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基,近年来,我国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湖南桂阳:持续生态治理 吸引珍稀鸟类“做客”

湖南省桂阳县舂陵国家湿地公园2023年2月入选《国际重要湿地名录》,通过持续实施生态修复和湿地保护,近日,湿地公园迎来了不少“特殊的客人”。

在湖南省郴州市的舂陵国家湿地公园,工作人员近日在开展鸟类监测时,捕捉到4位“特殊的客人”,它们是被称为“鸟中国宝”的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东方白鹳、黑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郴州市桂阳县舂陵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处保护股股长 李梦林:“鸟中大熊猫”黑鹳,对栖息地的生态环境要求极高,是重要的环境指示性动物。“鸟中君子”东方白鹳,对生存环境极为敏感,全球数量很少,不足万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桂阳舂陵国家湿地公园总面积3220公顷,其中湿地面积近2500公顷,约占77%。随着舂陵江流域生态环境越来越好,栖息于舂陵湿地的鸟类已从原来几十种增加到现在的169种,其中中华秋沙鸭,东方白鹳、黑鹳、鸳鸯、灰鹤、白琵鹭、蓝喉蜂虎、彩鹬等国家一二级保护鸟类和珍稀鸟类20多种。

郴州市桂阳县舂陵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处副主任 郝翔:通过绿化岸线、恢复水禽栖息地等科学手段进行修复,同时还种植水生、湿生植物以及柳树、银杏等苗木,建设了生态拦截沟和生态防护林,改善生态环境。

安徽合肥:全球极危物种黄胸鹀从“稀客”变“常客”

黄胸鹀,是一种珍稀鸟类,也是全球极危物种。就在前不久,鸟类专家在安徽合肥的一处湿地观测到了黄胸鹀的出现,这已经是它连续四年光临这里。

麦田里的这个小家伙,就是黄胸鹀,胸前一抹亮眼的明黄色,看起来十分精神,小嘴巴不时啄食着即将成熟的麦穗,很是惬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安徽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 田胜尼:黄胸鹀是我们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鸟类,每年四五月份的时候,它从东南亚往西伯利亚迁徙的时候,从我们巢湖路过一下。

黄胸鹀是一种过境鸟,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被列为“极危”级别。虽然很稀有,但对于田胜尼团队来说,却已经是老朋友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生态摄影师 徐蕾:我们最早监测的时候发现也就是在三五只,这两年逐渐在增加,今年我们很多摄影老师大概统计的话,可能达到了二十只左右。

不仅仅是黄胸鹀,最近几年,合肥十八联圩湿地已经观测到四种国家一级保护鸟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安徽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 田胜尼:有东方白鹳、青头潜鸭、黑脸琵鹭、黄胸鹀四种,特别是东方白鹳,去年最高峰接近三百只。

从稀客变常客,越来越多的鸟儿把十八联圩湿地从落脚点变成安乐窝。当地也在基本农田里种上小麦等农作物,作为候鸟的食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合肥十八联圩生态建设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 李家政:我们在湿地里种了1000多亩的小麦,种了2000亩的水稻,我们留一部分不收割,作为鸟的食物。冬候鸟来临之前,我们对湿地保护区提前进行养护,保留部分芦苇作为候鸟的安全屏障,提前降低水位,让浅滩露出来,供鸟儿栖息 。

江西九江:青头潜鸭进入繁育季 鸭宝宝顺利出巢

眼下,正是全球极危物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青头潜鸭的繁育季节。在江西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近期就拍摄到5只可爱的青头潜鸭宝宝成活并顺利出巢。

这些幼小的青头潜鸭宝宝们有着黑黄褐相间的羽毛,圆滚滚的身体,乌黑的眼睛。它们时而嬉戏玩耍,时而悠闲地漂浮在水面上,萌态十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九江站工作人员 陈会闽:五月份以来,我们九江站在柴桑区全区域进行了一个青头潜鸭的普遍繁殖区域调查和活动区域的一个筛查过程。发现了青头潜鸭蛋九枚,在另一处场所当中成功发现青头潜鸭幼鸟五只,这也是九江站建站以来首次拍摄到青头潜鸭幼鸟。

作为世界极度濒危物种,青头潜鸭的数量在全球范围内都极为稀少,据统计,全球数量仅为1500余只。为了保护和繁衍这一珍稀物种,九江制定了一系列保护措施,栽植了大量的芦苇等水生植物,为青头潜鸭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来源和适宜的栖息环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九江市柴桑区港口街镇护鸟队员 夏左稳:我们把东湖水位降低,刚刚孵化出来的这个小青头潜鸭能够安全觅食,确保它安全生长。

据了解,江西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九江站监测到的成年青头潜鸭数量已经达到了90余只,创历史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