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室外气温飙升,向37度发起冲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被冰杯所征服。

烈日炎炎的夏天,冰杯遇上任何饮品,仿佛都是天造地设的一对。工作时,冰杯+咖啡补充元气;逛街时,冰杯+茶饮犒劳自己;休息时,冰杯+金酒庆祝一下。

随着饮品DIY在社交网站的流行,冰杯成了新时尚单品,很多消费者被种草。不少企业也看到了其中的商机,甚至连饮料企业农夫山泉也垂直入坑,在线下推出了自己的冰杯单品。

冰杯怎么就成了一门好生意?

冰杯成为新流行

农夫山泉跨界制冰,并不是心血来潮。早在2023年,农夫山泉就开始为它的制冰计划筹备。

2023年5月,农夫山泉申请了标贴(冰杯)专利。同年7月,有2位IP地址在杭州的小红书用户开始分享农夫山泉冰杯,参考农夫山泉总部也在杭州,这或许是公司的小范围试水。

从结果来看,其中一位用户笔记反响很热烈,收获3380个点赞、611个收藏和390条评论,有人在评论留言交流DIY经验,也有人在咨询购买方式和价格。

7个月后,农夫山泉冰杯大面积进入市场。

今年2月,先是有冷链物流公司在社交媒体发布了农夫山泉冰杯首车发运的消息。紧接着,浙江、山西、安徽、河南、上海、广州等地的消费者开始在小红书分享饮品DIY笔记。

“早上去便利店买了一个农夫山泉冰杯,倒上山姆的梅子多多和我的自制手冲,只要几分钟,一杯梅子咖啡便做好了,喝一口消去了我一大早赶路上班的暑气。”上个星期五,来自广东的“每每在学习”在小红书这样记录。

图片来源:小红书用户“每每在学习”(已获授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北京的夏天相比南方来得稍晚一些,有意思报告在线下走访了解到,北京的农夫山泉冰杯多是在5月上架的,铺货地点包括小象超市和罗森便利店,罗森便利店是当前售卖主力。

有意思报告在朝阳、海淀、西城随机进入的6家罗森便利店中,有5家在售农夫山泉冰杯产品。

首都师范大学附近的罗森便利店店员告诉有意思报告,夏天是冰杯的销售旺季,店里的农夫山泉和LC两款冰杯销量都不错,每种日均都能卖出10杯左右。

而在科学院南路的罗森便利店,农夫山泉冰杯的销量要明显高于店内另一款产品。

据店员介绍,店里目前有两款冰杯,果音霸气柠檬冰杯和农夫山泉原味冰杯,柠檬冰杯190g售价6.5元/杯,原味冰杯160g售价4.4元/杯。对比来看,农夫山泉原味冰杯卖得比较快,日常进货量约20杯/次,两三天就能卖完,卖完后会重新下单补货。

“柠檬冰杯价格偏高,所以卖得稍慢一点。但最近天气炎热,事实上,店里冰杯和冰饮卖得都可以。”上述店员补充道。

事实上,不只农夫山泉冰杯表现良好,整个冰杯系列销量都很不错,在外卖平台上,月销量在百杯以上已经不算什么难事儿,甚至有店铺月销量达到1000杯。

截至2024年6月16日,在天眼查App上,以制冰厂为关键词,可以搜索到2033家存续企业,其中约490家为近三年成立的新公司,成立时间不满一年的公司有144家。

广州冰力达食品有限公司是一家在制冰领域深耕了20年的企业,公司旗下冰力达、冰马仕、竟成三个品牌的冰杯产品,和7-11、罗森、美宜佳、霸王茶姬、喜茶、茶颜悦色等均有长期合作。总经理司大进向有意思报告介绍,近几年公司出货量呈倍数级增长,年销量一度从2022年之前的100万、200万杯翻番至2023年的5000万杯。

冰杯为什么突然火了?

冰杯为什么这么火?

一杯冰美式,清醒一整天。

在咖啡高需求的日本、韩国等周边国家,食用冰早就是一种消费习惯。智研瞻产业研究院介绍,在日本的便利店中,一次性冰杯的年消费量已经达到25.7亿杯,冰杯已经成为和饮料一样的大众消费品。

中国消费品营销专家肖竹青认为,连锁便利店通过触手可及的便利性赢得了消费者喜欢,它们采用大量采购和集中配送的模式,能够确保货源的新鲜度和品质的一致性,因此成为冰杯的重要消费场景。

相比之下,我国的冰杯市场才刚刚起步,赛道还有较多的想象空间。

据奥纬咨询和美团闪购共同撰写的《2023即时零售冰品冰饮消费趋势白皮书》预测,2026年我国冰品冰饮在即时零售市场规模有望突破630亿元。

无论是啤酒、预调鸡尾酒、果汁饮料、气泡水、包装水还是咖啡等,均可以和冰杯发生不错的化学反应,冰杯的应用场景十分广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苏影摄

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认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饮品的需求不再仅仅局限于解渴,而是追求更加多样化、个性化的口感体验。冰杯的流行就与消费者的此类需求背景密切相关。

《2023即时零售冰品冰饮消费趋势白皮书》显示,超过40%的消费者希望酒水、饮料、乳制品能在冰镇状态下食用。低温乳制品、冰淇淋、冰啤酒、冰预调鸡尾酒、冰包装饮料、冰包装水等冰品的消费金额与频率,相比2019年均有10%—15%增长。

消费者需求增长,冰杯种类也更加多样化,除了上文提到的原味冰杯和柠檬片冰杯产品,在盒马生鲜超市,冷萃咖啡液、葡萄汁、百香果汁也开始被做成小颗冰球装杯售卖。

“冰杯市场的不断创新和拓展也为其流行提供了动力。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冰杯产品推陈出新,不仅外观更加精美独特,而且功能也更加多样化,满足了消费者对于个性化和差异化产品的需求。”江瀚补充道。

IPG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强调,社交媒体的推动作用也不容忽视。

以小红书为例,检索关键词“自制夏天饮品”,可以得到52万+篇笔记。具体到冰杯二字,也有超过4万篇笔记,其中近2万篇发布于2022年6月之后。由此可见,冰杯正在年轻人群体中刮起一阵新的流行之风。

柏文喜表示,随着社交媒体的普及和影响力的增强,社交平台上的笔记和用户分享已经不再是简单的信息交流,而是可以形成一种潮流和趋势,扩大影响力,吸引更多人的关注和模仿。

那农夫山泉的入局,会带来哪些改变呢?

农夫山泉入局,会带来哪些效应?

“不得不说,农夫山泉选择食用冰赛道,体现了企业独特的产品发现能力。”肖竹青认为。

在新品培育方面,农夫山泉确实颇有经验。此前2011年,东方树叶无糖茶刚“出道”时,市场并不买账,一度被网友调侃为“五毒水”之一。但通过十年的市场培育,在健康趋势席卷全国之时,东方树叶成功抓住风口,跃升为无糖茶品类第一。

此次入局新领域,肖竹青表示将会是一步双赢棋,既能为农夫山泉带来新的业绩增长点,又能分担营销费用,提升冰柜等终端装备的使用效率。

而农夫山泉冰杯的出现,或将引发一场鲇鱼效应。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表示,大企业的参与可以带来流量和热度,使得冰杯领域及产品受到更多关注和讨论。整体来看,这种加持积极影响更多,不仅能为冰杯赛道提供了强大的市场曝光,还为其带来了更多的商业机会和合作可能。

江瀚也有相似观点,他指出,农夫山泉作为一家在软饮料行业享有极高知名度和市场地位的企业,其品牌影响力深远,有望扩大整个冰杯行业的市场份额。

然而,正如硬币有两面,随着农夫山泉等企业的强势介入,原本已经存在的冰杯品牌将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

司大进介绍,如今冰杯火了,越来越多的人都想入场分一杯羹,目前价格已经开始内卷。去年,公司产品对外出厂价为3元/杯,而今年已经下调近一半,目前最低为1.5元/杯。他预测,后续入场的企业增多,冰杯出厂价也许会降至1元/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苏影摄

据了解,此前我国冰块、冰球等食用冰产品主要来自制冰厂,他们主多面向B端,和茶饮店、咖啡店、连锁便利店、生鲜超市、酒水超市等合作,产品或贴牌或直销。

价格持续内卷,或许会引发消费者对品质的担心。

食用冰是以饮用水为原料,经灭菌、注模、冻结、脱模、包装等工艺制成的冷冻饮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制冰的水必须经过专业的消毒和处理,冰块也要经过抽样检查才可以上市。

不合格的食用冰内部普遍有气泡、杂质等,既影响口感,也存在食品安全风险。

司大进介绍,制冰行业门槛较低,有生产设备,两三个人也能把工厂做起来,成本低利润高,生产过程中一旦松懈,食品安全这条红线就可能被打破。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我国尚未出台食用冰方面的国家标准,以农夫山泉冰杯为例,其采用的标准是冷冻饮品 食用冰(SB/T 10017-2008),该标准由中国商业联合会和中国焙烤食品糖制品工业协会共同提出,即行业标准,不具备强制性。

有意思报告查阅此前媒体报道,发现北京、长沙、南宁等地均曾出现过无证制冰的“黑冰厂”问题。

“和小成本企业竞争低价,公司很难赢他们,而这也不利于行业长期发展。”司大进提到。

对此,江瀚提醒,冰杯作为食品相关产品,产品质量直接关系到消费者的健康和安全。因此冰杯市场若想持续发展,行业从业者需要严格把控产品质量,确保产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作者:苏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