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汽势Auto-First丨杨璐

理想车友会连环追尾,不仅让理想汽车陷入舆论漩涡,也把智驾技术拱上风口浪尖。

6月15日,广东汕头车友会聚会,十几辆理想汽车组队行驶在某路段时发生连环追尾,这一撞又把智能驾驶推到风口浪尖,不少网友质疑车辆AEB没有发挥作用。

对此,理想智驾负责人韩龄在微博进行回应,称此次事故原因是雨天路滑、车距太近。车队行驶平均时速大约60km/h,均没有启用辅助驾驶功能。事故中一共5台车受损,碰撞前这几台车也都触发了碰撞预警和AEB。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关于AEB的问题,何小鹏跟余承东曾有过一番惊动行业的口水大战,当时李想在一旁吃瓜并评论道“不和华为吵架,因为吵不过”。如今这个问题还是落到了自己头上。

巧合的是,就在事故发生的两天前,李想在微博宣传自家的自动驾驶。

6月13日,许久没在微博出现的李想日深夜晒出一条不到2分钟的视频,内容是理想在雨夜进行城市NOA路测。在夜晚的大雨环境下行车,人眼都难以辨别路况,理想智驾识别并绕过路障,安全行驶在雨夜中,车内测试员连连惊呼。

李想的微博配文写道:“理想汽车突破性的E2E+VLM【自动驾驶】上限到底有多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E2E+VLM是理想的自动驾驶技术路线,李想在近期召开的重庆论坛详细介绍过该路线,并承诺理想汽车将在今年第三季度推出全国无图 NOA,明年就会上有监督的L3级别“自动驾驶”。

一边是企业宣扬自家的自动驾驶技术多么超前,另一边公众认为,小小的AEB功能都不好用,还能做好自动驾驶?

事实上,这两点要分开看。AEB不能代表自动驾驶。

AEB之所以每次在撞车事件中都成为舆论焦点,是因为车企对该功能的过度提及。

AEB(Autonomous Emergency Braking)是在可能碰撞的场景下自动刹车的安全系统,目前是智能汽车主动安全的基础功能之一,用来弥补驾驶人观察或反应不及时的情况下,对车辆作出快速反应。

韩龄的回应中称,碰撞前,车辆触发了碰撞预警和AEB。这意味着AEB已进入工作状态,不过由于距离近、刹车时间晚等原因没能阻止碰撞的发生。

当时还有作为问界车主的网友拍下追尾画面,又有问界销售在朋友圈发文“论AEB的重要性”,这些举动无疑加深了大家认为“AEB没工作”的印象,形成了“刹不住就是AEB过错”的舆论怪圈。

同济大学汽车学院教授朱西产曾表示,AEB和智能驾驶其实是两个概念,智能驾驶的算法里面并不包括AEB算法,而是两个团队,两种算法,所以“自动驾驶好,不一定AEB好;AEB好,不一定自动驾驶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理清好二者的关系,再来看理想强调的有监督的L3自动驾驶,到底是吹牛还是颠覆?

技术上,理想采用的“E2E+VLM”路线,E2E即端到端,VLM即视觉大模型。通俗地说,人类开车时,大脑工作分为两个系统,系统1和系统2,95%的时间使用系统1处理常见的低能耗问题,5%的时间使用系统2应对复杂、未知的情况。

自动驾驶也一样,模仿人类大脑工作。“端到端”作为系统1,通过数据训练就能解决大部分问题,“视觉大模型”作为系统2,解决兜底和泛化的能力。这是理想认为既节省成本又能达到类人效果的技术方案。

因为中国的城市道路有上千万公里,这是人力和财力无法完成的测试任务,所有理想用“视觉大模型”对场景进行“重建”和“生成”。

至于为什么不用其他车企普遍使用的大语言模型?李想称:“因为没有办法把一个大语言模型在云端使用,这个响应速度就会车毁人亡了。所以我们思考如何把一个视觉大语言模型进行足够压缩,最后放到车上去。”

理想的最终的呈现效果只有上车之后才能体验。自动驾驶从业人员表示,只要在车上体验一个小时甚至半个小时,就能体验出产品之间的代差,如果这段时间内没有感受出明显差别,那就是没有代差。

这就不得不说到特斯拉,智驾领域的“头狼”一举一动都牵动同行的心。如果特斯拉FSD再不进中国,理想汽车等车企是否能反超对手?

6月15日有媒体报道,南汇新城正推动10辆特斯拉车辆开展全自动驾驶(FSD)落地试点。该消息由上海临港新片区管委会数据处处长陆森透露,而后陆森本人辟谣,称自己从未透露过此消息,也不清楚相关信息。

特斯拉FSD始终像悬在国内自动驾驶参与者头上的一把剑,怕它来又盼它来。也有业内人士认为,如果特斯拉FSD来了,除非它的体验有1~2倍的代差,才能威胁到国内车企。

至于未来的市场格局,理想智能驾驶副总裁郎咸鹏在近日的论坛上表示,各家的技术、产品、服务各有特点,最终谁能胜出还是要看智驾系统搭载量占整体销量的比例。

如果用跨越鸿沟曲线来看,早期狂热使用者的市占率有2.5%,早期大众有17.5%,晚期大众时刻能达到50%。理想认为,当有监督的L3自动驾驶达到早期大众的17.5%,就是智驾玩家切蛋糕的时候了。

每次新势力车企的意外事故都会像一记炸弹,打破行业表面的平静,掀起惊涛骇浪的舆论热潮。理想连环撞车事故体现出,现阶段智驾传播与用户认知存在割裂,在车企追求技术进步和市场先机的前提下,应该保障已经上车的基础功能安全可靠,让消费者正确看待人机共驾的关系。(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