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

刘新吾 古文博

6月17日,以“放流珍稀特有鱼类 修复长江生态环境”为主题,“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重庆)2024年增殖放流活动”在江津区米帮沱码头举行。现场向长江放流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胭脂鱼、岩原鲤,长江上游特有鱼类厚颌鲂及名优鱼类中华倒刺鲃4种50余万尾。

据悉,本次放流长江的4种鱼苗采用切鳍标记、体外标志、内藏可视标志、化学标志等4种标记方法,按照珍稀、特有种5%,名优种1%的标记率对放流的17000余尾苗种进行标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放流活动现场。主办方供图

活动现场,西南大学、重庆师范大学、重庆交通大学、市农业农村委和市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总队的5位专家对苗种标记、抽样、测量、称重、装车、放流等整个过程进行监督、指导和验收。此外,还邀请了重庆市渝信公证处对活动全程监督、公证。

增殖放流对筑牢长江上游重要水生生态屏障有重要意义。2020年以来,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重庆段共开展增殖放流活动30余次。放流鱼类14种1000余万尾,其中长江鲟、胭脂鱼、岩原鲤等珍稀特有鱼类400余万尾,有助于保护区重庆段珍稀特有鱼类种群数量的恢复和群落结构的改善以及水生生态的修复、进一步增强社会各界的生态保护意识、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