利发现,沈晖等这些吉利原班人马,利用在吉利接触、掌握的新能源底盘技术以及图纸等,申请了大量专利,且威马在没有任何技术积累或合法技术来源的情况下,短期内推出威马EX系列车型,严重侵害了吉利合法权益。忍无可忍之下,吉利才将威马诉至法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 吉利恐难拿到6.4亿

之前汽车行业也发生过很多类似的侵权案件,因为种种原因,这些案件多数都以举证难、维权难而不了了之。此次与威马的案件,吉利方面人士也向媒体表示:“太不容易了,背后举证的难度,超乎想象。”根据判决书上的信息显示,吉利为了打赢这场官司,耗费了超过1300万元的开支。6年时间,耗费1300多万元,还有大量人力物力,这一路走来,吉利的维权之路确实很艰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好在吉利打赢了官司,维护了自己的正当权益,而且获赔6.4亿元赔偿。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吉利可能很难拿到这6.4亿元了。因为产品竞争力不高、多次上市失败、资金链断裂等多重原因,威马于去年10月份宣告破产重整。据悉,沈晖也已远走海外不归。审计报告显示,威马早已资不抵债,账面资产总额为39.88亿元,负债则高达203.67亿元。这样的情况下,吉利拿到6.4亿元高额赔偿的可能性非常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即便早知如此,吉利还是要打这场官司。把这场技术剽窃案做成铁案,吉利核心目的并非为了赔偿,而是为名誉而战,也是震慑潜在侵权者。李书福近日在2024中国汽车重庆论坛上表示,当今中国不缺造车企业,欠缺的是有创新力的生态环境,以及原创力的科技公司。多年来,吉利坚持自主原创和技术驱动,十年来累计投入研发超2000亿元。截止2023年底,吉利集团累计获得有效专利超2.4万件。我们希望有更多吉利这样的公司,少一点威马这样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