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经常听到身边人在讨论:40岁以后,哦不,35岁以后,找工作就越来越难了。

加上这两三年大环境不好,很多人被失业后,工作更难找了。

这个困境我自己也深有体会。

恰好最近读了一本书《一人公司》,跟这个话题还蛮贴近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本书讲的是,2000年左右,美国互联网泡沫破裂后,引发了一波又一波的裁员潮。

那些被裁掉的中年“精英们”也曾面临着年纪大不好找工作,或者环境差不好找工作的困境。

虽然是作者20年前的调查,但放在现在来看,完全不觉得过时,反而还挺贴近当下的情境的。

且来看看人家是怎么面对失业和再就业的,也许有值得我们参考的地方。

1)80%~95%的工作是通过交际找到的。

作者在书里写到:社交在连接人和工作方面至关重要!

因为,大多数数据都表明80%~95%的工作是通过交际找到的,只有10%是靠网投简历。

所以,记得要多跟朋友联系,不熟的朋友也要见见。

还可以去参加一些同城活动,主动拓宽一下自己的交际圈子。

像书里的精英们,也跟我们一样,常常网投简历无人问津。

这也许不是我们的简历做得不够精彩,而是这种求职方式有些过时了。

所以,他们会积极参加各种公益的或付费的求职社团活动,以便认识更多人,获得更多职业相关的信息。

不要不好意思,大胆把自己当下的处境、需求告诉朋友,让更多人知道你想要找什么样的工作,能够帮助你更快找到工作。

2)与其抱怨环境,不如提升自己。

作者采访的很多被失业精英,面对职业生涯的变故时,心态都比较积极乐观。

他们没有抱怨公司,没有抱怨老板,甚至表示理解。

然后把注意力放在夯实自己的能力圈上面。

有些人积极参与培训,有些人努力考各种证书……

哪怕是失业的日子,也过得跟上班时候一样,坚持朝九晚五的作息,印各种名片去参与不同的求职交际活动。

努力把自己当成独立的创业者、当成一个品牌、一个公司去打造、改进和营销。

即一个人就是一家公司,又名“一人公司”。

其实在看这本书之前,我已经把自己当成“一人公司”了。

我做自媒体副业时,就既把自己当成老板,给自己弄了一些考核制度,比如每天要更新多少篇文章,一个月的爆款率要达到多少?

又把自己当成员工,自己布置的任务自己来完成。

我觉得一人公司,放在当下的环境来说,不算新鲜了。

随着工作越来越不稳定,很多人都选择以能力接单的自由工作模式。

当然这种模式也是有代价的——不稳定,没有保障,没有福利等等。

在作者看来它有点心酸,但它又是时代和环境催生的产物。

3)我们普通人如何扛过经济艰难时期?

先来看看书里面的精英是怎么扛过去的?

一,依靠双方父母的帮助。

二,配偶有收入,压力会小很多。

三,很多人开始有意识地减少开支,不再外出就餐;以创意礼物代替实体礼物;不再依赖物质刺激,更愿意从家庭生活、彼此关爱里得到精神享受等等。

四,哪怕再就业后,收入涨了,也不敢大手大脚花钱。

五,存钱意识更强烈了。

是不是一点都不新鲜,跟我在收入下降时做的应对措施差不多是一样的——多存,少花,然后,多提升自己,多找一些不花钱的乐子。

对我们普通人来说,好像也只能如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