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君子时代的争霸》

何晋 著

后浪丨 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

本书以《左传》的记事为基础,并参考其他文献如《国语》《史记》、诸子著作中的相关内容,以春秋时代争霸为主线,讲解整部《左传》记载的二百四十多年间各诸侯国的重大史事。

《左传》里记载的史事头绪纷繁、内容离散,一般读者不便把握前后的因果联系,因此,本书在完全忠实于《左传》原书原文的情况下,将相关史事的零碎记载抽绎出来,按照时间先后重组综合,用浅显的文字加以阐释和重述,不仅使史事的完整得到凸显,而且还试图揭示史事彼此之间复杂而微妙的关系。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笔下的春秋史,不是封建秩序的黄昏,而是贵族社会落幕前的绝响。诚如作者所言,"这是一个令人神往的时代,人们质朴率性却又能老谋深算,打起仗来轰轰烈烈却又能彬彬有礼,说起话来委婉文雅却又能直抒胸臆,做起事来循礼遵德有时却又荒诞不经"。

>>内文选读

晋文兴霸(一)

晋国的始封之祖,是周武王的儿子唐叔虞,他是周成王的弟弟。《左传》里记载说,唐叔虞的母亲邑姜当初怀孕的时候,梦见天帝对她说:"你这个儿子,我给他取名叫‘虞’,将来把唐这个地方封给他,让他在那儿生育后代。"《史记》说后来邑姜果然生了一个儿子,而且手上还有个"虞"字,所以这个儿子就取名叫"叔虞"。

一天周成王和弟弟叔虞一起玩耍,成王顺手拿起一片桐叶当作玉圭假装赐命,对叔虞说:"我用它封你。"朝廷的史佚知道了,就让成王履行他的诺言,成王说:"我那是和叔虞闹着玩儿呢。"史佚说:"天子无戏言,要言出必行。"于是周成王就把叔虞封在过去唐国的地方(今山西翼城东南),叫作唐叔虞。

唐是古代尧的故地,后世有唐国,成王时因参与武庚和三监之乱被周公所灭,于是将叔虞封在那里。后来唐叔虞的儿子燮父继位,因国都南临晋水,就改国号为"晋"。

到了西周末年,周幽王因宠幸褒姒,离弃诸侯,被犬戎杀死在骊山下,后来继位的周平王只好东迁洛邑,在东迁中为王室出力最大的诸侯,除了郑庄公的父亲郑武公外,还有晋文侯。

晋文侯的名叫"仇",这个名比较怪,为什么取名仇呢?因为晋文侯出生时,正好他的父亲晋穆侯在和戎人作战,吃了败仗,想着以后要报仇,所以把晋文侯取名叫"仇"。三年后晋穆侯果然就报了仇,在千亩这个地方打败了戎人,这时正好他的另一个儿子出生了,于是就取名叫"成师",意思是师捷成功。

古人认为,一个人的名字和这个人的一生有着某种神秘的联系,一个人名字的好坏,往往也和他的命运是紧密相连的。取名很重要。春秋时代,取名都有哪些讲究呢?《左传》里说,取名的方法和应注意的禁忌是:

"名有五:有信,有义,有象,有假,有类。以名生为信,以德命为义,以类命为象,取于物为假,取于父为类。不以国,不以官,不以山川,不以隐疾,不以畜牲,不以器币。"

也就是说取名有五种方法:可以根据出生的情况来命名,这叫信;可以用合适的祥瑞的字眼来命名,这叫义;可以用相比类的方法来命名,这叫象;可以借用万物的名称来命名,这叫假;用和父亲有关的字眼来命名,这叫类。在取名时还有一些禁忌:不用国家、官职、山川、疾病、牲畜、器币的名称作为名字。不过实际上,当时人取名时并不完全依此而行。

"成师"这个名显然要比"仇"好,所以当时晋国的大夫师服就说:"异哉,君之名子也!……君命大子曰仇,弟曰成师,始兆乱矣。兄其替乎!"意思是国君您给儿子取名可真怪!您把太子叫"仇",太子的弟弟却叫"成师",这是乱的兆头啊!看来哥哥以后要被弟弟取代啊!

后来晋文侯仇的弟弟成师被封在曲沃(今山西闻喜县东),叫作桓叔。曲沃这座城邑比晋国国君的都城还要大,而且桓叔在这里也很得民心,《史记》说"晋国之众皆附焉"。《左传》记载大夫师服又说:

"吾闻国家之立也,本大而末小,是以能固。…本既弱矣,其能久乎?"

意思是一个国家中,国君的实力要大,分封的子弟的实力要小。如果本末倒置,枝强干弱,这个国家也就不能长久。所以郑国的祭仲当初才会替郑庄公担忧太叔段的封邑太大。后来,晋文侯的后代与桓叔的后代彼此攻杀,虽然晋文侯的后代还有周王室大力支持,但最终还是被桓叔的孙子武公给灭了,晋武公当上了晋国的国君,他就是晋文公重耳的祖父。弟弟成师的后代终于取代了哥哥仇的后代成了国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视觉中国

从成师被晋文侯仇的儿子晋昭侯封在曲沃为桓叔起,至桓叔的孙子曲沃武公当上国君,前后经历67年,此时已是鲁庄公十六年。师服的预言终于应验了。周天子(周僖王)在接受了武公所贿赂的宝器后,也只好承认晋武公是晋国的国君,并赐命晋国可以拥有一军。按照《周礼》中的制度,一军有12500人,天子可以拥有六军,诸侯国是大国三军,次国二军,小国一军。可见,晋这时在军事上还算是一个小国。这时,齐桓公已即位八年,开始在东边逐渐称霸了。

两年后晋武公死去,他的儿子晋献公即位。为了巩固国君的势力,他采取士蒍的建议,诛杀了对国君地位形成威胁的群公子,巩固了君位,实力渐强。后来又把军队扩充为二军,晋献公带领上军,太子申生带领下军。强大起来的晋国于是灭掉了一些小国。但在南边同是姬姓的虢、虞二国却让晋献公寝食不安,它们成了晋国向南扩张道路上的阻碍。

荀息建议晋献公把自己的屈产之马和垂棘之璧送给虞国国君,借道以伐虢。晋献公舍不得,说这都是我的宝贝。荀息说:"没关系,只是暂存在他那里。"虞国的宫之奇反对虞君借道给晋,他说虞和虢就像唇和齿,唇亡齿寒。但虞国国君不听。果然后来晋国灭掉了虢国,回师时顺便又灭掉了虞国。《谷梁传》说,荀息把宝玉和宝马又拿回来给了晋献公,他说:"玉还是那个玉,马儿的年龄却长了几岁。"晋国灭掉了虢、虞二国,向南扩张的障碍被扫除了,晋国的势力扩展到了南边。晋献公,就是晋文公的父亲。

晋献公与齐姜生了秦穆夫人和太子申生(申生的姐姐后来嫁给了秦穆公,所以称"秦穆夫人")。晋献公还从戎娶了两位女子,姐姐大戎生了重耳,妹妹小戎生了夷吾。晋献公又从骊戎娶了两位女子,姐姐骊姬生了奚齐,妹妹生了卓子。这么多女人中,骊姬最受宠爱,她想把儿子奚齐立为太子,于是说动献公把太子申生、重耳、夷吾和群公子全都调到各地镇守,只留下奚齐和卓子二人在国都。

晋献公想把骊姬立为夫人,用龟甲占卜,结果是不吉;用筮草占问,结果是吉。献公说:"就依筮草的结果吧。"但卜人说:"筮短龟长,不如从长。"意思是用筮草占问没有用龟甲占卜灵验,不如听从更灵验的。其实是建议不立骊姬为夫人。但晋献公不听,还是立骊姬作了夫人。

骊姬为了让奚齐作太子,就对太子申生说:"国君梦见了你的母亲齐姜,你一定要赶快去祭祀。"太子就到曲沃去祭祀,然后把祭祀用的酒和肉带回来献给晋献公。献公刚好外出打猎去了,这些酒、肉就放在了宫里。六天后,献公回来,骊姬把毒药下在了酒肉里献给献公,献公用酒祭地,酒一洒到地上,地上就突了起来;把肉给狗吃,狗就死了,给宦官吃,宦官也死了。骊姬哭着说:"这是太子搞的鬼啊!"太子申生于是逃到了曲沃,献公就把太子的老师杀死了。

有人劝太子向晋献公说明实情,让国君辨清真相。但太子说:"国君若没有骊姬,就会吃不好睡不好。我若是辨明,骊姬必定有罪。现在国君年纪大了,若因失去了骊姬而不快乐,那我也不会快乐的。"此人又问:"那您要逃走吗?"太子说:"我背着杀父的罪名,谁会接纳我呢?"于是太子在曲沃上吊自杀了。骊姬还诬陷说,重耳和夷吾也参与了这了这一阴谋,于是重耳逃亡到蒲城,夷吾逃亡到屈城。这一年,正是齐桓公带着八国军队轰轰烈烈在召陵迫使楚国屈服的一年。

晋献公又派寺人披攻打蒲城,因为重耳在蒲这个地方。重耳说:"国君和父亲的命令是不能抵抗的。"他下令说:"凡是抵抗的就是我的敌人。"但重耳和太子申生不一样,他没有自杀,而是翻墙而逃,寺人披只砍掉了他的袖子。重耳出逃到了狄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海博物馆里内中国古代春秋青铜器(图源:视觉中国)

晋献公又派军队去打屈城,因为夷吾在屈这个地方。夷吾也只好逃亡到了靠近秦国的梁。就在齐桓公大会诸侯于葵丘的这一年,晋献公死去了。晋献公本来要去参加齐桓公葵丘会盟的,半路上碰到宰孔,宰孔劝他别去,晋献公就回国了。回国后不久,晋献公就去世了。晋献公临死前,把奚齐托付给荀息,荀息承诺说要誓死保卫。晋国的里克要杀奚齐迎重耳回国,就先去问荀息是什么态度,荀息说:"我要为奚齐而死。"里克说:"这样毫无益处。"荀息说:"我已经向先君承诺过了,怎么能背叛呢?"

里克杀死了奚齐,荀息要死,有人劝他说还不如立卓子而辅佐他。于是,荀息立奚齐的弟弟卓子为君,里克又杀死了卓子,《国语》记载说他同时也杀死了骊姬。荀息便自杀而死了。晋国国君的位子又空了。

《史记》记载说,重耳认为自己逃避了父亲的追杀,是违背了父命,父亲死后又没有回去吊丧,所以不愿意回国做国君。重耳的弟弟夷吾,在郤芮的建议下,用晋国国土贿赂秦国,想让秦穆公送他回国做国君。秦穆公问臣下说:"夷吾能安定晋国吗?"公孙枝说:"夷吾这个人既猜忌又好胜,要他安定晋国,恐怕够呛。"秦穆公说:"好,让有缺点的人当上国君,正符合我国的利益。"

于是秦国和齐国一起护送夷吾回国做了晋国的国君,他就是晋惠公。秦国为什么要帮夷吾呢?其一是秦国想得到好处,其二,夷吾的异母姐姐是秦穆公的夫人。晋惠公回到晋国,派人对里克说:"没有您,我当不上国君。但是,您杀了两个国君和一个大夫,要做您的国君,是不是也太难了!"里克回答说:"奚齐、卓子如果没有被废,您怎么能兴起呢?欲加之罪,其无辞乎?(您想要给我加个罪名,找个借口还不容易吗?)我就按您的意思办吧。"于是伏剑自杀了。接着,晋惠公诛杀了里克的同党,对自己的臣下也不守信用,还把太子申生的遗孀据为己有。

晋惠公也违背了对秦国许下的诺言。回国后,他拖欠当初许诺给秦国的土地不给。晋国发生了饥荒,应晋国之请,秦国把粮食运给晋国;后来秦国发生了饥荒来向晋国要粮食,结果晋国却不给。秦穆公于是发兵攻打晋国,在韩原之战中俘获了晋惠公。

作者:

文:何晋 编辑:金久超 责任编辑:朱自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