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唐末黄巢起义和明末李自成起义,是我国历史上极具特点的两次农民大起义,兴起时如疾风骤雨般,迅速攻占了唐、明两大王朝的都城,前者逼迫唐僖宗退守四川;后者干脆逼崇祯帝自缢于梅山。可惜在旧王朝的残垣断壁建立新政权后,黄巢和李自成麾下都人才匮乏,无力维持政权运转,不是遭到旧王朝残余势力反扑,就是被新兴的第三方势力所取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旧王朝官吏以屠刀酷刑相待

在农民军占领了旧王朝的都城宣示政权后,许多旧朝官吏都是持观望态度的,他们也希望继续在新的政权中担任角色。本应及时出台安抚政策,停止对投诚及不抵抗的官员人等的杀戮,及时进行安抚,最大限度分化瓦解敌方残余力量。同时,使各级政权机构运转起来,实现由破到立的转变。但黄巢与李自成则恰恰相反,前者纵兵在长安为祸,动辄以杀人取乐,“天街踏尽公卿骨”;后者则在京城内追赃助饷,以酷刑向昔日官绅追讨赃银,把徘徊观望、准备投降的旧王朝残余势力推上了拼死抵抗这一条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原有人才缺乏约束,迅速堕落

起义军在争夺天下的过程中,队伍不断壮大,来自五湖四海、三山五岳的绿林草莽汇聚一起,在官府重兵镇压的逆境中,还能够有所约束。但一旦取得大胜,尤其是攻克了都城后,长期的压抑会突然被释放出来这时就急需完善制度,实行铁的纪律,防止事态的发展。可惜,如黄巢、李自成本人都沉醉在皇宫嫔妃包围中,其他将领更是群起效尤,放纵士卒,使得原来的悍勇之师迅速成为打家劫舍的土匪,不复昔日沙场铁血,也在其内部产生了巨大离心力。如黄巢的重要部将朱温很快叛逃投奔了唐王朝;李自成未能阻止部将刘宗敏强抢陈圆圆,以致吴三桂在山海关投靠满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多数人才不看好流寇性质的起义军

黄巢、李自成起义的时代,学习文化知识的权力主要还是掌握在地主阶级手中。广大农民阶层生活贫苦,根本无暇也没有机会学习,更何况生逢唐末、明末这样的乱世,因此起义军往往连维持政权运转的最基本的人才都没有。李自成在攻克西安后,曾经想要把陕西关中地区作为自己的根基,因此仿照封建王朝选仕的方式,在短短的43天中就举行了3次科举考试,希望能够在最短时间内尽可能多的选取自己的官吏。可惜,前来投考的人实在太少,还有些滥竽充数者,实在不堪大用,只能借助那些投降的明朝官吏负责地方行政,满清八旗铁骑入关后,这批人“墙头草,随风倒”,无一例外拜倒在清廷脚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