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金华6月18日消息(记者 杨正弘)武义县位于浙江省金华市,拥有得天独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与生态旅游环境。为推进高质量发展,让“诗”和“远方”更好牵手,今年以来,武义县深入学习“义乌发展经验”,全面对标义乌干部群众身上的担当意识、改革精神、工作魄力、格局视野,凝聚赶超之力,立足生态“底色”,释放绿色红利,大力推进特色农业与休闲旅游的深度融合。

青山环绕间,蒙蒙细雨中。武义县大田乡徐村的玖子山蓝莓采摘园一片生机盎然,这里气候温和湿润,正是蓝莓生长的理想环境。90后新农人何春晓是该采摘基地的负责人,谈及自己投身蓝莓产业的初衷,何春晓告诉记者她本身就很喜欢吃蓝莓。经过了大量的市场调研,她发现蓝莓不仅营养价值高,经济效益也十分可观。就在去年,她联合了几位闺蜜在大田乡共同承包了20亩地,全部种上了蓝莓。“我们今年的蓝莓产值特别高,亩产已达1万元左右收入。”何春晓开心地说。这一年来,何春晓与小伙伴们一心扑在田野上,不懈付出劳作,最终收获了“莓好”与甘甜。

生产基地周围绿意盎然(央广网记者 杨正弘 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生产基地周围绿意盎然(央广网记者 杨正弘 摄)

被誉为“浆果之王”的蓝莓,是在经历了千挑万选后才进入了人们的视野,并通过大田乡干部群众持续多年的不懈努力,结下了累累硕果。大田乡现已建设百亩以上规模蓝莓基地3个,发展树莓、草莓、黄桃、葡萄、中药材等生态农业基地1500亩。据了解,大田乡年均接待游客逾6万人次,带动就业上千人,实现直接经济收入逾1800万元,“无中生有”引进的蓝莓特色产业,正在引导大田乡人民逐步走上共同富裕之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国内外游客体验蓝莓采摘(央广网发 武义县委宣传部供图)

蓝莓虽味美,却有些“娇气”,各方面种植要求颇为苛刻。为帮助广大种植户掌握新技术、种出好效益,大田乡专门邀请了一批“科技特派员”不定期上门提供科技服务。“根据专家指导,我们采用了最新的控根器种植法,能够锁住水分,即使酷暑天幼苗也能安然无恙。”何春晓说,这种技术还能有效抑制杂草生长,并大幅减少人力成本。

戴俊一直在北京经营企业,因为看好生态农业的发展前景,2014年,他回乡投资开发了蓝莓等特色水果生产基地,办起了集养生、休闲、旅居于一体的民宿,取名“随园”。“蓝莓品牌的成功打响,为这里带来了第一波流量,我们希望把他们留住,进一步带动了民宿产业的发展。”戴俊告诉记者,如今游客们越来越喜欢各式农旅休闲生活体验,将蓝莓采摘游环节“链”上登牛头山、泡温泉,增添了不少野趣风味,很好地体现了“加分”效果,这也为民宿产业带来了第二波流量。

戴俊所经营的民宿(央广网记者 杨正弘 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戴俊所经营的民宿(央广网记者 杨正弘 摄)

武义大田乡地域不算大,但山青水绿,四周环绕着秀美旖旎的田园风光。近年来,经过因地制宜、各具特色的整村改造,山区乡村脱胎换骨,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尤其是徐村,溪水清澈见底,长廊古色古香,古道边的水口更是白鹭翔舞、古树参天,与双港溪水景完美融合,形成了民间流传的“武义第一水口”。如何借助农文旅百花齐放的“新风口”,做强做优生态农业,快速发展露营基地、农家乐、民宿等第三产业,吸引年轻人回流,成为当地聚焦的一道新命题。

戴俊向记者介绍,蓝莓虽小,但属于高端水果,其所辐射吸引的客户群中,白领一族占比高、消费能力强。据戴俊介绍,自己的民宿已完成由普通向高端化转型,民宿产业获得的收益可反哺于蓝莓产业,形成一种良性循环。目前,戴俊已着手于水果深加工领域,开发了果酒、酵素、果酱等系列产品,进一步延长产业链条。

在大田乡,提起蓝莓,村民们都不约而同面露骄傲。通过深挖蓝莓产业优势,大田乡串联优质文旅资源,推出自然、非遗、农事等不同主题的系列研学产品,以武丽线精品线、代古线精品线为轴,挖掘大公山、小王船头、碗铺、王泽山、上宅山等隐秘山间水边小体量自然村特色,大力发展民宿经济。“一水间”“随园”“善渡”“淳塘”“品承居”等十几家特色创意民宿、农家乐与生态农业相互依存,民宿集群已初具规模。

立足当地自然农业资源,采取多元化发展路径,全面激发乡村活力,夯实农村产业基础,这样的发展模式正在惠及越来越多的农民,推动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和共同富裕。大田乡党委书记徐平表示,大田乡正全力打造农文旅融合新模式,做优产业结构,发挥特色蓝莓产业的“点石成金”的效果,做大做强有机生态农业品牌,培育乡村休闲旅游业态。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