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沿着五岔口缓坡向西,齐东路蜿蜒而上,盘踞在小弄里的层层石阶尽显青岛老街风情。拾级而上,只见“层峦叠嶂”的老式黄色民居之间,隐藏着一处充满人情味的小据点:老人们在此或谈天,或健体,一派欢声笑语。十点刚过,新鲜出炉的饭菜难掩诱人香气,循着气味找去,源头是一间小小食堂,还没到饭点,餐厅内便聚集起不少居民。这个食堂究竟有什么“魔力”,竟会如此受欢迎?近日,记者前往位于江苏路街道齐东路社区的助老食堂,探索这座建在半山坡的小食堂的魅力所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食堂大优惠 补贴落地惠及百姓

说是小据点,但每天前来就餐的居民却并不少。江苏路齐东路社区助老食堂的饭菜健康便宜、好吃不贵,服务有温度,环境有保障,这其实已经是个公开的“秘密”。早已声名远扬的它,甚至吸引了不少邻近街区的老人,每天不辞辛苦、舍近求远赶来排队,只为在这里享受午餐的惬意时光。

记者观察到,11点刚过,点餐窗口前就已经排起长龙,居民们拿着排序码牌,呈“S”形井然有序地排队打菜。据齐东路社区助餐食堂负责人纪云波介绍,每天堂食前来打饭外带的人流量在150人至180人之间,再加上送餐上门的订单,惠及人数能够达到300余人。

“我家其实不住这儿,住在信号山那边,但是每周都会过来打两三次饭。”70岁的张桂兰每周三、周五都要来附近接上小学的小孙女,等待放学的时间里,顺路来食堂已经成为惯例。“这里菜品丰富,花样多,不油不腻,干净卫生,也花不了几个钱,总的来说特别实惠,带孩子来吃也很放心。”张桂兰扬起手中的饭盒,她刚打了红烧肉、辣子鸡、蒜薹炒肉、白菜炖豆腐,荤素搭配,营养丰富。

“食堂饭菜便宜实惠,丰富的面点是一大特色,很多人都喜欢来吃,其实归根到底,多亏了养老助餐补贴政策的不断完善。在民政局的支持下,我们食堂也在一直跟进新政策落实,积极推进优惠落地。”齐东路社区助老食堂负责人纪云波告诉记者,现在老人来助餐食堂吃饭越来越便宜了,层层补贴叠加,综合下来,每顿饭也就几块钱。

“按照政策,每个助老食堂都必须配置一份11元套餐,来照顾那些经济收入一般的老人,补贴4元以后,老人只需要花7元就可以吃到荤素搭配、营养均衡的午餐了。至于送餐上门,我们一单5元,每单补贴4元,老人自己花1元就行了。上门送餐一般默认是送15元套餐,参加补贴以后老人只要花4.5元。所以,只要5.5元,老人就能足不出户吃到热乎乎的饭菜。”纪云波指向出餐口蓄势待发的“外卖骑手”们,四位送餐员每人都配备大容量保温箱,一箱至少可以装18盒套餐。

“你看,我们的饭盒都是不锈钢的,送餐回来以后,都会经过高温消毒,吃得放心,用得也安心。”纪云波随手装了一盒饭菜,看似轻薄的饭盒容量却不容小觑,对于老年人而言,一份的分量相当充裕。

服务做到位 暖心又暖胃

“王大爷,您来啦,今天想吃点什么?”“快去看看养老院的餐出发没有,11点他们那边就要开饭了。”“张阿姨,您的签约到期了,下次带上身份证,我帮您续一下。”……11点至13点,正是食堂最忙碌的时候,纪云波是其中最亮眼的存在,帮忙点餐、办理业务、嘘寒问暖,纪云波能够准确叫出每一位常客的名字,俨然食堂的“万事通”。

“纪主任,您看我能不能帮我的老姐妹申请一下送餐上门?她住5楼,腿脚不好。”原来,92岁的王阿姨年事已高,腿脚不灵便,下楼都很困难,更别提亲自过来打饭了。子女住得远不能天天在身前伺候,看到邻居都来助老食堂吃饭,寸步难行的她有点“落单”了。邻居赵阿姨见状,自告奋勇来到食堂,帮老姐妹申请上门送餐。

“5楼可以送的,您告诉我具体的地址门牌,我们的工作人员会上门帮忙办理业务,帮忙评估一下失能状况,根据情况还有补贴,只需要准备好身份证就行……”纪云波连忙放下水槽中的碗筷擦擦手,开始帮赵阿姨介绍流程。像这样的对话,食堂里每天都会上演十余次,只要有人来咨询助餐服务,或者发现有需要的老人,纪云波就会立刻开启“推销”模式,不厌其烦地向对方讲解申请补助的操作详情。

“很多老人信息来源比较滞后,不能了解到最新的政策,这就需要我们这些工作人员积极推进。我们的送餐员经常在送餐归来的时候汇报新情况,比如订餐住户上下楼还有哪位老人行动不便、哪家老人儿女没办法三餐都来帮忙做饭……”在纪云波和全体人员的努力下,上门送餐的订单一天天多起来,覆盖人群越来越大,虽然忙碌,却很充实。

“有许多老人可能不太会用‘云闪付’线上订餐,我们工作人员会手把手教学,或者教老人的子女使用,可以远程代下单。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我们工作人员也能帮助老人下单,让老人们吃饱饭,是我们应该做的,只要我们的工作做到位,多考虑几步,就能帮更多老人解决吃饭问题。”纪云波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餐热饭 品味社区幸福滋味

除了银发老人,记者注意到,食堂里还有不少年轻面孔。实惠又健康的饭菜也吸引了附近作业的民工和外卖小哥前来就餐,助老食堂并不局限于年龄,来者都能在此享受美餐。

“平时工作压力比较大,根本没空做饭,就算空出了时间,也没精力做,只想好好休息,但是总点外卖也不健康,听说这边助餐食堂谁都可以吃,感觉是个不错的选择,哪怕享受不了老年优惠,原价吃也很便宜了。”25岁的上班族小姜是食堂的常客,她觉得食堂的氛围也好,人员成分也不复杂,没有喧哗吵闹,一切都打理得井井有条,领取补贴的老人有序排队,自费买饭的居民从快捷窗口直接打饭,整个流程快捷高效,省时省钱又省心。

“助老食堂只是一个开始,我们的最终目标是将食堂打造成社区康养中心,不分年龄也不论身份,每一位居民都能在这里找到归属感,体验到生活幸福感。”纪云波身体力行,力图将这间助老食堂的每一个细节都打磨完美。

“纪主任是个相当认真又热情的人,她是把我们每一位居民都当成家人。”83岁的程一兵是住在附近27号楼的居民,提到纪云波,他连连竖起大拇指,赞不绝口。老伴常年卧床,程一兵每天都在食堂打好双份午饭带回家,纪云波注意到他年事已高,总是对他们照顾有加,冬季天气严寒的时候,还主动帮忙送饭上门。

“之前,食堂门口的台阶并没有贴警示条,木条拼接而成的台阶总是让人眼花缭乱,我们跟纪主任反映了这件事,她一直记在心上。过了几天再来,就发现台阶上已经做好了警示,每一节都贴上了荧光贴。”“上次我有几天没来吃饭,纪主任念叨着我年纪大,不太放心,还上门关心我的身体状况,有没有不舒服。”……居民们七嘴八舌诉说这间食堂经历过的温馨点滴,从句句掏心窝子的话语中,这间半山坡小食堂的人情味被勾画出了具体的轮廓。

纪云波闻言只是爽朗一笑,认为将食堂经营好只是她分内的工作。顺着她的视线望去,食堂角落放置的盆栽枝繁叶茂、青翠欲滴,这些都是老食客们送来的“小礼物”。“这些老伙计们都说,这间食堂就像家一样,把家里装饰得漂漂亮亮的也是理所应当的,把花花草草寄养在这里,吃饭看着心情也好。”纪云波虽然嘴上不说,心里却是欢喜,她时常拍摄盆栽的生长状况发布在“半山坡的食堂”这个视频号上,这些植物已经成为了维系她和社区居民们的一条纽带。

“视频号我打算继续做好,目前的想法是再做一些政策问答类视频,帮社区居民,尤其是让老年朋友们进一步了解最新的政策,争取让所有人都能享受到优惠,社区就像个大家庭,我要为‘家人们’服好务。”纪云波笑着说。

文章来源:青岛早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