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任意一款年轻人聚集的社交媒体,搜索装修心得并点击,大概率你会得到一套非常统一的“装修必备三件套”方案,它们分别是:扫地机器人、洗碗机和烘干机。

“三件套”的共同点也很简单:适合“懒人”。毕竟每天在职场被掏空,年轻人回到家再也不想“做家务”了,否则和继续上班有什么区别?

这正是扫地机器人在近几年得到快速发展的核心原因。2018年基站式扫地机器人降生后三年内分别卖出了613万台、628万台、654万台,行业迈入快速成长周期。

但解决了最初的问题,新问题随之出现了。2021年扫地机器人销量开始下滑、行业被迫进入“内卷”:卷一些花哨的功能、卷价格。

厂商百思不得其解,用户则头痛于买不到合适的产品。

但解铃还须系铃人,真正的问题可能就在这款产品最初火爆的原因上:市面上的扫地机器人真的足够适合“懒人”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方便,但还不够方便

方便,但还不够方便

对于疲惫的年轻人来说,花几千元甚至上万元买懒人家居三件套,最大的诱惑力是解放自己,将自己抽离出“劳动”的奴役,回归真正的生活。

把扫地机器人放入装修列表或者购物清单的一个关键驱动力来自一个大多数“懒人”的美好愿景——当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家,可以放松地直接“躺平”吃零食看电视打游戏,脚边是扫地机在卖力地打扫,洗碗机在厨房任劳任怨地刷碗,烘干机把洗好的衣服全都烘干,一集电视剧结束家里焕然一新,简直是科幻场景。

但买完扫地机器人,画面却没有想像得那么美好。你说它没解决问题吧,扫地机器人的确扫地了;说它解决问题了吧,但你还要忍受臭水、帮它挑出缠绕的毛发,有时候它还会变成“智障”,或者不小心直接把镜子撞坏,一片狼藉。更别提家里万一养了宠物,掉毛多机器被绕住、躺地上被机器人压过去,更可能有污渍被“均匀涂脏”导致画面和气味不忍直视。最后还是要用户自己下场收拾“烂摊子”。

于是网络评价也出现了割裂现象,一边是搜装修必备清单,必有扫地机器人;另一边是搜扫地机器人,就看到吐槽。“谁懂啊,三千多买了个爹”、“买了扫地机器人,结果我更累了”、“好臭啊,为什么这么臭”、“没有扫地机器人的时候,只需要忍受脏;有了扫地机器人,还得忍受污水箱的臭”,类似的不满充斥某红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背后的原因在于,现在的扫地机器人产品大多只是将扫、拖、洗这些必要步骤完成,却遗留了一堆后置的问题,导致需要为“伺候”扫地机器人付出的劳动比自己直接下场扫地拖地更多。

与其在价格上内卷,为销量“焦虑”,不如回到核心问题:一款好的扫地产品如何不仅在前期扫拖洗环节省力,更能让机器人打扫完成后也减少人工参与,真正解放双手?

懒人呼唤“新物种”

懒人呼唤“新物种”

从行业趋势来看,目前扫拖一体已经成为主流。

奥维云网线上监测数据显示,2023年具备自清洁和自动集尘功能的全能款扫地机器人已经达到73.3%,但因为有“水”的加入,扫地机器人不可避免地需要加注清水和清倒污水的“上下水”问题,也就成了麻烦后置。

所以现在一款好产品需要做的不仅是加强清扫环节,比如有足够好的影像识别能力、有足够好的滚筒不二次涂脏并形成自清洁;更关键的部分在后置环节,也就是要处理好和“水”的关系。

有很多厂家尝试过解决这些问题,比如戴森尝试过推出一款洗地机,但一方面这是一款手持产品不能自动操作,还是需要手动倾倒污水,另一方面为了解决缠绕问题,它不得不牺牲掉深度清洁能力。

市面上的主流产品目前几乎都无法处理好扫拖环节和后置工作的平衡:要么打扫不干净,处理不好湿垃圾;要么清水箱和污水箱容积太小、需要安装上下水管。

任何一项缺点,都会让这些产品不够格成为“懒人神器”。

但局面如此清晰,“懒人们”需要的产品也就呼之欲出了——一款能够在前置清扫环节省心、在打扫完成后也不需要人力过多参与的扫地机器人“新物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i智能净地站”就是这样一款为“懒人”考虑的革命性产品,它为行业重新定义了扫地机器人,为扫地机器人的困境带来了全面的解决方案。

这款产品带来的是过去扫地机器人行业前所未有的体验:通过全球首创净水循环系统,能够实现终生不换水,免装上下水;超级伸缩滚筒通过实时自清洁系统,杜绝均匀涂脏;而对于养宠家庭来说,它还有“绿眼多维清洁”功能,通过绿光照射脏污和AI算法协同,能够识别不同类型的脏污,并针对性匹配更适合的清洁方式,清洁效果大大提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净水循环

自此,“3i智能净地站”正式宣告成为“懒人神器”和“扫地机器人新物种”。

拿到这款产品后,笔者也有底气宣告:我家的扫地机终于不臭了

用上新物种,是什么体验?

用上新物种,是什么体验?

这个“新物种”最吸引人的地方,大概就在于这个终生不用换水、不用安装上下水的技术和可以自清洁、自伸缩的滚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之所以能够不换水,是因为3i品牌采用了全球首创净水循环系统,能够在免装上下水的基础上实现终生不加清水,不倒污水。

但为什么不换水也不会臭?因为净地站开创性地使用了亚沸蒸馏技术,简单来说就是通过加热过程将污水蒸干,残留固体垃圾自动进入集尘袋,蒸馏出的水汽被冷凝回收,进一步净化为无菌蒸馏水。

同时,还有空气制水技术,抽取空气中的水分,进一步补充清洁过程中的水分消耗。

蒸馏循环系统与空气制水技术,让设备内部的净水源源不断。这样一套系统,直接让污水箱消失了,连清洁用的水也是无菌蒸馏水,因此臭味甚至没产生的机会。

TDS笔数据显示,净化后的水TDS值(水中溶解物含量,TDS值越大,说明水中的溶解物含量越多)约为3,作为对比家里的自来水数据都有268,一瓶市面上的矿泉水TDS值也有28。

另外一个关键环节在于滚筒,这是决定扫拖清洁能力的重中之重。

可能很多人并不了解滚筒的工作原理,目前市面上主流产品使用的是二人转拖布,清洁过程中容易“均匀涂脏”、清洁力更弱,且使用寿命更短。

但3i的超级伸缩滚筒,构建了一套自清洁系统,12个孔循环喷淋清水,刮板实时刮除脏污,与地面接触的拖布一直干净,用了再也不用担心“一块脏抹布拖全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同时,滚筒转速高达330转/每分钟,这个速度相当于在0.3米距离内,人手每分钟擦地330次,想不干净都难。

滚筒还有一大神奇之处是可伸缩,比如沿墙边清洁时,滚筒会自动伸出,就算是最隐蔽的墙角,也基本能覆盖到。

扫地机配备上能伸缩的自清洁滚筒,这全套技术都属于3i首创,相比市面上的“二人转”拖布,清洁能力直线攀升。

不过,能成为“懒人新物种”,它要解决的问题还不止这些。

目前扫地机虽然已经走出了“随机碰撞”时代,但依然被不少人诟病“人工智障”。分明人眼看着还挺脏,它却常常是一扫而过,留下大量污渍在地板上“独自美丽”。

而3i的绿眼多维清洁,不仅能看见、识别、还能对不同脏污执行不同清扫策略。经过AI深度学习,绿眼能识别68种脏污及常见物体,并产生相应判断。

遇到固体颗粒,它会主动增大吸力;遇到液体脏污,它就降低水量和滚筒转速,等拖布充分吸收液体后再恢复水量和转速,然后多次清扫、直到洁净;如果遇到的是顽固污渍,它会直接提升转速、增大水量,多次强力洗地。

有自己“眼睛”和“大脑”的智能净地站,是真的可以媲美认真打扫的人类了。

不过仍有一个可能的担忧:就算扫地机器人连头发丝也能看见,也还是会盲目缠得边刷、主刷到处都是,最终需要人手去处理。这个问题3i也考虑到了,本次3i智能净地站优化了边刷、主刷的结构,边刷采用卍字结构,避免毛发缠绕和颗粒物打飞。当机器人回站后,主刷开启反转,激活防缠绕梳齿,梳理毛发的同时,增大的吸力将毛发都吸入了尘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主刷防缠绕

猫咪掉毛、狗狗乱拉、撞倒宠物和镜子?这些曾经的扫地机器人困境,现在再也不是问题。

写在最后

写在最后

从2002年开始进入家用领域到如今的2024年,扫地机器人已经走过22年的历史。

没有人会否认,消费者对于自动清扫的需求是真实的,但作为一个行业,它实现快速发展的时间却并不长,每个厂商都应该思考的问题是——我的用户到底需要什么?

为懒人解决问题,需要真正洞察懒人的需求——这个需求肯定不是扫地机器人扫完地后我还要去清理机器人。

这或许也是3i能够做出这样一款产品的真正原因,它的工程师了解用户,结构工程师在访谈时曾经提到“我最讨厌的就是倒污水了,所以我们要做一款很牛的产品出来”

作为“懒人”,笔者认为,讨厌倒污水的懒人们,的确需要这样一个“新物种”。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