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3日,在第八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来临之际,一场名为“非遗文化润心灵,亲情感召促归航”的监狱开放日活动,在上海市五角场监狱如期开展。市帮教协会帮教人员、执法监督员、社会媒体记者、服刑人员家属代表等受邀参加,全方位感受上海监狱严格规范、公正文明的执法生动图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说:亲情会餐。五角场监狱供图(下同)

汗水,滴灌新生迷途

“踏实改造,重塑新生,1、2、3、4……”棋盘广场上的服刑人员迈着坚定的步伐,口号整齐嘹亮,这是大家走进监狱看到的第一幕。六月骄阳,灼热而刺眼,汗水从服刑人员额头流到脸颊,滴落在炽热的操场上瞬间蒸发……

作为全市唯一的功能性出监监狱,五角场监狱始终贯彻“惩罚与改造相结合,以改造人为宗旨”的监狱工作方针,在服刑人员入监伊始,就注重培养身份意识、法纪意识和规矩意识,帮助服刑人员走好服刑改造第一步。通过科学制定新收罪犯一日改造规范,强化监规纪律学习、队列训练、内务卫生标准化等日常行为养成,在一点一滴中培养新收罪犯良好改造秩序和生活习惯,在潜移默化中引导服刑人员懂规矩、守纪律,讲文明、重品德,真正在思想上、行为上纠正恶习,净化自我。同时,监狱全面强化全体罪犯行为规范养成,通过严格管理,在狱内开展“三个严禁”、行为规范整训等活动,严厉打击各类违规违纪行为,维护监狱安全稳定改造环境。

艺术,点亮暗淡人生

“爸,这是我自己做的,您喜欢用大杯子泡茶,这是特意给您做的杯垫。”服刑人员孙某递给他父亲的是一个徐行草编作品,这也是他入狱五年来,第一次自信地面对自己的父亲。开放日这天,监狱特意组织服刑人员将自己的“非遗”作品赠送给家属,既是让家属了解服刑人员改造成果,也是让服刑人员树立改造信心、踏实改造方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说:参观非遗改造项目。

五角场监狱秉持“文化育人、以文化人”的矫治理念,积极引入“非遗”文化矫治项目,通过让服刑人员了解“非遗”、学习“非遗”,让其感知传统文化的内涵和底蕴,感受非遗传承人的工匠精神,促使服刑人员感悟生活美好、感念回归向善,从而矫正恶习、踏实改造。近年来,监狱持续推进非遗文化矫治项目与“一监一品”监区文化建设的深度融合,不断打造特色精品矫治项目品牌,目前已经引入“徐行草编”“江湾面塑”等两个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累计参加项目人数达127人。同时,监狱坚持“评估、管理、矫正”一体化运作,主动引导再犯风险高的罪犯参加针对性矫治项目,不断提升罪犯矫治的精准化、科学化水平。

合作,开启回归新航

“恭喜!欢迎按期入职。”服刑人员李某接过来自杨浦区某企业的聘用意向书,脸上洋溢着笑容。根据意向书内容,还有一个月释放的他,出狱后就能到这家企业入职,他这次应聘的是技术工种钳工,他说:“无论是工作条件,还是薪水,这份工作都让我很满意,以后我要用双手,去弥补对家人和社会的亏欠”。

开放日上的这一幕,几乎每个季度都会在五角场监狱内的招聘会上出现,仅今年以来,就有多名服刑人员通过狱内举办的招聘会顺利与企业签约,实现释放即就业。据悉,五角场监狱坚持“服务于罪犯回归需求、服务于改造质量提升、服务于平安社会建设”的工作目标,不断拓宽临释服刑人员就业渠道,积极联合市帮教协会、杨浦区司法局以及杨浦区就业促进中心举办“企业入大墙”就业招聘活动,帮助他们更好的融入社会,从而有效降低重新犯罪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说:招聘会现场。

监狱着手建立了“教、排、联、办”服刑人员就业帮扶工作机制,即:“教”,开展就业创业指导课程,帮助服刑人员了解就业形势,树立正确就业观,针对性掌握一定就业技能;“排”,排摸临释人员就业技能、就业需求,汇总形成招聘会就业需求意向单;“联”,与市帮教协会、杨浦区司法局及就业促进中心联系反馈排摸情况,并在其牵线下与企业进行协商沟通,明确招聘岗位信息和招聘会方案;“办”即携手市帮教协会、杨浦区司法局以及杨浦区就业促进中心,邀请社会企业进监,举办狱内面对面就业招聘会。

开放日活动是监狱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将执法置于阳光下,让社会公众感受监狱的法度与温度的重要举措。面对新时代国家总体安全的需求,监狱作为刑罚执行机关,在立足惩罚和改造职能的基础上,正在不断实现改造职能向社会延伸,在新时代社会治理法治化的背景下,为平安法治中国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