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7日是第30个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记者从国家林草局了解到,我国推进科学化、规模化治沙,53%的可治理沙化土地得到有效治理。今年是“三北”工程攻坚战全面展开的关键之年,重点治理区不断取得新突破,实现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两天在甘肃省古浪县八步沙北部沙区,一场降雨过后,工人们正抢抓有利时机,对全县最后3万亩沙化土地埋压沙障。今年当地239万亩沙化土地将全面完成治理,率先打赢河西走廊-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中的第一场战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与此同时,各地“三北”重点治理区正在不断探索科学治沙的新技术、新模式,实现精准治理的新突破。地处科尔沁、浑善达克沙地歼灭战核心区域的辽宁省彰武县,“智慧沙乡数字化平台”通过安装在沙化土地里的土壤监测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测土壤的温度、湿度,以及氮、磷、钾等元素的含量变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位于毛乌素沙地的内蒙古乌审旗,集中连片的荒沙治理正转向小块沙地的“查漏补缺”,针对不同的植被覆盖度、土壤含水量,在沙丘迎风坡、背风坡和下湿滩涂实行精准治理,进一步提升了植被密度和造林成活率,实现了由规模化防治向精准化治理的创新性转变。

(总台央视记者 王晨 总台记者 安文剑 杨青博 郭威 迟波)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