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长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孙长江

孙长江,是首都师范大学哲学教授。1933年10月出生,福建晋江人,1949年9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跟随部队到福建永安剿匪。1952年,从部队被选调为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班历史系。毕业后,留校任教,主要从事中国哲学史教学和研究。1974年,被调到了国务院科教组(教育部的前身),在《教育革命通讯》(《人民教育》的前身)当了名编辑。1978年初,被调往中央党校;1983年夏天,调到首都师范大学(原北京师范学院)担任哲学教授。

孙长江在科教组工作时,科教组的负责人是周恩来的秘书李琦,编辑部负责人是龚育之。当时,毛泽东提出要找一个搞马列主义的中青年学者给冯友兰当助手,协助冯编写《中国哲学史》,这时,与孙长江要好的北京大学哲学系主任汤一介列了一个名单,孙长江名列其中。

参军时的孙长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参军时的孙长江
孙长江(左)和吴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孙长江(左)和吴江

当组织找他谈话时,他表示不愿去,孙长江后来说当时的主要考虑冯友兰是哲学权威,自己怕难以胜任。但是因为是组织安排,最后孙长江只好勉强答应下来,每周去冯的家中两次。

孙长江说,在他的印象中,冯友兰留着长长的胡子,是一个很有大家风范的学者。交往了一段时间,冯友兰逐渐喜欢上这个有个性的青年人。

那时的冯友兰被当做资产阶级的白旗,正在写检讨,有一次他把写好的检讨让孙长江提意见,孙长江看了检讨中有这样一句话“我是全国最大的一个尊孔派”,他就对冯友兰说:“不要这样写,您怎么能这样说呢?还有比您更大的呢?”

冯友兰也认为孙长江说得有道理,于是就接受建议将这句话改为“像我这样一个尊孔派”。孙长江说,在给冯友兰当助手之前,他作为一个“革命”青年,曾经经常与汤一介一起在报上发表文章批判冯友兰的观点;那时,为了使文章有力度,他时常生搬硬套一些马列理论。而冯友兰是中国真正的哲学家,与冯友兰的这段交往,使他获益匪浅,两人还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孙长江在中央党校办了一件大事,就是参与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的撰稿和定稿,他是主要作者之一。

孙长江在介绍文章发表前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孙长江在介绍文章发表前后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原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原稿

该文最早是时任中央党校副校长、主持党校工作的胡提出的编写要求,南京大学哲学系副主任胡福明完成的初稿;后《哲学》编辑部总编杨西光,召集胡福明、孙长江、马沛文(《光明日报》理论部主任)、王强华(《哲学》专刊负责人)一起研究修改,又经中央党校副教育长吴江修改后,送胡审阅定稿的。

事实上,“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说法最早是主席提出的。1963年11月,刘少奇、邓小等人在武汉东湖宾馆写了《在战争与和平问题上的两条路线——五评苏共中央的公开信》,文章打印出来后,主席在修改时、加注了“社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2020年6月19日下午,孙长江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去世;值其忌日、特以此小文追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