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准大一新生选专业的逻辑到底是什么?你们是不是至今还搞不清楚?一会儿听人说优先城市,一会儿又听人说优先专业,一会儿又听人说优先院校,结果自己搞得稀里糊涂的。

今天我在这里给你们捋顺城市、院校和专业的关系,但不管你们日后怎么选,第一标准一定是:参照这条,首先要捋清逻辑,就要弄清目的。你们选专业的目的到底是什么?是为了延续当下的生活,还是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哪些人可以延续当下的生活呢?

就是眼下家庭已经在一线城市或者二线省会城市了,你们可以不必再追求这种更好的生活了。那你们选专业的逻辑就一定是优先选择城市,然后选择院校,最后选择专业。

在挑专业的时候,不要去选自己讨厌的专业,尤其不要选择会出差的专业。因为你成天出差了,那就跟你选专业的逻辑完全相悖了,能懂吧?哪些专业不出差呢?

医生,还有除了销售以外的文科文职岗全都不出差,比如管理类专业、教育类专业、法律、汉语言文学类、新闻传媒类、艺术设计类等。

至于就业,你们放一百二十个心,百分百能就业。那些所谓的天文专业对你们来说都是香饽饽,因为你们从事的大都是服务业,而一线和二线城市服务业对 GDP 的贡献在 60%以上。

那要是打算学工科呢?你们就要看看自己所在城市有没有什么产业?比如有没有军工院所、有没有航天院所、有没有大型制造业工厂。有军工选兵器,有航天选航空航天,有制造业就选机械、电梯、自动化。那你们的目标就是毕业后进这家企业,那能不能进呢?

只要不是民办院校,你们铁定能进。绝对绝对不要选农林牧渔、生化环材,因为这些产业性质导致它们的工作地点不容易在你们所在城市。生物医疗设备的可能不在,除非你是卖药的,或者读研。所以农林牧渔、生化环材这类专业就特别适合家不在一线和二线城市且又不想追求更好生活的那类人。比如只要你不在乡镇、不在农村,在三线城市市区,这类专业都比较适合,因为每个省份的城市规划布局都是把这些产业放到省会周边城市去了,也就是放到你家所在城市去了,能理解吧?

那如果我很有上进心,特别想追求更好的生活,那就要注意了,城市就不是你的优先选择了。一定是专业优先,你要做的就是毕业后依靠你的专业去往大城市就业,要综合考虑院校和城市。比如一个偏远地区的 985 和一个一线城市的普通一本,在都能学同一个专业的情况下,铁定选一线城市那个普通一本。因为你会发现你还没毕业,一线城市里的各大企业就来把你招走了。

但如果学不了同一个专业,你就可以去读那个 985 院校了,但是就业就必须参加社会招聘,因为一线大城市的大企业不会去那里招聘。与此同时,你还必须要明白一件事儿,就是有上进心、想追求更好的生活。这意味着如果你眼下是农村,你能在四线城市里买房,你就是胜利。四线在三线买房,三线在二线买房,二线在一线买房,跨越一个就已经是很有上进心、很厉害的了。想要进行大幅度跨越,比如从农村跨到一线城市,你们就必须做这样一件事,那就是如果你不能做研发和销售,你百分百没有办法跨越成功。

那这个时候你要选择专业,工科就是电子信息、自动化、人工智能、物联网,还有生物工程等,主打一个本科毕业做研发做不了就读研文科选择专业就是市场营销、电子商务、国际贸易、经济金融,还有英语,或者是一带一路、金砖国家的小语种专业,目的就是靠销售来挣钱,没必要读研。

而且还有另外一种有上进心的方式,那就是我可能买不起大城市的房子,但我想独立买房子,不管是二线、三线,就完全可以,那你的选择一定是在外面挣钱然后回家花钱,明白吗?这个不需要读研、不需要销售就能实现。但必须是工科,必须是石油类、土木类、地质类、矿业类、航海类。能明白吗?

你们要做的就是优先选院校,然后是专业,城市在哪无所谓了,因为你的出路根本就不在国内,是在海外。你要出国挣钱,那就挑选带有建设工程、地质、石油或者海事等相关字眼的大学,在里面挑选我说的那些专业。然后在校招阶段不要介意出国,那你一般会在一带一路国家就业,一般一年是 50 万往上。挣了钱回家买房就行了,切记别去一线城市买。因为你后续不想出国了,你的收入会骤降,可能会无法负担你的生活。

所以这些才是正确选专业的逻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