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

那是今年5月,接到“红笔”创办人胡文江先生参加红笔十周年相关活动启动仪式的正式邀请,距仪式启动时间不到4天。本可以找个理由推托,因为当时手头各种事情确实繁杂,加之连续几天的重感冒让人有些招架不住,“身体不允许”似乎是最令人接受的理由。

这还没完,一查去十堰的交通情况,没有直达航班,只能转机换乘,第一天出发,第二天才能到,而且抵达时间基本上已经错过仪式开始时间;动车只有一班途经,掐指一算,与自己预估请假出发的时间有较大出入。无奈,只能看普通火车。查了一下,也比较尴尬,往返都必须昼夜驰行,在火车上凑合两晚。

(二)

不过,这次真的是“心之所向,无问西东”。关于行程、食宿……种种现实问题统统都没考虑,就立马请好假,选择乘普通火车向着十堰,向着“红笔”昼夜兼程而去。

不可思议的是,这次在生病情况下“不管不顾”地选择外出,我家那口子居然没有劝说“算了”,主动帮我买好票后还抛出:“我就知道,你一定会去。”嘻嘻,一副很懂我的样子。

这也在情理之中,毕竟,关于“胡文江”,她早就知道;对于“红笔”,她早已熟悉。“胡文江”“红笔”,尤其是自己“与红笔的那些事”,我可是没少在她面前提及过。

没错,胡文江,就是我要见的人;红笔,就是我要探访的平台。十堰,我是一定要去的!

(三)

这是一次“吃苦”的往返。在十堰只待1天多时间,但来去要在火车上凑合两个晚上,坐车总用时近30个小时。不巧的是,往返同一卧铺车厢里都住有“同病相怜”的人,同住者的咳嗽声此起彼伏,相互干扰,一整夜要么“咳醒他人”,要么“被他人咳醒”。

再看,到十堰的那一天多时间,参观、出席仪式、听讲座、到一连串的点位探访调研……行程紧凑且密集,有恙在身,星夜兼程,奔波劳顿,这些叠加在一起,让我几次晕车,头重脚轻,肠胃翻腾。

十堰之行留下的这些记忆,多年以后也不会忘记。在火车上,我就在想:这次十堰之行,值得吗?

(四)

如果说,带病坚持赴十堰,体现着“万岁”般的“友谊”。那么,友谊的背后呢?支撑起的还是走进心底的感佩。

认同一个人,很大程度上在于观点认同。众所周知,人与人之所以成为朋友,不在于酒桌上的把酒言欢,不在于言语上的称兄道弟,很大程度上在于观点上的影响、改变、认同。当一个人的观点让你叫好,改变了你之前对一件事情的看法,甚至这样的观点让你受益匪浅,影响和改变你的人生,那么你一定会产生“这个朋友交定了”的想法。其实,这样的认知,我不止一次提及。

胡文江先生,创办网评阵地“红笔”,且个人坚持网评创作15年之久,在我心中早就是不折不扣的“观点王”。犹记得,多年前的那次杭州聚会,他妙语连珠,圆桌论坛上更是舌战群雄,一连串的新观点直接让我们这些新朋友“就这样被征服”。

这次有幸参观“红笔”阵地,见到展板上胡文江先生的《黄旭华的祝福吹响了青春奋斗的号角》《真扶贫才能发现“真问题”》《共治网络谣言 共享文明成果》等网评文章,虽然作品属于“过去时”,但是观点依然是“现在时”,甚至还会是“将来时”。

我比胡文江先生虚长几岁,却尊称他为“文江兄”。不因其他,只因他网评文章写得好,好多观点深深打动了我。

(五)

全国高校优秀网络栏目、“高校网络教育优秀作品推选展示”工作案例、湖北省十佳基层网评阵地、湖北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湖北高校十大移动公众平台……红色阵地,誉满全网。

红笔,一个生长于大学校园的网评阵地,何以光环万丈,“牛”到让人甚至不敢相信这一切都是真的?

关注红笔已久,其实运行中的诸多细节早就呈现出“要走红”的端倪。

重大部署一来,热点事件一发生,平台必然第一时间推出快评,大有“快”的样子;每逢重要时间节点,必定持续关注,创新表达形式,图文、音频、视频齐上阵,大有“新”的样子;红笔网必须不间断更新,红笔微信公众号必须坚持“持续发文”,大有“密”的样子……有了这些“好”样子,“红”自然就水到渠成。

精神虽然无形,但精神的力量无穷。精神所在,就是血脉所在,力量所在,就是活力所在,信心所在。这次来到汉江师范学院最大的感受就在于,进一步加深对胡文江先生一直挂在嘴上的“红笔”品格的理解。“用红笔把自己的历史写到底”,“红笔”是传承,是信念,更是实践。“红笔”一路走来,十年坚持,并且坚定前行,就是有力见证。

(六)

好做法好经验,不藏着掖着,毫不保留予以分享,是大气之举,也是担当之举;请进来,让更多的人接受“红笔精神”熏陶,勇气之下彰显责任与使命;邀请各方见证红笔十周年荣耀时刻,并且以此为新的起点,坚定出发走向更辉煌的前方和远方,这是典型的自加压力,快马加鞭,扬帆远航。

越想越生感佩之心,越想越愿意与这样的平台共进共荣。有幸为“红笔网”供稿,有幸为红笔讲堂授课,有幸见证“红笔”荣耀时刻,未来自己也会更加紧密与红笔想在一起、走在一起,坚定“将网评进行到底”,坚定传承好“红笔”价值追求,用手中之笔把这个伟大时代抒写好,这份决心在参观现场就已萌生。

见“红笔”一面,值了!(本文首发荆楚网,文字有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