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很多人都经历过耳鸣,根据相关资料显示,有15%~20%的人都曾经历过耳鸣。耳鸣的现象在现代社会似乎越来越普遍,那么,导致耳鸣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什么是耳鸣?

耳鸣是指在外界没有声音的情况下,自觉耳内或头部有声音在鸣响的主观感觉。这种声音可能表现为多种形式,如潮水声、嘶嘶声、电流声、蝉鸣声、搏动声等。耳鸣的声音可能是持续的,也可能是间歇性的,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正在实习的小马(化名)平时喜欢听歌,每天放学后他都戴着耳机一直听歌,就算睡觉前也要一直戴着耳机。前段时间,小马晚上睡觉的时候,开始觉得耳朵里有声音,就像蚊子的嗡嗡声一样。起初,小马以为这种耳鸣的症状会自动消失,但两周过去了,耳鸣的声音不但没有减轻,反而越加严重了。尤其是晚上的时候,明明环境很安静,但小马的脑袋里却一直有声音,有时像蚊子的嗡嗡声,有时像流水声、火车声,弄得小马无法入睡。

引起耳鸣的原因

耳鸣的原因非常复杂,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

外耳道问题

耵聍栓塞:耳道内堆积过多的耳屎,形成栓塞,可能导致耳鸣。

外耳道肿物或异物:外耳道内出现肿物或异物也可能引起耳鸣。

2

中耳病变

咽鼓管病变:如咽鼓管功能障碍。

急慢性中耳炎:中耳的感染和炎症是常见的耳鸣原因。

鼓室硬化:鼓室内硬化性病变。

血管病变:如鼓室内的血管异常。

3

内耳及听觉系统病变

梅尼埃病:内耳疾病,伴有耳鸣、眩晕和听力波动。

突发性耳聋:突然发生的听力损失,伴有耳鸣。

耳硬化症:耳内骨质异常增生。

耳毒性药物:如某些抗生素和化疗药物。

噪声暴露:长期暴露在高噪音环境中,或突发强噪音。

听神经瘤:听觉神经上的肿瘤。

4

心脑血管疾病

高血压:高血压患者容易出现耳鸣。

高血脂:血脂异常影响血管健康。

动脉硬化:血管硬化导致血流不畅,引起耳鸣。

低血压:血压过低影响耳内供血。

5

内分泌疾病

甲状腺功能异常:如甲亢或甲减。

糖尿病:血糖控制不良影响微循环。

6

其他因素

神经退行性变:如脱髓鞘性疾病。

炎症:病毒感染等。

外伤:头部或颈部外伤

药物中毒:某些药物的毒副作用。

颈椎病:颈椎问题引起的神经血管压迫。

颞颌关节性疾病:颞颌关节紊乱或咬合不良。

7

不明原因

精神紧张:精神压力大或紧张情绪。

睡眠差:睡眠质量差或失眠

不良生活习惯:如长期使用耳机听音乐、玩游戏等。

噪声刺激:长期接触噪音环境。

饮食:不健康饮食习惯。

8

年龄因素

老年性耳聋:随着年龄增长,听力逐渐减弱,从60岁开始,可能出现耳鸣。

9

噪音暴露

长期暴露在噪音的工作环境里(如加工厂、歌舞厅、建筑工地)会耳鸣,对于一般民众来说,戴耳机长时间听音乐、玩游戏会导致耳鸣。听一场喧嚣的音乐会可能导致暂时性耳鸣,如果长期听这样的音乐就有可能导致永久性损伤。

10

耳屎过多

耳屎对耳朵有保护作用,但如果堆积太多,难以自然清除,也会出现耳鸣症状

11

耳硬化症

这种病有家族史。美尼尔氏病、颞下颌关节紊乱、头颈部损伤、听神经瘤、头颈部肿瘤、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血液湍流、毛细血管畸形等都有可能引起耳鸣。

如何预防耳鸣?

避免长时间使用耳机:长时间使用耳机听音乐或玩游戏,尤其是音量过大时,会对听觉系统造成伤害。建议每次使用耳机不超过60分钟,音量控制在60分贝以下。

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均衡的饮食、适当的运动,避免精神紧张和过度劳累,有助于预防耳鸣的发生。

远离噪音环境:尽量减少在高噪音环境中的暴露时间,如在施工现场、工厂等噪音较大的地方工作时,要佩戴防护耳塞。

定期检查耳朵健康:定期到医院进行耳朵检查,特别是有耳鸣症状或家族耳病史的人,应定期检查听力和耳朵健康情况。

谨慎使用药物:避免滥用耳毒性药物,如必须使用,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并定期监测听力。

控制慢性病:对于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患者,应积极治疗并控制病情,避免因这些疾病引起的耳鸣。

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面对生活压力,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情绪紧张和焦虑,这对于预防耳鸣也非常重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果出现耳鸣怎么办?

如果出现了耳鸣,不要慌张,应当及时采取以下措施:

放松心情:保持冷静,避免过度紧张,适当休息和放松,有助于缓解耳鸣症状。

减少噪音刺激:避免在噪音环境中长时间停留,尽量减少耳朵受到的噪音刺激。

避免使用耳机:出现耳鸣后,尽量减少使用耳机的时间,给耳朵一个休息的机会。

就医检查: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查找耳鸣的具体原因,听从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

耳鸣的原因复杂多样,不同的病因需要不同的治疗方法。如果出现耳鸣症状,千万不要自行用药,以免加重病情。及时就医,查找病因,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才能有效缓解耳鸣症状,改善生活质量。同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注意耳朵的保健,可以有效预防耳鸣的发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