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中国建立初期,我们曾经面临着举步维艰的科技落后困境。其中盾构机就被欧美国家牢牢把控,而我国不得不耗资7亿从他们手中购买二手旧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今,在这个曾经被人“卡脖子”的领域,我们不仅完全实现了自给自足,产品更是畅销全球,占据着国际市场的主导地位

对于那些曾经打压中国的国家,这次终于轮到他们被“卡脖子”了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早期严重制约·】——»

1997年,我国在修建西康铁路时遇到了一个困难——打通秦岭山脉。按照传统人工开凿的方式,工期将拖得极为漫长,同时风险也极高。

我们别无选择,只能从德国引进两台价格高达7亿元人民币的二手盾构机。与传统的人工挖掘相比,盾构机在施工过程中具有诸多优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安全高效。盾构机无需人工直接操作,施工效率高,相比传统挖掘法每天可多掘进数米乃至十几米,大大提高了工程进度。同时也避免了人工开挖的安全隐患。

环保无污染。盾构机采用全密闭掘进方式,施工过程中无扬尘、噪音污染,对周围环境影响极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精准控制。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控制与监测系统,盾构机可精准控制掘进位置和方向,有效避免地面沉降和对周边建筑物的影响。

适用范围广。盾构机可根据不同的地质和工程条件选择合适的掘进参数,适用于多种复杂工况。

后期维护方便。采用盾构法施工形成的隧道结构完整、支护牢固,后期维护费用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种被外国“卡脖子”的困境,严重制约了当时中国在铁路、地铁等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发展步伐

哪怕是进口设备出现故障,也无法自行维修,只能再次向外国伸手请求专家前来支援。而这些外国专家在维修时,却不准我国人员观看,生怕泄露专利技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记得有位德国工程师当时还狂妄地对我们说:“中国就是再过100年,也制造不出盾构机。

这种言语无疑是对中华民族智慧和创新能力的彻底否定和傲慢藐视。但正是这种打击,反而坚定了我们自主创新的决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自主创新之路·】——»

经过深刻反思,我们认清了一个事实:如果永远依赖外国技术,就永远难以真正做到自主可控

2002年,国家组织18位专家,成立攻坚团队,誓要突破盾构机领域的技术封锁。这绝非一蹴而就的过程,专家们付出了日以继夜的辛勤劳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们从零开始摸索,从理论到实践,从基础部件到整机组装,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和重来。但是这支团队并未气馁,他们矢志不渎追求着技术自主的夙愿

终于,在2008年,中国第一台自主研发的盾构机“中铁1号”诞生了。这台产品不仅性能过硬,而且造价仅为2500万元,比进口的便宜数十倍之多。

“中铁1号”的诞生只是个开端,中国科技工作者并未止步于此,而是接连发力,在盾构机领域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突破性进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9年8月,全球直径最大的15.8米“春风号”盾构机正式投入使用,开创了世界纪录。还没等这份喜悦冷却,仅一年后,更大的16.07米“京华号”盾构机再次刷新了极限。

到了2020年9月29日,中国人民迎来了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时刻——第1000台国产盾构机“中铁1000号”隆重上线

从无到有,再到拥有1000台装备,这样的飞跃发展令全世界瞠目结舌。与此同时,中国盾构机的技术实力也全面超越了国外对手,在各项关键指标上一骑绝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盾构机为何难造·】——»

盾构机是集掘进、支护、输送、注浆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机电一体化装备。

它的设计需要机械、液压、电气、自动化等多个专业领域的技术知识,涉及面广、难度大,需要多学科交叉融合,这是制造盾构机的重大挑战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盾构机的各零部件之间需要精密配合,对零件的尺寸公差、表面粗糙度等有着极为严格的要求。

例如,盾构机的盾体与外圆模腔之间的间隙控制在几毫米以内。这就需要采用高精密数控加工设备,以确保零部件加工精度,从而保证整机组装的精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盾构机作业环境是高压、高温、高湿、有毒有害气体的地下恶劣环境。

这就要求所用材料具有优异的抗压、耐热、防腐蚀等综合性能,对材料的选择和加工工艺提出了更高要求,增加了制造难度。

一台大型盾构机总重可达数千吨,这给盾构机的运输和现场安装带来了巨大挑战,需要专门的重型运输工具和大型起重设备,操作复杂、成本高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盾构机涉及多学科、多领域的高新技术,对研发和制造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求很高,但这方面的复合型人才当时在国内紧缺,影响了盾构机的设计和制造水平。

从立项到下线,一台盾构机的研发所需资金投入也极为庞大

不过,这些对如今的中国来说,完全就是“小菜一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实现弯道超车·】——»

中国盾构机的突飞猛进,展现出了我国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的飞速提升

事实上,近年来我国在多个被外国长期垄断的技术领域都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产品的订单数量已超过了国外竞争对手,展现出了中国制造的强大实力。

大量来自世界各地的订单证明,中国制造的质量和性价比已经赢得了全球用户的认可和青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盾构机只是一个缩影,中国在多个被外国垄断的高科技领域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开始引领着全球科技发展的新浪潮

那些曾经被西方列为“禁运物品”的技术,如今已经成为我国的“杀手锏”,推动着国家综合实力的全面跃升。

面对中国日益增长的科技实力,域外一些势力自然感到了威胁。他们不断加大科技封锁和打压力度,试图遏制我国发展的步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当年被封锁的那些技术已经成为推动我们腾飞的“新引擎”,西方国家的这些做法无疑是给自己制造“绊脚石”

为了反制这种无理打压,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我国不得不采取对等的限制措施,将一些重要领域的核心技术列入“禁止出口”名单,避免外流给有意窃取的国家。

针对一些无理打压的行为,中国将坚决予以反制,绝不会被任何单边的压制所困扰。我们爱好和平,但决不会在关系国家核心利益的问题上退让半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开放和平共赢·】——»

如今,中国在多个前沿领域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产品不仅可以自给自足,更是畅销全球,成为引领世界科技发展新方向的“领跑者”

面对中国日益增长的综合国力,个别国家疯狂地加大了科技封锁和打压力度,这暴露出了他们内心的傲慢与偏见。

为了反制这种无理打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中国不得不采取必要的限制性措施,但这绝非是报复或偏离了自身理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事实上,中国向来主张“和而不同”,乐于同其他国家分享自身创新成果,但同时也坚决维护自身核心利益,决不会容忍任何侵犯。

我们爱好和平,但在事关国家核心利益时绝不会退让半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很显然,中国并不将科技发展视为“零和博弈”,而是希望与世界各国通过开放、合作、互利共赢的方式,共同推进全人类科学文明的进步。

在当今地球村时代,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独善其身、自外于世界潮流之外。只有通过包容、开放、互利共赢,才能真正开创人类新的文明境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由衷希望,各国都能放弃过时的冷战思维和零和博弈思维,共同维护一个开放、包容的国际科技创新环境。

中国人民愿意与世界分享自身的智慧,为世界和平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只有这样,全人类才能乘科技浪潮,开启文明新篇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结语·】——»

如今的中国,已经不是当年那个被外国“卡脖子”的落后国家。经过数十年的自主创新,我们在越来越多的领域实现了由“追随者”向“领跑者”的华丽转身。

从盾构机到半导体、航空航天,再到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等前沿科技,我国正在全面打破外国对关键领域的技术封锁,引领全球科技发展的新风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科技事业的今天能有这样的成就,根本原因在于我们坚持不渝地走自主创新之路。只有自力更生、自主掌握核心技术,我们才能真正实现长期的科技领先,不再受制于人。

未来,我们将继续在这条道路上坚定前行,努力让科技为人类文明发展贡献更多中国方案,为建设一个更加繁荣美好的世界贡献更多中国智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