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同于刻骨铭心的散文集《皮囊》、催人泪下的长篇小说《命运》,作家蔡崇达全新中短篇集《草民》以贴近大地的风格,回望闽南东石镇这一充满温情与历史的故土,聚焦如野草般坚韧的人们——"我们为什么生生不息,我们凭什么生生不息。"

由《皮囊》《命运》《草民》组成的故乡三部曲收官,谈到创作缘由,"对所有人来说,故乡终究是金色的。东石,是每位游子回忆里的金色故乡。"从2014年到2024年,这三部曲,蔡崇达写了十年。他直言,想写海边斑驳的草地,而不是修剪整齐的草坪。整体采用粗砺壮硕的叙事质地,人物关系交错,像草根相互纠缠。

中国作协副主席李敬泽为《草民》撰写序言。他认为,现代文学史上,鲁迅写过一部《野草》,野草被编码、抽象,野草成为庞大的隐喻,鲁迅何其大,蔡崇达何其小,他全力以赴,回到他的小,守住他的小,他解码"野草",解密"野草",让草回到草自身。他表示,回到草自身,随风俯仰,同时紧紧抓住土壤,草必须成片,必须在底部连接,草的生命不是为了让他人欣赏,草必须如其自身一样生生不息地活着。

"草的经验、草的情感、草的伦理、草的希望,蔡崇达写这一本书,如同一棵草摹仿一棵草、一棵草连接延伸到天边的无数草。"书中借由身为作家的"我"之眼,讲诉了黑昌、蔡耀庭、秋姨、曹操等老中青三代普通百姓的感人故事,亲情、爱情、友情互相交融,感动、心酸、愤怒、无奈、幽默五味杂陈,编织成东石镇生生不息的生命之歌。人物群像手法力图呈现大潮之后"晒"在沙滩上的众生相,写这片土地上的普通人既平凡如常、又充满着离奇色彩的一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发布会上,《人民文学》杂志主编施战军(远程视频)、《当代》杂志主编徐晨亮、《花城》杂志主编张懿共同探讨《草民》及三部曲的内涵。

施战军表示,小说《草民》里有一种精神的贵气,而这个贵气是从小说的底部生出来的一种力量,它远在天边照耀着我们,又近在眼前培育抚育着你。他评价,《草民》以诗性的哀感记述感恩,以故事的可信积淀信念,日常传奇推涌人生命运的波动,远景近亲隐现人间情义的光源——《草民》是蔡崇达和笔下心怀善美的小人物们建造的文学山川。

"蔡崇达历经了十几年三部曲写作,开始可能是一个类似于出走者,经过十年的锤炼,从奋斗者成为世俗上的成功者。"张懿认为,三个书名非常有分量,但是他落笔的时候充满温柔,作家慈悲心跟他这片土地精神气质密切相关,因为闽南跟广东跟潮汕在某种气质上有一种相连。她评价,《草民》与《皮囊》《命运》勾连起充满温情和烟火气的海边小镇世相地志,构筑了疗愈当代个体精神困境的古老而朴素的精神秩序。

徐晨亮表示,《草民》中七个故事完整度高,切入的视角,结构的方式,处理的人物,包括叙事者位置和蔡崇达所要讲述人物之间的关系都是不同,里面有很多巧妙的设计。"小说标识性元素很多,蔡崇达把故乡赋予他的生活经验变成一种文学经验,把文学的经验用小说方式成为文学坐标,这可能是来自他个人更广阔的参照系,包括他对于小说本体自身的一个经营与收获。"

蔡崇达决意为这些被困住、被绊倒,又拼命扛起自己的凡夫俗子立传,兼备中古经变画师的虔敬心与现代小说作家的信念感,"他确信,虚构之刀唯有被个人经验开刃,方可刺穿属于我们时代的情感结构,绘出有情众生的形影、定格有待命名的时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皮囊》的"灵与肉"出发,到《命运》的"入海口",再到《草民》的"普遍而坚韧的生命力",三部曲以点、线、面的形式,描摹出无数中国人深沉、美好、坚韧、壮硕的生命图景。广州出版社社长柳宗慧希望更多人通过《草民》故事去找到精神故乡,去找到自己的根以及根与根之间交错缠绕的故事,并用文学的方式呈现出来。

泉州市文旅局局长吕秀家表示,蔡崇作品写满了泉州的闽南市井烟火,让大家看到这座城市的坚韧与拼搏、纯朴与热情,让文化气、烟火气成为泉州这座城市生动鲜活的底色。

福建省文联副主席、书记处书记、省作协副主席林秀美表示,蔡崇达的写作以故乡为根源地,笔下故乡不仅仅是他童年记忆里原生态故乡,而是他站在社会、历史和人物的制高点上深情回望故乡之后,以其独特美学塑造的文学故乡。"这个文学故乡远比记忆里碎片真实的故乡更为博大,更为丰富,更具人类审美价值。"

作者:许旸

文:许旸 图:出版方 编辑:李婷 责任编辑:邢晓芳

转载此文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