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全球艺术史 启蒙时代的艺术》,

【意】莉莉安娜·巴洛埃罗 著

,潘桔 译,

河北美术出版社出版

18世纪下半叶,欧洲艺术领域内的各种表现形式,尤其是绘画、雕塑、应用艺术等,深受启蒙运动的影响和推动,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创新和发展。本书通过对当时艺术概念的综合阐释,并结合对经典作品的详细解读,向读者展现了该阶段欧洲艺术的发展进程及辉煌成就。

>>内文选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阿尔巴尼别墅的风景》

雅各布•菲利普•哈克特(1737,普伦茨劳—1807,卡雷吉的圣皮埃罗)

1779,布面油画,121.3 厘米 ×168.3 厘米,私人收藏

1779年,哈克特为阿尔巴尼别墅至少作画了四次。当时的阿尔巴尼别墅坐落在乡间,周边风景如画,与如今完全不同。该别墅位于萨拉里亚路,在罗马城墙外不远处,是卡罗•马基欧尼为阿列桑德罗•阿尔巴尼所建,用以存放阿尔巴尼的文物收藏。在阿尔巴尼的图书馆管理员温克尔曼的指引下,门斯于1761年在别墅中绘制了《帕那苏斯山》,这也是让别墅声名远扬的原因之一。因此,阿尔巴尼别墅很快就成为文人旅行者必去的目的地。别墅中收藏的最为知名的藏品之一是刻有安提诺乌斯的浅浮雕,至今仍存放于原处。这件浅浮雕于1735年在哈德良别墅出土,温克尔曼于1767年在《未见闻的古代遗迹》上对其作了描述,他认为在哈德良男宠的肖像中,这一件是最为优美的。温克尔曼去世当年,安东•冯•马伦为他绘制过一幅画像(1768,魏玛美术馆),画中温克尔曼正在撰写浅浮雕的评论,面前摆放着浅浮雕的版画。

阿尔巴尼别墅的室内装潢与布置是根据其中收纳的藏品来规划的,并成为博尔盖塞别墅翻新时借鉴的范例。18世纪70年代,由马坎东尼奥四世发起的博尔盖塞别墅的翻新工程以阿尔巴尼别墅为例, 用绘画、小块马赛克和浅浮雕覆盖满墙壁和天花板,以创造与其中的藏品和谐一致的环境。

这幅风景画的视野是从帕特里奇别墅捕捉的,创作于1779年, 也是在这一年阿尔巴尼主教去世。1782年3月,叶卡捷琳娜二世的儿子保罗大公来阿尔巴尼别墅参观,直接从哈克特手上买了两幅别墅的风景画,目前藏于巴甫洛夫斯克的皇室宅邸和莫斯科的普希金博物馆。这两幅画本质上与此处选取的作品相似,但尺寸不同,别墅周边的景致要素(牧人和牲畜群)也有所变化。这幅画尤为真实地描绘了整体的建筑物,包括花园,枝叶繁茂的大树之后带有斜度的罗马乡间小道构成了某种画面的延伸。清晨,透亮的阳光照在山丘和树丛中,让整个空间显得宽广起来,但画面前方的牧人一家以及岩石、树木和灌木丛的组合改变了整体"光学"效果,为主教的宅邸及其传奇般的文物收藏增添了令人神往又有些神秘的氛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古意大利风格的维纳斯》

安东尼奥•卡诺瓦(1757,波萨尼奥—1822,威尼斯)

1804—1811,大理石,高 172 厘米,佛罗伦萨,皮蒂宫

1802年,《美第奇的维纳斯》被转移至巴黎后,卡诺瓦受命制作了一件复制品代替极受赞赏的原件放到它的底座上。但卡诺瓦是执拗的,即便波兰国王斯坦尼斯瓦夫•奥古斯特请求卡诺瓦为他复制《法尔内塞的赫拉克勒斯》和观景别墅的《阿波罗》,卡诺瓦也礼貌但坚定地表示自己不制作复制品("复制品我是不做的"),并为奥古斯特推荐了他工作室中的两位青年,此二人在卡诺瓦的指导下圆满地完成了奥古斯特的委托。就这样,卡诺瓦选择远离了对于雕塑家来说十分有利可图的一项事业。正如莱奥波多•西科涅拉所抱怨的,18世纪甚至19世纪的雕塑家大都忙于为外国商人修复和复制古代雕塑,却不从事具有原创性的创作活动。卡诺瓦提议以一尊近代雕塑来代替《美第奇的维纳斯》,并成功地让人们接受了。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梵蒂冈,当观景别墅中的《阿波罗》被转移到拿破仑博物馆后,卡诺瓦以他的《珀耳修斯》(1797-1801)填补了观景别墅空洞的壁龛。

卡诺瓦于1804年开始制作佛罗伦萨的这尊《维纳斯》,1811年完成,在此期间,他还为巴伐利亚的世袭亲王路德维希制作了另一个版本(慕尼黑,王宫博物馆),这尊《维纳斯》有力地代表了卡诺瓦对待古典主义的态度。他借鉴了维纳斯雕像中最有名的那些维纳斯、卡比托利欧的维纳斯以及显而易见的《美第奇的维纳斯》,但同时他也想挑战深受赞赏的近代维纳斯雕像,例如塞格尔1773年在罗马创作的作品,也是以美第奇的维纳斯为原型(斯德哥尔摩,国家博物馆)。美第奇的古典维纳斯也是弗朗索瓦 - 玛丽•彭塞于1778年(正好是卡诺瓦到罗马的前一年)在罗马创作维纳斯雕像时参照的原型,彭塞的这件作品(巴黎,康纳克杰博物馆)被多次复制,当时的意大利和法国期刊也用了很大的篇幅对其进行评论。

同时代的人对卡诺瓦关于众女神中最美的维纳斯的全新诠释十分有名。这尊维纳斯的尺寸比美第奇的那一件稍大,她的表情看上去有些惊讶,以一块布盖住了自己的裸体(这块布的作用被卡诺瓦巧妙地伪装了起来,实际上它是为雕像提供稳定性而存在的),身体似乎因暴露在空气中而战栗。这件雕像更多地体现了解剖学上的性别而降低了理想化的程度,人们因此认为卡诺瓦在无法企及的原件面前望而生畏了,所以想将神性凡人化。福斯科洛的观点远近驰名:如果说美第奇的维纳斯是"极美的女神",那么卡诺瓦的维纳斯就是"极美的女人"。但最为中肯且卡诺瓦本人也接受了的解读来自于莱奥波多•西科涅拉。她在1812年9月19日写给卡诺瓦的信中颠覆了广泛流传的意见,强调"维纳斯转动的头部显得深情款款…… 并且充满了极其甜美的妩媚, 让人一看到她美好又表情丰富的面庞就感到惬意"。1814年,卡诺瓦为卡尼诺亲王吕西安•波拿巴制作了这尊维纳斯的第三版(加利福尼亚,赫斯特城堡),1817-1820 年又为托马斯•霍普制作了另一件维纳斯(利兹,利兹艺术画廊),与《古意大利风格的维纳斯》风格相同但具体呈现上有着明显的改变。

作者:莉莉安娜·巴洛埃罗

文:莉莉安娜·巴洛埃罗 图:出版社提供 编辑:周怡倩 责任编辑:朱自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