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读

5月8号,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航光电”)在洛阳投资建设的高端互连科技产业园项目正式建成投产,这样的项目在洛阳甚至在整个河南都首屈一指。该项目是河南省光电产业链重点项目,计划总投资27.2亿元,规划建设全球运营总部、创新孵化中心、高端连接器智能生产厂房等生产及配套设施约24万平方米。

该项目建成达产后,有望年增加销售收入近40亿元,还将吸引更多专家学者、高层次人才集聚,有效提升洛阳光电元器件产业链科研实力,为洛阳加快打造千亿级光电元器件产业集群提供新支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中航光电在洛阳投资建设高端互科技产业园项目

中航光电是洛阳土生土长的企业,总部就在洛阳,前身是华川电器厂,90年代从三县迁入洛阳,经过几十年发展,现在已经成为光电行业领军的上市公司。

本次高端产业园的建设过程中,洛阳地方政府做了大量工作,给了非常好的一块土地,之前是洛阳亚洲啤酒厂长期效益低下而形成的155亩低效用地,由此地方实现了腾笼换鸟,产业发展和集约用地共赢。中航光电28亿的高科技项目才最终花落洛阳。

这样的高端项目投产,让人很振奋,但也要反思洛阳在招商引资、产业培育过程中,到底还有哪些问题需要解决。因为要引进高科技项目,地方政府不能只是简单的提供土地、税收优惠政策以及各种资源,而应该要有系统性的产业培育环境,培育环产业的软件和硬件。

二、旅游火爆难掩洛阳经济低迷

对洛阳而言,产业培育和招商引资充满了危机感。作为文旅城市、网红城市,洛阳已经一炮打响,在刚刚过去的五一,洛阳在全国旅游目的地的前几名,五一期间接待游客683万,旅游总收入59.5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7.41%和13.71%。

然而,与“热辣滚烫”的文旅数据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洛阳姗姗来迟的经济“成绩单”。就在假期前一天的4月30日,洛阳市统计局官网发布《2023年洛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初步核算,2023年洛阳市生产总值为5481.6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3.5%。值得关注的是,洛阳2022年统计公报中公布的GDP初核数据为5675.2亿元。与之相较,洛阳2023年的GDP总量“减少了193.6亿元”。

整个洛阳经济和产业萎靡不振的现象已经持续一段时间了,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该如何培育产业、招商引资呢?

诸如中航光电这类本土成长的企业仅仅给予一块地,就能让企业在洛阳安心发展、长期扎根吗?我认为未必。

在中航光电建成高端互联产业园的同时,一些传言再度出现。比方说,中石化洛阳工程公司,也就是洛阳石化研究院要迁离洛阳的传闻不绝于耳。明律师认为,诸如洛阳石化研究院此类的人才密集型企业和科研机构是很有可能到沿海地区设立分院,逐渐将业务重心转向沿海地区,或者迁移到配套齐全的产业集聚地区,这就是市场经济规律,不以地方政府的意志为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