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赔偿不是终点 修复才是目的

宁夏检察用法也用情守护绿水青山

“去年,这里被大火烧得一片黢黑,但经过当事人生态修复,现在恢复了绿色生机。”看着补植复绿后的彭阳县小岔乡小岔村林地,泾源县人民检察院第二检察部主任杨红说。

去年3月,泾源县农民徐万元在自家玉米地里干农活,吸烟后未将烟头掐灭便扔到蒿草丛,引燃蒿草并烧毁大面积林木。经生态环境损害司法鉴定,火灾现场过火面积达582.009亩,过火林木合计39627棵。泾源县检察院审理查明,徐万元认罪态度好、家庭困难,如果缴纳生态赔偿金会给其带来巨大生活压力。通过商讨、调研,检察院向法院提起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要求徐万元张贴道歉信,判决生效6个月内修剪烧伤的39354棵林木枯枝,补植546棵云杉、5475棵山桃、1375棵山杏,并义务巡山240日。

“诉讼只是手段,赔偿也不是终点,恢复生态、守护环境才是根本。”6月16日,自治区人民检察院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我区检察机关办理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领域案件时,在加大打击破坏生态环境的违法行为的同时,也不断丰富公益诉讼修复方式,采用补植复绿等多种方式修复生态,筑牢生态环境保护屏障。

张某误以为羚羊角有药用价值,多次购买羚羊角给女儿治病,其中2根为高鼻羚羊角,而高鼻羚羊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经检察机关释法说理,张某愿意承担修复责任,并在贺兰山生态保护检察公益诉讼修复示范基地,委托宁夏某生态园林工程公司种植300余株山桃、黄刺玫。经检查验收,35亩林地所种植树木全部成活。

“对生态环境损害最直接、最可见的补偿莫过于生态修复。相比于罚款,让破坏者以生态修复的方式来赔偿,才是兑现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责任的一剂良方。”银川铁路运输检察院检察长薛正俭说,近年来,银川铁路运输检察院积极推动生态环境诉前修复,促使当事人(侵权人)恢复耕地、天然牧草地与林地1900余亩。(记者 杨超)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