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东方网记者奚亮6月18日报道:从认识自然到改良农具,再到冶铸、造纸,中国古代的科技是如何发展起来的?古人的“脑洞”究竟有多大?今天,“巧同造化——中国古代科技文物精华展”在奉贤博物馆开幕,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上演。

“其实,我们的古代科技非常辉煌,灿若星辰。”奉贤博物馆馆长张雪松告诉记者,“我们把其中一些比较知名的片段把它摘出来,用实务的形式展现在观众面前。让观众与古代科技有一个深度的交融和交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记者了解,此次展览共分“天地造物”“溯古撷珍”“灿若星河”三个部分,通过124件/组展品的集中展示,带领现场观众穿越时空铺就的科技文明走廊,让大家在丝绸的华美婉约、青铜器的庄严浑厚、纸张的轻柔朴质和瓷器的光彩流转中,感受中国古代科技文明的深邃与深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早期的碳化稻谷和粟米是什么样?中国作为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古代先民通过勤劳和智慧认识自然、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发展出高水平的农业科学技术。通过第一部分的“天地造物”,观众可以清楚的了解古人如何观象授时以不误农事,发明改良农具提升生产力,兴建大型水利工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最早的纸张和现在的纸有何区别?一直说的活字印刷到底长啥样?数千年来,中国古代先民勇于进取、长于思索,在织造、冶铸、陶瓷、造纸印刷、建筑等多个领域,不断突破创新,创造了许多影响深远的发明。在展览现场,可以沉浸式的感受到古代造纸印刷术、古代瓷器制作术、古代青铜铸造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珍贵的文物展品之外,奉贤博物馆还为观众提供了多元丰富的社教活动和互动体验装置。记者看到,在展厅内,观众可以在亲手触摸数千年前的盘龙城遗址陶器碎片,想象商代先民制作陶器、刻画花纹的场景,用指尖的温度感受千年前水、火、土的交融;也可以参与“小小讲解员”“妙手匠心”等不同体验活动,尝试深入了解展品背后故事,亲自动手还原古代匠人的神奇手艺;更可以通过“智·游”STEAM系列活动,接触到人工智能、机器人技术、微观世界探秘等科学项目。从不同的视角,以不同方式,感受中华科技文明发展的灿烂辉煌,体会古代与现代科技交融碰撞的火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悉,展览期间,展厅还将持续更新展品,数件“国宝级”珍贵文物会先后来奉!其中包括有着“中华第一灯”之称的西汉长信宫灯、来自故宫博物院的清乾隆皇帝龙袍、宝鸡周原博物院的折觥等重磅展品,都将在展览期间陆续亮相。更有超百款文创产品全新入驻奉博文博文创商店,非遗绒花、缂丝香囊、长信宫灯雪糕、“岁岁鸭”系列冰箱贴……好吃、好看、好玩又充满文化气息的各类文创产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开幕现场,中国文物交流中心与上海市奉贤区文化和旅游局签约,奉贤博物馆与宝鸡周原博物院、沈阳故宫博物院、景德镇御窑博物院、福州市博物馆、扶风县博物馆、高台县博物馆签约,未来各方将在文博展览、文物保护及社会教育等多方面深入开展交流合作,推动文博事业更好发展。

此次展览展期将从6月18日起持续至10月18日,为期4个月,展览免费对公众开放,观展无需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