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回味&品味”酒业传承与创新榜活动,在行业专家普遍看来,是对名酒价值的一次重新见证与呈现。

编者按

为了弘扬中国名优白酒的传承与创新,给产业发展以引领推动,给市场消费以主流导向,在第五届全国评酒结果公布35周年之际,中国酒类流通协会发起和主办“回味&品味”酒业传承与创新榜活动。

这是一次中国名酒的再回味,一场酒业大师、权威专家、前五届全国评酒会评委们对中国名酒的集中鉴评,一场鉴评专家、媒体走进企业的深度调研行,一次持续全年的中国名酒集中巡礼报道,一场年终榜单、鉴评结果、宣言发布,一份年度酒业传承与创新报告发布,一场年终中国名酒成就集中展示。

众所周知,中国名酒的产生和发展路径十分清晰:从1952年至1989年举办的五届全国评酒会上,分别涌现出了四大名酒、老八大、新八大、十七大名酒。

中国酒类产业与市场格局,因这些名酒的脱颖而出和发展,而发生了深刻改变。

自1952年开启的名酒时代,带来了产业的飞跃,创造了巨大的物质和精神成果。名酒们在品质提升、品牌建设、文化传承、社会责任、国际市场等方面,持续引领整个行业不断向前,对今天行业的繁荣贡献可谓居功至伟。

今年,是首届全国评酒会举办72周年,是第五届全国评酒会35周年,在这个特殊且重要的节点上,在酒业新周期的背景下,我们对名酒价值再认识,对名酒使命再思考,在某种程度上,是对产业的反思与出发,意义重要。

而于今年3月启动,由中国酒类流通协会发起和主办的“回味&品味”酒业传承与创新榜活动,在行业专家普遍看来,是在上述重要节点下的对名酒价值的一次重新见证与呈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持续引领品质提升

从第一届到第五届评选出的中国名酒,代表着当时中国白酒品质的最高水平。在此后持续的品质升级中,至今日名酒甚至已成为中国白酒高品质的代名词。

这些名酒在自身发展过程中,不仅不断与时俱进,传承创新,推动自身品质始终向前,也在引领和助推行业品质整体进步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名酒引领品质提升核心或许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标准化的制定。70多年来,中国名酒企业一直积极参与行业标准的制定和修订,推动了中国白酒行业标准化体系的建设和完善。

例如,第一届全国评酒会上,泸州老窖被评为“中国名酒”,并成为唯一蝉联历届“中国名酒”称号的浓香型白酒品牌,以泸香定浓香,开启了名酒时代的辉煌篇章。

后来的1959年,国家出版第一本白酒酿造专业教科书《泸州老窖大曲酒》,这是新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对名白酒的技术、工艺方法进行详细查定总结,形成了当时整个白酒酿造行业最先进、最全面的酿酒技艺标准,并面向全国白酒企业推广普及此成果,开创了中国白酒产业化时代。

二是技术创新。中国名酒企业一直致力于技术创新和工艺改进,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口感。

这其中包括酿造工艺的创新、智能化生产的应用,以及产品创新、包装创新、营销创新等,由内到外,提升白酒产品整体质量和形象。在这些创新方面,几乎包括茅台、五粮液、洋河、汾酒、泸州老窖等在内的所有名酒企业都有不同程度的实践和成果。

季克良提出的“离开茅台镇就生产不出茅台酒”的观念,就形成了独一无二的产地印象,成为今天所有茅台镇酒企共同的品质表达话术。

相信,伴随名酒的持续高质量发展,中国白酒将进入到一个全新的品质时代。

持续发力品牌建设

“名酒品牌是中国酒业高质量发展的风向标。”

五粮液集团(股份)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曾从钦曾提出,名酒企业应发挥典范作用,把握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坚持生态酿造和环境保护,引领行业绿色化、生态化发展,持续满足消费者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中国名酒强劲的品牌力,离不开卓有成效的品牌行动。

从2017年国务院批复设立“中国品牌日”,到近年来中国品牌的硬核崛起,各行各业逐步形成一大共识——世界进入品牌经济时代,得品牌者得天下。

可以看到,在国际权威品牌机构Brand Finance每年发布的《全球品牌价值500强》榜单上,每年都有大批中国名酒企业上榜。在最新发布的《2024全球品牌价值500强》中,茅台、五粮液、泸州老窖等中国名酒赫然入列。其中茅台以501亿美元的品牌价值,第九度蝉联酒类品牌首位,位列全球第24位

品牌是企业竞争力的综合体现和高质量发展的象征,在品牌建设上,中国名酒作出了众多实践。

以五粮液为例,为契合新时代消费需求和贴近年轻消费群体,近年来五粮液持续创新开展跨界合作,加大品牌宣传与IP活动力度,消费意见领袖和品牌爱好者数量不断壮大,五粮液在高端消费圈中的品牌影响力和口碑稳步提升。

打造中国白酒品牌建设标杆,加快“世界一流企业”建设,已成为当前众多名酒的目标。

持续弘扬文化传承

名酒企业有悠久的历史、厚重的文化、独特的工艺,这些价值不仅要传承,更要创新。

“文化是中国品牌走向世界的护照,我们要把中国白酒文化放在为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新坐标、新起点上,让中国名酒与世界名酒在文化表达上同频共振。”

洋河股份党委书记、董事长张联东也曾建议,酒企要做传播文化的能手、弘扬文化的好手,让名酒成为世界品味中国的最优品类,当好中国文化的传承者、代表者和践行者

曾从钦也曾提到,酒企应厚植品牌文化底蕴,丰富品牌文化表达,拓展品牌文化的传播,让美酒成为文化交流的媒介,推动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走向世界。

企业的品牌建设有两大重要支撑:一是品质,二是文化。”汾酒党委书记、董事长袁清茂认为,品质决定了品牌的深度和厚度,文化决定了品牌的高度和温度。

名酒企业在文化传承创新方面,也身体力行。

以汾酒为例,作为汾酒打造的一个文化 IP,“行走的汾酒”在多个城市举办文化大巡展等活动,通过展示汾酒的酿造工艺、历史文化等,让更多人了解汾酒,传播汾酒文化。

这一文化IP有力提升了汾酒的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增强了品牌影响力。汾酒在传承和弘扬品牌文化的同时,也不断创新和拓展,为行业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持续践行社会责任

中国酒业协会理事长宋书玉认为,名酒在资源集中度、市场占有率、消费者认可度等方面独具优势,所以在消费复苏、社会责任、产业发展等方面也应该承担更多责任。

中国名酒企业通常会通过多种方式践行社会责任。

公益助学:许多名酒企业设立了奖学金、助学金或捐赠教育设施,支持教育事业的发展,帮助贫困学生完成学业,为社会培养了更多人才。

救灾帮困:在自然灾害或其他突发事件发生时,名酒企业领头积极捐款捐物,支持灾区救援和重建工作,帮助受灾群众渡过难关。

脱贫攻:部分名酒企业通过产业扶贫、就业帮扶等方式,助力贫困地区脱贫致富,推动乡村振兴。

环境保护:一些名酒企业注重生态环境保护,采用可持续的生产方式,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并积极参与环保公益活动。

理性饮酒宣传:倡导理性饮酒,提高公众对健康饮酒的认识,减少酗酒和酒驾等不良行为。

合作发展:积极参与行业组织和活动,推动行业的规范发展和技术创新,共同应对行业面临的挑战。

这些举措不仅有力提升了企业的社会形象,也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了积极贡献。

持续开拓国际市场

在改革开放初期,海外大牌以其良好的形象与品质备受国人的欣赏与追捧,而伴随中国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特别是消费品工业技术与品质日新月异,近年来不断销往欧美日等诸多海外市场的中国白酒,正受到国际市场的欢迎。

实际上,在做好国内市场的同时,近两年名酒们也积极引领中国白酒走出去,足迹欧美、日韩乃至东南亚、拉丁美洲等。在国际市场,中国酒作为传统文化的代表,越来越多赢得同业认可,获得越来越多国际粉丝的关注

部分名酒企业将国际化作为重要战略,积极布局海外市场。例如,茅台集团计划在2025年形成具有茅台特色的国际化路径;泸州老窖已在7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经销网络。

名酒企业注重在海外市场的品牌推广,通过举办品鉴会、参展等方式,有效提高了品牌知名度。在此期间,通过传播白酒文化,让国际消费者更好地了解和接受中国白酒。

名酒们也积极参与核心产区建设,如贵州遵义,四川宜宾、泸州,山西吕梁等,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优质白酒产业集群,提升中国名酒的世界影响力。

然而,中国白酒国际化仍面临一些挑战,如贸易壁垒、文化差异、品牌认知度低等。要实现白酒行业的国际化,还需要政府、行业协会和企业共同努力,不断探索和创新。

持续助力经济社会

数据显示,第一届全国评酒会于1952年举办时,整个中国的白酒产量不过十余万吨。对比2017年全国白酒1198.1万千升(约合1000万吨)的数据,当时的酒业状况可见一斑。

建国之初,即使将白酒、啤酒、黄酒、葡萄酒等考虑在内,整个酒行业的产量也不足12万千升,产业规模十分有限。

中国酒业协会年初公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酿酒行业完成酿酒总产量6131万千升,同比增长1.1%,其中白酒行业实现总产量629万千升

销售方面,2023年全国酿酒行业累计完成产品销售收入10802.6亿元,同比增长9.3%,首次实现万亿规模;累计实现利润总额2628.2亿元,同比增长7.6%。

鲜明的数据对比背后,名酒企业的分量越显厚重。

云酒头条统计,已上市企业中,贵州茅台一骑绝尘,2023年营收逼近1500亿元,达到1476.94亿元;五粮液跨越800亿元,达到832.72亿元;洋河股份(含双沟)、山西汾酒、泸州老窖站稳300亿+,分别实现营收331.26亿元、319.28亿元、302.33亿元;古井贡酒(含黄鹤楼酒)、舍得酒业、水井坊则分别为202.54亿元、70.81亿元、49.53亿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非上市公司中,郎酒、剑南春均已跨过200亿关口,西凤酒突破百亿大关,董酒、武陵、宝丰、宋河等均成为区域强势品牌。因此整体估算,演变至今的中国名酒,截至目前合计营收至少约达到4130亿。

意味着仅第五届评酒会评选出的17家中国名酒,合计收入就占到了整个行业的近40%

开启回味与品味

为了弘扬中国名酒的传承与创新,给产业发展以引领推动,给市场消费以主流导向,在第五届全国评酒结果公布35周年之际,今年3月,由中国酒类流通协会发起和主办“回味&品味”酒业传承与创新榜活动,在成都正式启动。

这将是多年来酒业最大规模的鉴评活动,是对名优酒品时隔35年的再次回味,更是首届全国评酒会后70余年来中国名酒成就的一次集中展示

这也是中国酒业大师、历届全国评酒会评委们多年来,规模最大、阵容最齐的一次“再聚首”。活动将邀请中国酒业大师、历届全国评酒会评委组成鉴评委员会。

鉴评委员会主席由中国酒类流通协会会长王新,酒业大师、第四、五届全国评酒会评委季克良,酒业大师、国家级非遗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高景炎担任。

作为成果,活动以历史的标准和创新的理念,形成权威的“回味&品味·名优白酒鉴评报告”,以及承载见证国家名优、产区名品进步发展的“酒业传承与创新榜白皮书”,作为酒业年度旗舰报告向全球发布,激发行业活力,促进市场消费,推动酒业高质量发展。

“品味&回味”,赓续传统,守正创新,把握“全球最大消费市场”的历史性机遇,以名酒之名、名酒之强,让我们一同携手,发展更多名酒,开创酒业新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