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梅花洁白,寄寓人的坚贞;兰花幽馨寄寓人自然不加雕饰。莲花出淤泥而不染寄寓人高洁。

梨花在古诗词中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

纯洁与美丽:梨花以其皎洁如玉的花朵著称,其洁白无瑕的颜色常常被诗人用来象征女性的纯洁、清雅之美和不染尘埃的精神境界。

忍耐与坚强:梨花在寒冷的冬天或早春绽放,经受住了严寒的考验,这使得它成为坚韧不屈、生命力顽强的象征。

寂寞与惆怅:梨花因其白色常与离别、悲伤的情感相联系,尤其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梨”字谐音“离”,因此梨花也常常寄托着词人对离别的哀愁和寂寞的心情。

春意与时光流逝:梨花盛开于春天,有时也被用来表现春光的美好与短暂,暗示着季节更迭、青春易逝的人生哲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

忽如一夜春风来 , 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诗句描绘了一场雪后奇景。雪花纷飞如同春风吹拂下梨花绽放,生动展现了大自然的神奇力量和生命的勃勃生机,也寓言着即使身处严寒,仍可期许春天的到来。

2、

寂寞空庭春欲晚 , 梨花满地不开门。

——刘方平《春怨》

刘方平《春怨》中的“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借梨花飘落、春意阑珊的画面,映射出主人公内心的孤独与哀愁,梨花成为承载其情感的独特载体,象征着美好时光的消逝与无尽的思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

燕子来时新社 , 梨花落后清明。

——晏殊《破阵子·春景》

晏殊《破阵子·春景》通过“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表达季节更迭的自然规律,梨花在诗词中作为春去夏来的标志,暗喻生命历程中的欢乐与忧伤交织,亦是时间流逝的见证者。

4、

梨花院落溶溶月 , 柳絮池塘淡淡风。

——晏殊《无题》

在晏殊《无题》一诗中,“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构建了一幅静谧而优雅的画卷,梨花在月光下的恬淡之美以及与柳絮共舞的轻盈之态,无不体现出诗人对生活细节的细腻捕捉与独特审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5、

玉容寂寞泪阑干 , 梨花一枝春带雨。

——白居易《长恨歌》

白居易在《长恨歌》里描述“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将贵妃的美丽面庞比作带雨梨花,既传达了人物悲凉凄美的情愫,又赋予梨花深深的哀愁与婉约之美,使之成为了表现女性柔弱与哀思的经典象征。

6、

寻常百种花齐发,偏摘梨花与白人。

——元稹《离思五首》

元稹《离思五首》中提到“寻常百种花齐发,偏摘梨花与白人”,用百花齐放的背景衬托出梨花的独特魅力,将其作为赠予心仪之人的情感寄托,进一步凸显梨花所蕴含的纯洁、高雅与深情厚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7、

水晶帘外娟娟月,梨花枝上层层雪。

——杨基《菩萨蛮》

杨基《菩萨蛮》词句“水晶帘外娟娟月,梨花枝上层层雪”,借梨花洁白如雪的形象与皎洁月色相互辉映,营造出一种清冷孤寂却又美轮美奂的意境,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8、

梨花最晚又凋零,何事归期无定准。

——欧阳修《玉楼春》

欧阳修《玉楼春》中感叹“梨花最晚又凋零,何事归期无定准”,借梨花凋谢之景寓言人生的漂泊不定和期盼团圆的心情,梨花在此处成为岁月变迁、人事流转的象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9、

梨花自寒食,进节只愁余。

——杨万里《寒食上冢》

杨万里在《寒食上冢》写道“梨花自寒食,进节只愁余”,将梨花与寒食这一特殊节日相结合,表达了随着梨花盛开而至的寒食节令诗人倍感忧愁,梨花不仅渲染了浓厚的节日氛围,还成为诗人抒发内心情感的重要载体。

10、

雨打梨花深闭门 , 忘了青春 , 误了青春。

——唐寅《一剪梅》

唐寅《一剪梅》中的“雨打梨花深闭门 , 忘了青春 , 误了青春”,将雨中梨花与青春年华联系起来,梨花经雨水洗礼后的凋零景象暗喻青春的流逝,寄寓着对美好时光无法挽留的深深惋惜与无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1、

砌下梨花一堆雪,明年谁此凭阑干?

——杜牧《初冬夜饮》

杜牧《初冬夜饮》中“砌下梨花一堆雪,明年谁此凭阑干?”犹如一幅静谧的冬日画卷,梨花化作皑皑白雪,堆积在台阶之下,引发诗人对来年此处景色依旧而人事变迁的深深感慨,梨花成为了时光流转与人生无常的独特象征。

12、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吴惟信《苏堤清明即事》

吴惟信《苏堤清明即事》以“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勾勒出清明时节梨花盛开的繁华景象,人们纷纷出游赏春,梨花宛如春天的使者,引领着游子追寻盎然生机和人间烟火气,寓含了现代人对于自然与生活热爱的追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3、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苏轼《东栏梨花》

苏轼《东栏梨花》描绘出“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的场景,梨花的淡雅素白与柳叶的浓郁青翠形成鲜明对比,当柳絮飘飞之际,整个城市被梨花装点得如诗如画。这不仅赞美了梨花之美,更体现出诗人对和谐共生、季节交替的自然哲学感悟。

14、

梨花如静女,寂寞出春暮。

——元好问《梨花海棠二首 其一》

元好问《梨花海棠二首 其一》中写到“梨花如静女,寂寞出春暮”,将梨花比拟为娴静贞洁的女子,在晚春时节悄然绽放,不喧哗自美,其孤独而坚韧的生命力,恰似现代社会中那些坚守自我、独立优雅女性形象的隐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5、

梨花雪压枝,莺啭柳如丝。

——温庭筠《太子西池二首(一作齐梁体)》

温庭筠《太子西池二首(一作齐梁体)》中的“梨花雪压枝,莺啭柳如丝”,生动描绘了梨花繁盛如同雪花覆盖枝头,与婉转啼鸣的黄莺以及柔美的垂柳相映成趣,共同构成了一幅充满生命力的早春图景,展现了大自然中梨花与万物和谐共生的生态美学。

16、

梨花有思缘和叶,一树江头恼杀君。

—白居易《酬和元九东川路诗十二首·江岸梨花》

白居易《酬和元九东川路诗十二首·江岸梨花》借“梨花有思缘和叶,一树江头恼杀君”表达梨花含蓄的情感寄托与生命活力,它与绿叶相伴,独树江边,引人流连忘返,这里的梨花不仅是自然景观,更是触动诗人情感、唤起内心共鸣的精神符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不妥,联系立即删除